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总装、随车吊、搅拌焊接和总装工段适用)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个4分,共计60分)
1.危险源识别的判定方法: ( ACD )
A.是非判断法 B. 忽视法 C.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D=LEC法) D.目视法
2.危险源的控制与消除方法: (ABC )
A.按操作规程作业 B.加强防范意识 C.加强教育培训 D.听之任之
3. 现场吊运起重作业时,哪些行为会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 ABCD)
A. 捆绑不牢 ;B. 吊挂不牢; C. 吊运时从人的上空通过;D被吊物体上有人或有浮动物;
4. 天车特种设备在使用中,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为: ( ABCD )
A.起重伤害 B.其他伤害 C.机械伤害 D触电
5.天车伤害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哪种主要情况造成的: ( ABD )
A. 钢丝绳断丝、腐蚀、变形 B. 错误操作 C.清洁清扫 D. 吊钩变形或有裂纹
6.车间使用的电焊机,违规操作易发生的事故类型分为 ( ABC )
A.触电 B.中毒、火灾和爆炸 C. 职业病 D.高处坠落
7.以下哪些是焊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源 ( ACD )
A.焊接作业不带防护镜 B. 设备无接地 C.电源线破损老化 D.焊机手把线接触不良
8.气割作业时,易发生的伤害事故 ( ABC )
A.灼烫 B.中毒和窒息 C.火灾和爆炸 D.机械伤害
9.使用气瓶进行火焰切割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和作业后产生的危险源是 (ABCD )
A.阀门失灵 B.作业完毕未及时关闭气瓶阀门 C.作业现场杂乱 D.割渣飞溅
10.以下哪些是打磨作业过程中,违规操作造成的伤害 ( ABC )
A触电 B机械伤害 C职业病 D爆炸
11.机动车辆存在哪些问题时,易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 ABCD )
A.转向装置不牢固可靠 B司机无证或酒后驾驶
C超速行驶或超载 D刹车、转向灯、照明、升降控制系统失灵
12.高处作业时,存在的危险隐患 ( ABCD )
A梯子防护装置缺损 B攀坐不安全位置 C忽视安全警示 D零部件、工件摆放不合理
13.人工搬运物料时,哪些行为易造成砸、压伤害事故 ( A B )
A操作失误 B工件摆放不稳 C听从指挥 D 按操作规程操作
14.手持电动工具违规使用,易造成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等,在使用中如何辨识和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ABC )
A.使用前进行检查,确认 B.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C.按照要求进行修复、更换
D.操作比较熟悉,不会出现问题
15、制定标准和措施的目的(ABC)
A、控制或消除风险,遏制事故发生 B、指导员工按照标准规范作业
C、管理者按照措施监督落实 D、《风险管理手册》中要求的
二、判断题(每个2分,共计40分)
1. 危险源可以导致或诱发事故的发生,隐患属于是危险源。 ( √ )
2. 电焊机的电源线出现破损老化现象时,易发生触电事故。 ( √ )
3. 车间员工焊接作业、气割作业时,可不用佩戴防护用品,对身体无伤害。 (× )
4. 若员工对车间作业现场掌控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 √)
5. 危险源辨识等同于隐患排查。( × )
6. 使用天车吊运物件时,在重物棱角处和钢丝绳之间应加衬垫,防止钢丝绳被割断。(√ )
7. 钢丝绳随着断丝数的增多,其他未断钢丝承受的拉力越大,疲劳与磨损越厉害,使断丝速度加快。当断丝数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引起完全断裂。 ( √ )
7. 站在被吊物体上进行挂钩作业,不会产生危险源。 ( × )
8. 作业工位密集或交叉作业时,员工间要相互提醒和关照,杜绝危险源的产生。( √ )
9. 天车的钢丝绳、吊钩、急停开关、制动器等装置磨损、损坏,就造成危险源的产生(√)
10.火焰气割作业时,作业完毕未及时关闭气瓶阀门,若泄露,将可能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 )
11.打磨作业中产生的事故类别有:触电、机械伤害、职业病等。(√)
12.员工进入车间时,需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因此操作旋转设备时也要使用防护手套,且不会造成伤害。(× )
13.现场使用的工业气瓶,氧气瓶丙烷瓶不能同车放置且要保持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14.非故意违章行为不属于不安全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