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目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自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重要。
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除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这是因为:学生 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同时还有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意向因素的渗透。所以, 它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而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 益于课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 解鉴赏文学作品,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调查时间
2010年1—2月
(2)调查对象
采取随即抽样的方法,选取了陕西省洛川县的城关中学和曙光中学各100名学生,共20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
(3)调查内容及方法
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1、学生阅读动机和兴趣;
2、学生阅读时间;
3、学生的阅读种类;
4、学生的阅读方式;
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
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
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
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3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1、阅读兴趣和动机
阅读兴趣:
A感兴趣70%,
B一般24%
C不感兴趣6%
阅读动机:
A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
B娱乐休闲8%
C提高写作能力44%
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
A双休日24%
B完成学习任务后49%
C随时读27%
阅读时间长度:
A每周2小时内20%
B2-4小时56%
C4-6小时20%
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3、阅读的种类
阅读种类:
A作文选30%
B故事书8%
C影视娱乐10%
D中国古典名著15%
E童话寓言10%
F武侠小说3%
G杂志1%
H诗歌散文2%
I卡通类15%
J言情小说2%
K报刊类5%
L外国名著0%
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
4、阅读的方式方法
阅读方式:
A随便翻翻8%
B应付式15%
C认真做笔记77%
有无计划性:
A有计划30%
B无计划70%
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
5、阅读数量
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
A10本以上0%
B5-10本0%
C1-4本75%
D0本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
阅读书籍来源:
A自己买50%
B向别人借30%
C学校图书室20%
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
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
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
A父母40%
B老师38%
C朋友20%
D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主要动机;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且阅读量不足;
3、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单一,无选择性;
4、自主地会做笔记的学生较少;
5、学生读中国古典名著和卡通类娱乐杂志及影视作品的比例大,而对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刊类涉猎较少。
五、反思与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如此贫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对科技读物也不重视。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自2000年 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语言感知能力较差。课堂内的一些问题因少于或没有接触过此类知 识而无法议论,无法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 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能力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本人有如下建议:
⒈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取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补充、继续和发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刘勰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强调多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的私塾教学就是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四书五经,然后才由塾师开讲,解惑答疑。课外阅读不仅是人在学生时代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人的一生所必需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内知识永远无法满足人们工作的需要,人们必须从瞬息万变的信息中去收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无法做到的。另外,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初中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视野狭窄,知识贫乏,课余生活枯燥,致使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加强课外阅读可克服此弊端。因此,教师和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不能仅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当前,许多家长禁止学生看与功课无关的书,害怕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是非常有害的。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认识到,加强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可以激发学习举开阔视野,并且还能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假如学生一生都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那么他将终身受益。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⒉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学生能否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
⑴我建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孩子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研究证实,家庭中有相当数量的阅读书籍与儿童阅读能力有直接关系。家中阅读材料较多是儿童较早获得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的阅读行为及态度对孩子有榜样与激励作用,影响孩子的成就定向。调查发现,阅读新大纲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父母“很喜欢或经常看书”者,人均阅读4.4部,而父母“很少或几乎不看书”者,人均阅读3.5部,不同性别、年级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况。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他们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到阅读的重要并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参与阅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阅读行为,可以与父母沟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提高阅读效果。有关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读给孩子听以及给孩子提供阅读材料都影响孩子阅读能力提高。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书籍。家长切忌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允许孩子有自由选择读物的权利。许多家长往往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希望孩子能读那些他们认为有价值并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像名著名篇、优秀作品等等。然而,孩子往往更喜欢那些童话、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漫画等比较有趣、神奇的书籍。所以,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培养其兴趣为先导。
⑵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列举著名文学家、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介绍一些名著梗概;让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安排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㈠竞赛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内容;㈡涉猎的面要广;㈢比赛的形式多样化。如初一阶段故事大王比赛,初二时候名人事迹介绍,初三年级热门热点问题讨论等。为学生搭设舞台,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调动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第三,给学生创造一个阅读气氛也是必要的。一般初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是较差,如果学校支持全校师生阅读行为,经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并予以奖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提高,阅读能力也会提高。
⒊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
⑴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汉代史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善读,关键是善于选择读物。第一,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初中语文课文的许多篇目都选自中外名著,可结合课文内容推荐给学生阅读。有的是长篇节选,窥见一斑,未见全豹。教师在上好课内教材后,引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第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围绕一定的阅读目标,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列出本学期或本学年学生要读的书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童话、寓言、传奇、故事,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调动家长支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学校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指导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使家长明确选择课外读物的原则。选择的读物,内容要丰富多彩,表达的思想要积极、健康,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⑵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一,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遇到难度较大的读物,应鼓励学生精读努力学会课内学过的读、划、查等方法,“熟读深思”,必见效果。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知识的目的。鲁迅先生说,在“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第二,作读书笔记。古人说“读书得间”,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见地,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随读随记。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优美的景物描写、精彩片断、名言佳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第三,要持之以恒。课外阅读的初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学生会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在开始时对阅读很感兴趣,但是,一段时间后,渐渐淡薄下来;有的学生在阅读时读读停停,一本书要旷日持久。所有这些,都是在阅读中缺乏毅力的表现,这时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特别要强调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对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要强调以学好课内为主。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一些科技读物。总之,应使学生各有所得。
08计科2班
王文鹏
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