
酱油:可使菜肴入味,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泽。适合红烧及制作卤味。
蚝油:蚝油本身很咸,可以糖稍微中和其咸度。
沙拉油:常见的烹调用油,亦可用于烹制糕点。
麻油(香油):菜肴起锅前淋上,可增香味。腌制食物时,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米酒:烹调鱼、肉类时添加少许的酒,可去腥味。
辣椒酱:红辣椒磨成的酱,呈赤红色黏稠状,又称辣酱。可增添辣味,并增加菜肴色泽。
甜面酱:本身味咸。用油以小火炒过可去酱酸味。亦可用水调稀,并加少许糖调味,风味更佳。
辣豆瓣酱:以豆瓣酱调味之菜肴,无需加入太多酱油,以免成品过咸。以油爆过色泽及味道较好。
芝麻酱:本身较干。可以冷水或冷高汤调稀。
蕃茄酱:常用于茄汁、糖醋等菜肴,并可增加菜肴色泽。
醋:乌醋不宜久煮,于起锅前加入即可,以免香味散去。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较淡。
鲍鱼酱:采用天然鲍鱼精浓缩制造而成,适用于:煎、煮、炒、炸、卤……等等。
xo酱:大部份主要是由诸多海鲜精华浓缩而成,适用于各项海鲜料理。
二、固体味料
盐(低钠盐):烹调时最重要的味料。其渗透力强,适合腌制食物,但需注意腌制时间与量。
糖:红烧及卤菜中加入少许糖,可增添菜肴风味及色泽。
味精:可增添食物之鲜味。尤其加入汤类共煮最适合。
发粉:加入面糊中,可增加成品之膨胀感。
面粉:分为高、中、低筋三种。制作面糊时以中筋面粉为区。用于沾粉油炸时则具著色功能。
甘薯粉:多用于油炸物之沾粉。亦可作为芡粉。
生粉:为芡粉之一种,使用时先使其溶于水再勾芡,可使汤汁浓稠。此外,用于油炸物的沾粉时可增加脆感。用于上浆时,则可使食物保持滑嫩。
小苏打粉:以适量小苏打腌浸肉类,可使肉质较松滑嫩。
豆豉:干豆豉用前以水泡软,再切碎使用。湿豆豉只要洗净即可使用。
三、辛香料
葱:常用于爆香、去腥。
蓝贝啤酒招商姜:可去腥、除臭,并提高菜肴风味。
辣椒:可使菜肴增加辣味,并使菜肴色彩鲜艳。
蒜头:常用之爆香料,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
花椒:亦称川椒,常用来红烧及卤。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为花椒粉,若加入炒黄的盐则成为花椒盐,常用於油炸食物沾食之用。
胡椒:辛辣中带有芳香,可去腥及增添香味。白胡椒较温和,黑胡椒味则较重。
八角:又称大茴香,常用于红烧及卤。香气极浓,宜酌量使用。
干辣椒:可去腻、膻味。将籽去除,以油爆炒时,需注意火候,不宜炒焦。
红葱头:可增香。切碎爆香时,应注意火候,若炒得过焦,则会有苦味。
五香粉:五香粉包含桂皮、大茴香、花椒、丁香、甘香、陈皮等香料,味浓,宜酌量使用。
鱼露:鱼露除咸味外,还带有鱼类的鲜味。故潮州菜烹制菜肴,厨师多喜欢用鱼露,而不用食盐。
鱼露于清代中叶始创于澄海县。制作的主要原料大多为公鱼和食盐。先将公鱼拌入食盐腌制,经一年以上时间至公鱼腐化,再加进盐水进行水浴保温约15天便成鲑,再经过一个星期浸渍,滤去渣质便成色呈猪红色的味道鲜美香醇的鱼露。
鱼露又名鱼酱油,福建称鱼油,是各种小杂鱼和小虾加盐腌制加上蛋白酶和利用鱼体内的有关酶及各种耐盐细菌发酵,使鱼体蛋白质水解,经过晒炼溶化、过滤、再晒炼,去除鱼腥味,再过滤,加热灭菌而成。味道鲜美,是可作酱油用的调味品。
鱼露,又称鱼酱油、虾油,胶东称为鱼汤,是潮汕地区流行的调味酱汁。越南和泰国的菜肴中经常用到鱼露。按照美食家们的说法:吃了鱼露,就等于去过了越南。
特点:鱼露与潮汕菜脯、酸咸菜并称“潮汕三宝”,色泽呈琥珀色,味道咸而带有鱼类的鲜味,现潮菜的烹制,厨师仍多喜用。
用途:鱼露除广用于潮菜外,随着潮人的海外流动,逐渐也成东南亚料理的常用调味料。现在泰国和越南的料理,范围包括海鲜、沙律以及其他菜肴的烹煮也常用之。此外,鱼露亦可作为蘸料作额外调味之用,例如食用煎蚝饼时。
