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9《穷人》 | 课型 | 1+x精读课 | |
人文性 主题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 |||
工具性 主题 | 阅读主题:从重点句子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
表达主题: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 ||||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 练习续写课文。 | |||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 |||
教具学具 |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 |||
第 一 课时 教学设计 | ||||
教学程序 | ||||
教学环节 | 师生活动 | 修改建议 | ||
一、出示课题、解题 |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导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扫除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推想的方法理解,记下不理解的词语。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4)在小组内交流,并共同合作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十分钟后,在全班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1)师:下面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其余同学边看边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做好符号,待文章读完后提出来订正。 (2)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有误的地方和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3)学生纠错,正音释词。 学生可能读错和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定),预设如下: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 (4)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
三、自读自悟: | 默读课文,想想桑娜和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句子批注体会,特别要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 |||
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 ||||
教学程序 | ||||
教学环节 | 师生活动 | 修改建议 | ||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 1、复习生词。 2.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 |||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 |||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 |||
四、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 |||
五、阅读链接,学习丛书 |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美好、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下面学习丛书中“寸草春晖”中的《请系上保险绳》。 1.明确本节课阅读内容。 (1)读一读理解主要内容。 (2)画一画品味语言文字。 (3)想一想感受人物形象. (4)说一说体会思想感情。(出示课件) 2.认真默读文章。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 3.读完之后,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4.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收获,全班交流补充。 5.阅读《丛书》中相关的文章。 | |||
板书设计 | 9、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