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课程代码:0130119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4∕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二年级学生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8年9月9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2008年10月8日
审定人: 审定日期:2008年10月15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管理会计是将会计与管理巧妙结合,为会计管理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系统介绍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应用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
(二)课程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销售和利润的预测、生产、定价、投资的决策、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等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管理会计实务和具体应用方法,从而具备从事现代企业会计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4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和演进
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
2、教学要求:
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
理解: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新发展
掌握:管理会计师职业和职业道德规范
3、教学重点: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
4、难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6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成本和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第二节 分批成本计算法
第三节 分步成本计算法
2、教学要求:
了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理解: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掌握: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步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内容
3、教学重点: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装……订……线……………………………………………………………………………………………………………
4、难点:分批法和分步法的简单应用
第三章:成本性态分析(8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成本和成本性态
第二节 混合成本分解和成本估计
2、教学要求:
了解:成本的主要类型
理解: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含义、特点、内容,进一步分类,降低途径、项目、相关范围
掌握:成本性态分析目的与方法
3、教学重点: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前提
4、难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成本和收益确定上的区别以及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
第四章:本量利关系的分析(8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概述
第二节 保本分析
第三节 本量利关系分析
第四节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2、教学要求:
了解: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基本含义
理解:盈亏临界点及本量利关系基本含义
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3、教学重点:盈亏临界点及本量利分析的涵义
4、难点: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计算方法及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
第五章:经营决策分析(8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决策分析概述
第二节 经营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和相关收入
第三节 生产决策
第四节 定价决策
2、教学要求:
了解:决策的意义、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理解:决策分析中应考虑的一些特定的成本概念的基本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产品定价决策、接受定货的决策,零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产品生产的决策和开发新产品决策的原理和方法
3、教学重点:决策的意义、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4、难点:产品定价等有关决策的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和评价(8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长期投资决策概述
第二节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因素
第三节 长期投资方案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案例
2、教学要求:
了解:货币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
理解: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和几种主要长期投资决策
掌握:函数的生成和调用方法
3、教学重点:货币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和几种主要长期投资决策
4、难点:能够运用长期投资方案经济评价的主要数量方法进行资本投资方案的对比与选优
第七章: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8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标准成本系统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标准成本系统下的成本流动
第四节成本差异的处理
2、教学要求:
了解:标准成本的基本含义
理解:标准成本的特点、作用
掌握:标准成本法下的账务处理
3、教学重点:标准成本的意义、定义、特点、作用及其制定
4、难点:差异分析方法基础上理解标准成本法下的账务处理
第八章: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8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适时生产系统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 适时生产系统下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第三节 质量成本和全面质量管理
2、教学要求:
了解:适时生产系统下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质量成本和全面质量管理
理解:适时生产系统下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掌握:适时生产系统的内容和特点
3、教学重点:当代管理会计面临的崭新历史时代背景及与现代管理会计新体系创建有关的基本问题
4、难点:适时生产系统下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质量成本和全面质量管理
第九章:管理控制系统和责任会计(6学时)
1、讲授内容:第一节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
第二节 责任会计概述
第三节 责任中心
2、教学要求:
了解:管理控制系统
理解:责任会计基本概念和有关内容
掌握:责任中心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责任会计的体系,责任中心的条件和划分各种中心的考核指标
4、难点:内部价格转移问题和责任报告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力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改变原传统单纯靠课程讲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采取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
管理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并且通过多种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仪器对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展开了研究。
3、教学辅助资料
《管理会计》习题集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作业、答疑和质疑
1、作业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第二章第二节一个简答题、第三章第二节一个实务题、第六章第三节一个简答题、第七章第三章二个实务题
2、答疑和质疑
答疑课:安排在每章后。
(三)考核方式
期末课程结束,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第一、二章是重点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是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题的主要出题内容;第四、三、七章是重点实务部分,以计算分析题为主;第五、六、八章是实践性为主的内容部分,可适当出一部分理论性的小题。
1、命题原则
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期末复习提要的教学要求和文字教材范围之内。按照重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能力,又考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命题的覆盖面广泛,但同时也会突出重点。试题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2.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试题类型主要包括:
名词解释:占全部试题的10%
单选题:占全部试题的20%
多选题:占全部试题的10%
简答题:占全部试题的20%
判断题:占全部试题的10%
业务题:占全部试题的30%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四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管理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此外,本课还可供企业管理等有关专业选修。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本课的先行课程为《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为《财务管理》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1] 陈兴滨 《管理会计》.中国财政经济 2007年
(二)教学参考书
[2] 余绪缨 《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