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1、单选题部分
题号 | 知识模块 | 具体考点 | 点评 | 分值 | 难度 | 主观难度系数 |
第1题 | 电学 | 电学各物理量的单位 | 今年对电学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考察采取了新的样式,及物理学史相关联,体现出了对学生物理素养的考察。 | 2分 | 简单 | 0.91 |
第2题 | 光学 | 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光现象的辨析 | 属于常规题目,体现了对基本物理规律的应用能力的考察,属于简单题。 | 2分 | 简单 | 0.91 |
第3题 | 电学 |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 | 此题属于基本物理常识考察。 | 2分 | 简单 | 0.91 |
第4题 | 力学 |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 属于常规题目,体现了对基本物理规律的应用能力的考察,属于简单题。 | 2分 | 简单 | 0.92 |
第5题 | 热学 | 液化现象 | 属于常规题目,考察了对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辨析能力,属于简单题。 | 2分 | 简单 | 0.90 |
第6题 | 电学 | 电能的转化方式 | 此题考察能量的转化方式,属于简单题。 | 2分 | 简单 | 0.91 |
第7题 | 力学 | 杠杆的分类 | 属于常规题目,考察了对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辨析能力,属于简单题。 | 2分 | 简单 | 0.92 |
第8题 | 热学 | 蒸发的影响因素 | 属于常规题目,考察了对物理过程影响因素的辨析能力,属于简单题。 | 2分 | 简单 | 0.91 |
第9题 | 力学 | 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估测 | 此题属于基本物理常识考察。 | 2分 | 简单 | 0.91 |
第10题 | 电学 | 动态电路分析 | 此类题目属于欧姆定律的常规题目,本题中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可视为整体进行分析,体现了电学中整体法的应用。 | 2分 | 中等 | 0.70 |
第11题 | 电学 | 安全用电和电路设计 | 本题考察了家庭电路的基本结构,同时将串并联的基本特征及实际应用相结合。 | 2分 | 中等 | 0.75 |
第12题 | 力学 | (1)浮沉条件; (2)液体压力压强基本计算 | 本题的逻辑分析过程是非常清晰的,紧密围绕两点:(1)通过浮沉状态由物体密度巧算液体密度(2)液压问题的常规解题步骤即先压强后压力。 | 2分 | 难题 | 0.45 |
题号 | 知识模块 | 具体考点 | 点评 | 分值 | 难度 | 主观难度系数 |
第13题 | 热学 | (1)内能的影响因素及转化方式; (2)分子动理; (3)比热容应用 | 本题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 3分 | 简单 | 0.87 |
第14题 | 力学 | (1)噪声的控制; (2)声音的特性 | 本题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 3分 | 简单 | 0. |
第15题 | 电学 | 电和磁相关知识 | 本题是易错题,侧重对控制变量思想和物理规律表述严谨性的考察。属于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的考察。 | 3分 | 难题 | 0.55 |
第16题 | 力学 | 惯性和受力分析 | 本题属于易错题,考察学生能否利用物理规律正确全面的分析实际情景的具体物理过程的能力。 | 3分 | 难题 | 0.57 |
题号 | 知识 模块 | 具体考点 | 点评 | 分值 | 难度 | 主观难度系数 |
第17题 | 光学 | 远视眼的矫正 | 明确体现了中考说明的命题意图 | 2分 | 简单 | 0.92 |
第18题 | 力学 | 参照物的识别 | 考察了相对运动问题中的基本技能。 | 2分 | 简单 | 0.92 |
第19题 | 热学 | 冲程做功中能量转化 | 本题属于多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地方。 | 2分 | 简单 | 0.90 |
第20题 | 力学 | 流体压强及流速关系 | 本题以实际工程背景考察基本物理规律的影响因素。 | 2分 | 简单 | 0.92 |
第21题 | 电学 | 焦耳定律的基本计算 | 考察学生对公式掌握的熟悉程度。 | 2分 | 简单 | 0.82 |
第22题 | 电学 | (1)电路分析; (2)欧姆定律灵活应用 | 串联电路中电压变化量及电流变化量和定值电阻的关系。此题技巧性尤为突出。 | 2分 | 难题 | 0.35 |
第23题 | 力学 | (1)受力分析; (2)浮力的两种基本计算:阿基米德原理和弹簧测力计法; (3)体积变化量关系。 | 本题要求学生要有较熟练的多状态分析能力,本题最大的难点在于考察物体露出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关系,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是个挑战。 | 2分 | 难题 | 0.30 |
题号 | 知识 模块 | 具体考点 | 点评 | 分值 | 难度 | 主观难度系数 |
第24题 | 力学 | (1)力示意图 (2)重力方向 | 本题属于简单题,学生只需按照要求作图即可得分。 | 2分 | 简单 | 0.92 |
第25题 | 电学 | 对于电阻箱的认识 | 认识电阻箱,会根据结果正确读数是对电学基础的考察,属于简单题。 | 2分 | 简单 | 0.92 |
第26题 | 力学 |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本题是常规考题,考察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属于简单题。 | 2分 | 简单 | 0.92 |