功效:鱼露是一种以鱼、虾为原料发酵而成的调味酱汁,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
适合人群:一般人皆可食用。痛风、心脏疾病、肾脏病、急慢性肝炎患者不宜食用。
适用量:每次5~10克。
温馨提示:
1.经实验研究发现鱼露有致癌性。鱼露中含有多种亚硝胺类物质,食用鱼露与胃癌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2.鱼露以无苦涩异味、澄清透明者为佳。
3.鱼露的烹调应用和酱油相同,具有提鲜、调味的作用。
制法:鱼露是用海水鱼加入食盐发酵蒸馏而成的。制作方法是把鲜鱼及水放入置于大缸中置于阳光下发酵,经过3至6个月后便会流出液体,然后再加入小量砂糖、大蒜、辣椒及柠檬等调味料,即可制成鱼露。
食用鱼露与胃癌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味就总体而言,可分为基本味和复合味。
出自名厨师手中的菜肴,仔细品尝,就会领略到“一菜一味”的高超调味技巧。但不管菜肴味道怎样变化,它总离不开基本味,它是由基本味衍变而来的。菜肴滋味就总体而言,可分为基本味和复合味。
一、基本味
基本味是的、单一的本味,它可以独自使用,又可以作为与其他味配合的母味,基本味有咸、甜、酸、辣、鲜、苦六种。
1、咸味
咸味的基本物质是盐(氯化钠),咸是一种主味,故有“盐有百味之首”之说。除甜菜外,任何一种菜肴的调味品,都不能离开盐(包括有盐掺入的各种味料)。没有盐就没有美味的菜肴。有些酸甜调味酱料以至甜料,还要投入少量的盐帮助提味。
2、甜味
甜味的原料主要来自蔗糖、葡萄糖、蜂蜜、饴糖(麦芽糖)等,水果也有一定的甜味。烹制各种甜菜,须靠甜味的调味品。甜味在调味中有调和滋味的作用,潮菜的卤味品除投放香料、咸味等调料外,还必须放糖调和。红烧猪脚需放较多的酱油,但如果缺乏适量的糖调和,就显得咸味太重。甜味的调味品还有增加菜肴的甘美滋味和去腥解腻的作用,所以不少潮州菜都要掺入适量的甜味调料,如“南乳扣肉”、“潮州生淋鱼”都要放白糖调味;“巧烧雁鹅”要冰糖调味;“明烧乳猪”、“干炸虾枣”、“糯米酥鸡”等,都要跟配甜酱酱碟。
3、酸味
酸味的主要调味品大都是由粮食制成的醋类,一些以果蔬制作的酱、汁,也产生一定的酸味。酸味品在调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某些菜肴中不仅能增加其美味,并有较强的去腥膻、化肥腻的作用,从而刺激人们的食欲,提高对文化娱乐品的消化能力。如鱼翅类的菜肴,大都要跟配浙醋;有些小菜则用醋糖腌制,如酸黄瓜、酸萝卜等。至于羊肉类、海鲜类以醋为蘸料,其去腥解腻的作用更是明显。
4、辣味
辣味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它的主要原料是辣椒、姜、胡椒等。由上述几种原料加工制作的粉料、酱品都属辣味调料。辣味能化腥解腻,并能刺激食欲,帮助人体吸引养分和有助消化。但辣味过重会掩盖菜肴的鲜味,饮食中辣味品过量对于肠胃会有伤害。潮州菜用辣味品作调料的菜肴很多,但投放量极少,而且喜用生鲜味料,如炊鱼放一点红辣椒和几条姜丝,炖猪肚放胡椒粒。用胡椒粉调味的菜肴就更多了。
5、鲜味
鲜味是调味品中的重要味道,一般菜肴往往由于投放鲜味调料而使菜肴滋味鲜美,诱发食欲。调味品中的鲜味主要来自谷氨酸和某些氨基酸的盐类。鲜味的主要调味品是味精。酱油、鱼露等含有一定量的谷氨酸、氨基酸,故具有一定的鲜味。使用鲜味调味,需要借助一定咸味才能使鲜味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放味精的菜肴必须放盐等咸味调料。
6、苦味
苦味并不为人们所喜欢,它必须与其他味料配合,制成复合调味品,而且其掺入的比例是极小的。苦味原料主要来自中草药和香料,如陈皮、槟榔、杏仁等。苦味味料若与菜肴配合得当,别具余香,能刺激食欲与帮助消化。如苦瓜,本味是苦的,但因苦中略含甘味,因此为人们所喜爱。
二、复合味
