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为了进一步提高35kV及以上输电电缆线路(以下简称“电缆线路”或“线路”)的运行检修管理,规范电缆线路检修作业现场,使其达到标准化、制度化,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特制定本指导书。
2、本指导书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包括规程、规范等)以及网、省公司发布的生产技术文件(包括导则、管理制度等)并结合近年来高压电缆线路运行经验,设备评估分析而制定。
目 录
1范围 6
2引用标准 6
3支持文件 6
4术语和定义 6
5安全及预控措施 7
6 作业准备 8
7工期定额 10
8设备主要参数 10
9作业流程 11
10作业项目、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 11
11 作业后的工作记录与交接 13
1范围
2引用标准
GB 50168-2006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 409-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Q/CSG 2 0002-2004 架空线路及电缆运行管理标准
Q/CSG 1 0002-2004 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
3支持文件
电缆线路设计和施工图纸
电缆线路地理走向图
电缆线路预防性试验报告
4术语和定义
(无)
5安全及预控措施
5.1 安全措施
5.1.1 修补作业工作应填写第一种工作票。
5.1.2 修补作业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应对全体工作人员交待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1.3 修补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清理现场,检查现场无遗留工器具和杂物。
5.2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危险点及预控措施见表1。
表1 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序 号 | 工作内容 | 危 险 点 | 控 制 措 施 |
1 | 工作前准备工作 | 把有故障的工器具带到现场或遗漏设备 | 出发前检查工器具是否齐备、完好、对所需工器具应逐一清点核对。 |
工作人员情绪不稳定,身体状况不佳。 | 工作负责人对作业人员进行适当调整,保证作业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 ||
现场安全措施不能满足要求 | 工作负责人应核实工作地点、任务,确定现场安全措施满足工作要求。 | ||
工作任务交代不清,分工不明确,工序混乱 | 工作负责人应在开始工作前向全体工作成员交待清楚工作地点、工作任务,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 ||
野外作业安全 | 野外作业应配备安全防护药品和器具,工作人员应掌握急救办法。 | ||
2 | 电缆外护套修补工作 | 误入带电间隔 | 在停电线路装接地线前,要先核对线路名称,相位无误后,再使用检验合格的验电器验电,验明停电线路确无电压才能挂接地线。 |
进入隧道(综合管沟)内施工时,通风不畅,有毒气体伤人 | 进入隧道(综合管沟)作业前先通风至少15 min,如需进入隧道深处,应随时使用氧浓度检测仪检查隧道内部的含氧量,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 ||
在塔上电缆终端工作时,发生高空坠落。 | 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帽,高空作业应设专人监护。 | ||
与带电设备未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 与35kV、110kV、220kV带电设备分别保持不小于1米、1.5米、3米的安全距离。 | ||
试验过程发生触电 | 试验电缆的另一端应派专人看守。加压前应认真检查试验设备并通知对侧人员。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 ||
加压前,未核对试验接线,对电气连接方式、设备容量、电压变比不清,盲目加压,造成设备损坏。 | 加压前,要仔细检查每一根电气接线,仔细检查仪器接地、高压接地、保护接地的连接,符合设备生产厂家的要求。 | ||
工作现场未设围栏,未悬挂“有电危险”标示牌,闲杂人员误入;井盖四周未设安全交通标识及监护人,造成施工人员被车辆撞伤及行人跌入伤害。 | 工作现场四周设置围栏和警示牌,防止行人跌入窨井、沟坎,对开启的井口要设专人监护,并加装警示标识和安全标识。 | ||
3 | 恢复工作现场 | 工作完毕后,漏拆除接地线。 | 工作完毕后,应有专人检查接地线是否拆除。 |
现场遗留工器具 | 工作人员清理现场,检查现场无遗留工器具和杂物。 |
6.1 工作人员准备
6.1.1工作人员不少于8人,其中技工(高级工)2~4人;辅助工(中级工)4~8人,工作负责人应有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资质人员担任。
