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
年度:
病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
组长: (科主任)
成员: (副主任医师)
(联络员(主治以上))
(联络员(主治以上))
(护士长)
职责:
1、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
2、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疾病情况调查
3、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职称体系
4、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5、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6、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平台
7、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
8、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9、定期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
10、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谈话诫勉制度
11、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会议记录
____季度(____月)
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 时 分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检查结果:
抗菌药物登记表
病区: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住院号 | 是否手术 | 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 | ||
是 | 否 | 是 | 否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登记表( 月)
病区: 病案号: 医师: 是否合理(是□∕□否)
抗菌药物
预防□
治疗□ | 药品通用名 | 单次剂量 | 给药频次 | 途径 | 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 |
溶媒及剂量 | ||||||
评价项目 | 科室评价(合理√,不合理×) | |||||
适应症 不合理:无预防用药指征 合理:1.Ⅰ类切口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2. Ⅰ类切口手术涉及重要器官;3. Ⅰ类切口手术有异物植入;4. Ⅰ类切口手术年龄>70岁;5. Ⅰ类切口手术糖尿病控制不佳;6.Ⅰ类切口手术恶性肿瘤放、化疗中;7. Ⅰ类切口手术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8.Ⅱ类切口手术有指征;9.Ⅲ类切口手术有指征 | ||||||
药物选择 不合理:1.选择药物超出《原则》及相关管理规定;2.超抗菌谱用药;3.药物选择起点高;4.未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特点;5.无指证用药. 合理:用药选择符合《原则》及相关管理规定 | ||||||
单次剂量 不合理:单次剂量过大或过少 合理:单次剂量正确 | ||||||
每日给药频次 不合理:不符合药品说明 合理:符合药品说明 | ||||||
溶剂 不合理:1.选择错误 2.用量错误 合理:1.选择正确 2.用量正确 | ||||||
给药途径 不合理:不当 合理:正确 | ||||||
术前用药时间 不合理:1.在切皮前>2hr给药;2.术前未给药、切皮后或术后给药;3.切皮前<0.5给药;4.剖宫产未在夹住脐带后给药;5.眼科手术滴眼药>2hr;6.污染手术术前治疗>72hr 合理:在1.切片前0.5~2hr之内给药,2.污染手术治疗用药;术前2~72hr之内给药;2.污染手术治疗用药,术前2~72hr之内给药,3.眼科手术24hr内滴眼,4.产科剖宫产在夹住脐带后给药,5.需肠道准备术前24hr内给药 | ||||||
术中用药 不合理:1.违规追加,2.手术时间>3hr未追加,3.失血量>1500ml未追加 合理: 1.无需追加,2.手术时间>3hr已追加,3.失血量>1500ml已追加 | ||||||
术后用药 不合理:用药时间长,不符合《原则》或临床情况 合理:用药时间符合《原则》或临床情况 | ||||||
联合用药 不合理:1.无指证,2.增加毒性,3.无正当理由使用多品种(同时使用多于3种) 合理:1.有多病菌混合感染指证,2.联用有协同增加疗效,3.联用降低各自毒性 | ||||||
更换药物 不合理:1.无更换药物的依据,2.术前术后更换药物无依据,3.频繁换药 合理:有更换药物的依据 | ||||||
越级使用 不合理:存在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合理:不存在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 ||||||
备注: |
1、表中《原则》是《抗菌药物临床 指导原则》的简称;“相关管理规定”指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相关法规;
2、“特殊人群”指老年人、婴幼儿、肝肾功能差的患者、孕妇等;“无指证用药”指如无厌氧菌感染指证时,选用抗厌氧菌药物等;
3、医师为开具电子医嘱的医师姓名;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必须在“预防□、治疗□”项用√标出;科室评价中有一项不合理的,该评价表即为不合理。
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登记表( 月)
病区: 病案号: 医师: 是否合理(是□∕□否)
抗菌药物
预防□
治疗□ | 药品通用名 | 单次剂量 | 给药频次 | 途径 | 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 |
溶媒及剂量 | ||||||
评价项目 | 科室评价(合理√,不合理×) | |||||
适应症 不合理:无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或无预防用药指证 合理:1.有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2.有预防用药指证 | ||||||
药物选择 不合理:1.选择药物超出《原则》及相关管理规定,2.超抗菌谱用药,3.药物选择起点高,4.未注意特殊人群用药特点,5.无指证用药 合理:用药选择符合《原则》及相关管理规定 | ||||||
单次剂量 不合理:单次剂量过大或过少 合理:单次剂量正确 | ||||||
每日给药频次 不合理:不符合药品说明 合理:符合药品说明 | ||||||
溶剂 不合理:1.选择错误 2.用量错误 合理:1.选择正确 2.用量正确 | ||||||
给药途径 不合理:不当 合理:正确 | ||||||
用药流程 不合理:疗程过长或过短 合理:疗程恰当 | ||||||
联合用药 不合理:1.无指证,2.增加毒性,3.无正当理由使用多品种(同时使用多于3种) 合理:1.有多病菌混合感染指证,2.联用有协同增加疗效,3.联用降低各自毒性 | ||||||
更换药物 不合理:1.无更换药物的依据,2.术前术后更换药物无依据,3.频繁换药 合理:有更换药物的依据 | ||||||
越级使用 不合理:存在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合理:不存在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 ||||||
备注: |
1、表中《原则》是《抗菌药物临床 指导原则》的简称;“相关管理规定”指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相关法规;
2、“特殊人群”指老年人、婴幼儿、肝肾功能差的患者、孕妇等;“无指证用药”指如无厌氧菌感染指证时,选用抗厌氧菌药物等;
3、医师为开具电子医嘱的医师姓名;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必须在“预防□、治疗□”项用√标出;科室评价中有一项不合理的,该评价表即为不合理。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第___季度总结
日期 | 时间 | ||
地点 | |||
参会人员 | |||
取得成效 | |||
存在问题 | |||
问题分析 | |||
整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