第27题 | 电学 | 电表的读数和计算 | 此题属于电学必考题。要求学生正确的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并且能根据数据求出未知电阻值。 | 2分 | 简单 | 0.92 |
第28题 | 力学 | 利用天平和量筒正确测量物质的密度 | 此题属于必考题。学生对天平、量筒的使用非常熟悉了,但是一定要仔细才能避免出错。 | 3分 | 简单 | 0.84 |
第29题 | 热学 | 水的沸腾实验 | 本题属于常规考题,涉及到了对沸腾条件的考察,同时也一石二鸟的考察了对温度计的正确选择,属于简单题。 | 3分 | 简单 | 0.91 |
第30题 | 光学 | 平面镜成像 | 对于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考察已经不是新话题,但是本题考查方式非常的灵活,以教师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整个实验过程,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都以问题形式考察学生,学生知道其原理但是想将题目准确填写却并非易事,此题属于中等题。 | 3分 | 中等 | 0.81 |
第31题 | 电学 | 电功率及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 本题属于常规的图像题,需要从图像中需找规律,读出解题的已知条件,找出电阻的值以后,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题属于简单题。 | 2分 | 简单 | 0.80 |
第32题 | 光学 | 透镜成像及其应用 | 同样是透镜的问题考察,此题考察方式别具一格,通过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判断成像情况,从而引出对于新透镜的焦距比较,属于较为灵活的题目,此题属于中等题目,需要学生信心。 | 3分 | 中等 | 0.75 |
第33题 | 力学 | 杠杆平衡条件 | 此类题目是2010年的新题型,考察探究实验中对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正比(反比)关系的描述,解题套路固定。 | 2分 | 中偏难 | 0.65 |
第34题 | 力学 | 大气压强 | 考察了学生应用身边常见物品结合物理规律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及对实验结论的推理及判断能力。本题对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属于从09年开始出现的新题型。 | 3分 | 中偏难 | 0.60 |
第35题 | 电学 | (1)电路设计 (2)欧姆定律 (3)物理实验的严谨性、规范性 | 本题及往届相比不再考察多种类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是考察某种特定环境下的单一类型物理量之间的规律。 | 7分 | 难题 | 0.35 |
题号 | 知识 模块 | 具体考点 | 点评 | 分值 | 难度 | 主观难度系数 |
第36题 | 热学 | 热量公式 | 每年必考题目,分值固定,需要学生注意解题规范。 | 3分 | 简单 | 0.88 |
第37题 | 电学 | (1)复杂实物电路简化 (2)会画等效电路 (3)电学比例式 | 本题属于常规考题,及往届相比模式变化不大,但难度有所下降,仍然围绕两点考察:(1)考察学生对复杂电路的简化分析的基本技能(2)电学比例式的灵活运用。本题关键是利用比例式求解。 | 6分 | 难题 | 0.50 |
第38题 | 力学 | (1)受力分析 (2)竖直滑轮组和水平滑轮组 (3)杠杆平衡 (4)功和功率 (5)从图像中获取及分析有效数据 | 本题是近几年来最能体现新课标对学生要求的命题趋势的题目,考察手段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有效信息收集,典型模型识别及分析,经典物理思想方法(整体法)应用的能力。 | 7分 | 难题 | 0.25 |
0.9以上 | 0.8-0.9 | 0.7-0.8 | 0.7-0.6 | 0.6-0.5 | 0.5-0.4 | 0.4以下 |
37分 | 19分 | 7分 | 5分 | 12分 | 2分 | 18分 |
说明:中等偏难题目(黄色)主要分布在15、16、33、34题总分值11分,难题(红色)主要
分布在第12、22、23、35、37、38题总分值26分。其中前30%多的尖子学生能做,60%多的普通学生不能做的题目分值约18分。
三、试卷总评及建议
1、总体评估:偏重于应用物理知识的考察,注重整体法的受力分析,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思想,为初高中衔接做好铺垫。试卷平均难度属于中等偏难,试题的难易梯度明显,在保证基本合格率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和区分度。
2、平均分期望:71±2
3、试卷变化规律:及09年试卷对比可看出,今年对于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的深度掌握考察
较多,在单选题和多选题中,削弱了复杂计算,加强了实验探究的考察,突出了选择题的辨 析特性和对学生灵活性及严谨性的考察。今年计算大题特别注重学生对有效信息提取和 干扰能力的考察,应用性考察的力度加大的非常明显,对学生在各种典型模型的掌握方面提 出了较高要求。
4、给新初三考生的建议:掌握知识不能停留于表面,应该深度理解,如:力和运动,电磁
现象。熟悉常考的物理模型,掌握对应方法,举一反三。注重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分析数据 格及从图像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养成实验语言严谨的良好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