复合味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味复合而成的。菜肴中的复合味,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烹制过程中先后投放不同味的调味品,使菜肴产生复合味;一是投放的虽只是一种调味品,但这种调味品不是单味的,而是复合调味料。烹制菜肴时很少单纯使用一种调味品,即使是炒蔬菜,放盐之后也要加点味精,否则味道不鲜美。“盐”加“味精”,其实就是“鲜咸”复合味。
复合味的种类很多,甚至可衍变无穷,如:酸甜味、甜咸味、辣咸味、鲜咸味、麻辣味、酸辣味等。
///////////////////////////////////////////////////////////////////////////////////////////////////////////////////////////
七种调味料有益健康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阿利森·吉纳德教授进行一项研究,研究显示,有7种调味料对人体健康有益,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这7种调味料包括:
1.大蒜:研究显示,大蒜可以通过减少血液里的胆固醇含量,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预防动脉阻塞和低血压。
2.迷迭香:在做鸡时经常用到的一种调味品,研究显示,对白内障有治疗效用。
3.牛至:意大利菜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调料,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功能,对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和子宫癌都有疗效。
4.鼠尾草: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
5.百里香:有效治疗咳嗽。
6.姜:被研究人员称为“超级调味料”,具有治疗恶心及运动疾病的功能,还能治愈一些关节疾病。
7.姜黄:在印度菜系中特别流行,研究证明,能够延缓癌细胞的扩散,尤其是前列腺癌。
////////////////////////////////////////////////////////////////////////////////////////////////////////////////////
各式调味料的食用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食用调味品市场呈现出了新的格局,传统的调味品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新品种层出不穷且越卖越走俏,多样化、方便化、高档化、营养化、复合化已成为目前调味品市场发展的新趋向。
多样化:时下调味品市场货源充足,品种繁多,别具风味的调味新品竞相问世,使消费者眼花缭乱,胃口大开。从口味上来看,酸、甜、咸、辣、麻及海鲜味应有尽有;从用途上来看,既有用于炸、炒、烹的,也有用于蒸、煮、炖的;从品种上来看,既有固定型的,如五香粉、鲜辣粉、味精等,也有液体型的,如调味油、调味汁等;从包装上来看,既有瓶装、桶装的,又有盒装、袋装的,还有用高档礼品盒、坛装的,致使调味品从居家消费逐步向馈赠消费的趋向发展。
高档化:昔日那种以油、盐、酱、醋等为主导的调味品市场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丁香、沙司等高档调料已进入普通家庭,调味品高档化是居民生活提高的结果。据调查,黑胡椒粉、桂皮粉、大蒜粉等几十个品种的高品质调味品深受众多消费者的欢迎。