6.1.2 专业技术要求:经过电缆专业技术培训,掌握有关仪器、机具的正确操作,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熟悉本作业指导书。
6.2资料的准备
6.2.1 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6.2.2 本作业指导书。
6.2.3 电力电缆施工和设计图纸
6.2.4 历次电力电缆预防性试验报告
6.3仪器及工器具的准备
仪器及工器具的准备见表2。
表2 仪器及工器具的准备
序号 | 名 称 | 数 量 | √ | 序号 | 名 称 | 数 量 | √ |
1 | 围栏及警示牌 | 若干 | 10 | 对讲机 | 3对 | ||
2 | 万用表 | 1套 | 11 | 灯具 | 若干 | ||
3 | 故障定位仪 | 1套 | 12 | 个人电工工具 | 若干 | ||
4 | 发电机 | 1台 | 13 | 个人安全器具 | 若干 | ||
5 | 电源线盘 | 2盘 | 14 | 开挖工具 | 2套 | ||
6 | 绝缘摇表 | 2台 | 15 | 抽水机 | 1台 | (视工作环境而定) | |
7 | 万用表 | 2台 | 16 | 紧带机 | 1台 | (视工作环境而定) | |
8 | 接地线 | 2组 | 17 | 绝缘梯 | 2把 | (视工作环境而定) | |
9 | 验电器 | 2支 |
正常情况下工作所需的工时数:48小时
8设备主要参数
无法找到资料确定电缆线路的绝缘电阻要求
9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见图1。
否
是
10作业项目、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
10.1修补电缆外护套准备工作(见下表)
序 号 | 作业内容 | 操作及工艺 | 质量控制点 | 备注 |
1 | 查看现场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 检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 现场安全措施是否完备 | 工作负责人检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对工作班成员进行现场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
2 | 工作准备 | 1、准备安全工器具、仪器及施工材料等;2、记录现场环境温度、湿度 | 注意电缆沟内作业、野外安全作业 | 对照危险点分析内容,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
序 号 | 作业内容 | 操作及工艺 | 质量控制点 | 备注 |
1 | 确认故障电缆线路及故障点 | 1.确认故障电缆线路名称、相位、段别。 2.全线巡视,检查电缆线路有无外力破坏现象或明显故障点。 3.确认电缆外护套损坏故障点。 |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电缆外护套故障 | |
2 | 清除电缆故障点水分及杂物 | 1.用木方悬挂手板葫芦吊起电缆,对外护套故障点进行清洁处理,并吹干故障点的水。 2.用玻璃片刮去故障点圆周的石墨层,其长度以故障点为中心两边至少15厘米。 | 确保外护套故障点的水分排除 | |
3 | 修补电缆外护套 | 1.用绝缘带对故障点进行均匀绕包,至少绕包10层。 2.用防水带对故障点进行绕包,至少5层,防水带应包覆绝缘带。 3.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带对故障点进行处理,玻璃纤维带至少5层。 4.用半导电带缠绕并连通石墨层,至少绕包2层。 5.用PVC带对电缆故障点进行绕包,至少绕包2层。 查找到电缆中间接头外护套缺陷时,应对接头解剖大修,更换防水胶和防水外壳。加强密封工艺。 | 1、工作场所应保持干燥及清洁,有防雨防尘措施;2、所有安装工具在使用前应保持干净 | |
4 | 测量绝缘电阻 | 1、修复故障点后,再次测量故障段电缆的外护套绝缘电阻,如合格则完成工作,如仍不合格则重复步骤,继续查找下一个故障点修复,直至全部修复完毕,绝缘电阻合格。 | 用1000V摇表测试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5MΩ/kM |
序 号 | 作业内容 | 操作及工艺 | 质量控制点 | 备注 |
1 | 清理施工现场 | 工作完毕后,拆除施工电源,清理施工现场,施工垃圾分类存放,确保施工环境无污染,做到“工完场清” | ||
2 | 清点作业工器具 | 专人清点开工前所携带的工器具有无丢失,材料的使用情况。确定线路无人工作,拆除所挂接地线并向调度报告。 | ||
3 | 记录修复工作过程及总结 | 1、详细记录电缆外护层故障点查找过程中的绝缘电阻、故障查找方法等内容,将故障现场拍照作为故障分析资料,并进行总结。2、详细绘制电缆外护层故障点的位置图,妥善保存于该电缆线路的运行档案内,便于日后管理。 |
工作负责人在结束工作时在工作票上签名确认
11.1工作记录
序 号 | 缺 陷 内 容 | 消除人员签字 |
1 | ||
2 | ||
3 |
序号 | 检 修 总 结 | |
1 | 验收评价 | |
2 | 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