方便化:如今,时间对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十分宝贵,人们用于一日三餐的时间已大大缩短。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各种方便、快捷型的调味品应运而生。葱汁、蒜汁、辣油、番茄酱等产品满足了人们吃凉菜或拌菜肴的需求,涮羊肉系列调料顺应了冬季爱吃涮羊肉者的心愿,各种方便型调料为人们提供了四季理想的调味佳品,因而销势十分看好。
复合化:复合化调味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调料,它是将几种调味品按比例调和而成的调味品。例如,一包汤料,用开水一冲,即成了一碗有滋有味的鲜汤;放入一包复合调料,炖烧鸡、鸭、鹅、猪、牛、羊肉等不必担心味道不全,作为调味品中的“新秀”——复合调料,现已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并且销路极为乐观。
营养化:现代人在食用调味品的选择上,比较注重其营养和保健功能,如对心血管病有一定辅助疗效的醋蛋液,含有各种维生素的酱油、高效健身米醋等产品销路看好,具有较高营养成分的蔬菜调料汁、香菇鸡汁等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备忘:不得不提的是,时下适应幼儿、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调味品系列似乎还是个空白,这有待于厂商重视和开发,从而使调味品市场的产品格局更加合理、全面。
调味跟我来
辣味调味料
干辣椒干辣椒,又称干海椒,是用新鲜尖头辣椒的老熟果晒干而成,主要产于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山东、陕西、甘肃等省区,品种有朝天椒、线形椒、羊角椒等,成品色泽紫红,肥厚油亮,辣中带香。保管时应放干燥通风处,注意避免虫蛀、防止霉变,保持其风味不失。干椒在烹调中应用广泛,不仅有去腥压异味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解腻、增香、提辣的作用,不论是植物蔬菜还是动物肉类、鱼类均可使用。使用时应注意投放时机,准确掌握加热时间和油温,从而保证既突出其辣味又不失鲜艳色泽。
辣椒粉辣椒粉,又称辣椒面,是将各种尖红头干辣椒研磨成的一种粉面状调料。因辣椒品种和加工的方法不同,品质也有差异。
从质量上看一般应以色红,质细、籽少、香辣的为好,保管方法同干辣椒。辣椒粉在烹调中的应用较广、不仅可以直接用于熟制各种菜肴,而且可以用于自制辣油,方法是将烧热炼熟的植物油,浇入适量的辣椒粉中,使其辣椒碱在热作用下,慢慢分解,散发出香辣味,溢出红色而成,主要用于调制冷菜或部分地方小吃。
辣椒油辣椒油与辣油有一定的区别,辣椒油是按一定的比例,将干椒或辣椒粉放入清水锅内慢火熬煮,使其辣和色泽充分释出,然后加入油,再使水分挥发干净,经冷却沉淀而成。辣椒油色泽鲜红,味道香辣且平和,是广为使用的辣味调料之一,在烹调中功能同于干辣椒。
日本新型食酷
牛蒡醋牛蒡别称“恶实”,菊科。二年生草本。根肉质肥大,外形似笋尖,去皮后像山药,是时尚蔬菜,俗称“东洋萝卜”。牛蒡在我国东北、江苏丰县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国均有种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食物纤维。
药效:能降低血脂,防治便秘,对高血压、糖尿病、肠癌等疾病也有预防作用,具有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据悉,牛蒡醋用水稀释2倍后,涂抹在面部,还可治疗酒刺,深受女性青睐。牛蒡醋制法较简单。将牛蒡洗净,切成片或块,浸泡在食醋中,2天后即可食用。
牛蒡醋配方:食醋54%,牛蒡33%,蜂蜜2%,甘草11%。
紫苏醋紫苏叶属唇形科植物,在我国江南一带均有种植,松江县每年向日本出口紫苏叶,巴掌大的一片紫苏叶售价5角,成为出口创汇农产品。紫苏叶是时令蔬菜,李时珍说:“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和盐梅作酸菜,食之甚香。”其医用价值也较高,江浙地区,民间常用以煮蟹解毒,驱寒。紫苏叶性味辛、温。含有紫苏醛、紫苏酮、左旋柠檬酸、蒎烯等成分。根据试验报告,将紫苏萃取液用于发热的家兔,证明有解热作用。现代医学实验证明,在试管内测出紫苏叶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近年来,在日本掀起“紫苏叶热”,不少家庭将紫苏浸泡在食醋中,自制紫苏醋饮料;色彩鲜艳,香味扑鼻,能改善和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具有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血管硬化等作用,尤其是老年人特别喜爱。紫苏醋饮料制法较简单。将紫苏叶洗净后切碎,浸泡在食醋中,3天后即成。
紫苏醋配方:食醋60%,紫苏叶30%,蜂蜜3%,麦芽糖浆7%。
醉人的糟香
我们这里聊到的“糟”可不是乱七八糟的“糟”,而是酒糟的“糟”。福建人爱酿红酒,比较有名的有:青红酒,红曲米酒等。这些酒酿制好后沉淀在缸底的酒糟色泽暗红(枣红或酒红),有一种奇特的混合型香味。这种香味既有酒香,又不止酒香,很难形容,福建人称之为糟香。酒糟因为颜色鲜红而被称为红糟。
在闽菜的历史中,红糟的运用是十分有特色的。红糟在闽菜中时而作为辅料,时而作为调料,时而扮演染料的角色,或浓或淡变化万千。“善于用糟”和“善制海鲜”一样是历史上人们对闽菜的评判标准之一,而红糟的使用尤以福州地区为好。
红糟,是以糯米为原料酿制而成。含酒量在20%左右。质量以隔年陈糟、色泽鲜红、具有浓郁的酒香味为佳。存于干燥阴凉处,防止日晒、雨淋。
食用方法:红糟是特殊调味品。可做糟溜肉片、糟鸡、糟鱼等。红糟在食前先用油把糟炒干,再加其它佐料。加热后色泽鲜红,具有特殊风味。
红糟是用糯米煮熟之后加入红酒麴发酵而成的一种酱料,类似酒酿但色泽红艳,用来烹调菜肴可增香、添色,但因其含有咸味,所以调味时须注意盐的使用量,利用红糟蒸鱼或蒸肉,简简单单就能完成一道美味的佳肴。
调出美味田螺
秋风送爽,正是田螺最肥满之时。如何调味?试举一例。
将锅烧红,放油落锅,把蒜蓉、紫苏叶、沙茶酱、豆豉等倒入锅中,爆香,加入田螺不停地炒,溅入滚水,用精盐调味,炒至熟透,勾芡加包尾油、麻油和匀上碟。
酱香田螺
调味料:紫苏叶(中药店有售)、沙茶酱,蒜蓉、豆豉等少量。
//////////////////////////////////////////////////////////////////////////////////////////////////////////////////////////////////
时尚调料黑胡椒(黑椒)
当今黑色食品盛行全球,黑椒是其中的佼佼者。“黑椒牛扒”、“黑椒鸡宴”、“黑椒蛇片”、“黑椒镬仔猪肚”、“黑椒芥菜煲”……黑胡椒在食谱中到处可见。
胡椒原产于印度西岸,后移传到东南亚一带,我国亦有种植,但为数不多。胡椒适宜生长于高温和长期湿润地区,繁殖多以茶树或咖啡树为母体,以胡椒粗茎部分为子本嫁接,经过3年以上的精心培植才能结果,但生长期可维持在30年以上。
白胡椒以药用价值为主,调味次之,功能可散寒,健胃等,尤对肺寒、胃寒更有疗效。黑胡椒(黑椒)与白胡椒同是一棵藤本植物上的果实,果熟时变为黄中带红。将未成熟的绿色嫩胡椒摘下,放在滚水中浸泡5~8分钟,捞起晾干,再放在阳光下晾晒三
至五天(或火焙干,但以阳光晒干者为上品),干后的嫩胡椒表皮搓开,就成了黑胡椒。
黑胡椒味道比白胡椒更为浓郁,厨师们于是别出心裁地把它应用于烹调菜肴上,使之达到香中带辣,美味醒胃的效果。制作黑椒菜式,先将黑椒研末或研幼料后,与黑椒入肴应注意两上关键:
一、与肉食同煮的时间不宜太长,因黑椒含胡椒辣碱、胡椒脂碱、挥发油和脂肪油,火候太久会使辣和香为原味发掉。
二、掌握调味浓度,保持热度,可使香辣味更加浓郁(故铁板上,效果更佳)。
////////////////////////////////////
黑胡椒牛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