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53:10
文档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2.“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C)A.霍尔B.华生C.盖塞尔D.施太伦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
推荐度:
导读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2.“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C)A.霍尔B.华生C.盖塞尔D.施太伦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 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 “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 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 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 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

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 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这种理论属于 (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 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 B )
A.1 ~ 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 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 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 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 A )

A.1岁半~ 2岁

B.1岁~ 1岁半

C.2岁~ 2岁半

D.2 岁半~ 3岁

11. 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 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 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D )

A. 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主动,自己)

C. 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被动,无关刺激引起)

1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C )

A. 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 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14.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 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 ( D )

A. 困难抚育型 B.兴奋型

C. 起动迟缓型 D.容易抚育型

1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 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 )

A. 前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0分)

16.原始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 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 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 或四肢划动

等等,可以称之为原始的情绪反应。其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

关系。华生把原始情绪反应分成三种:怕、怒和爱。

17.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

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

个性发展

18.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 物注意得少的现象。在新生儿时已经出现。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选择性注 意性质和对象的变化。选择性注意的发展与儿童动作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以 及经验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使儿童可能扩大注意的范围,改变注意对象 的性质以及注意选择性活动的性质。

1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哪些一般的典型的 本质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 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阶段中的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所代表的是各该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 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 典型性与多样性、 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20.幼年健忘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幼年健忘”。幼年健忘与幼小 儿童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 3岁前的儿童皮质细胞的反应性极高, 他 们往往容易记住看到对象的全部细节。 另一方面, 3岁前儿童脑皮质的各个区域还没 有完全成熟。后发育的脑区结构控制了先发育的脑区,妨碍了原先的记忆,使人不 能回忆起更早发生的事情。另外突触的功能成熟水平,也和记忆有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小题,请任选 3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3小题评分。每小 题8分,共 24分)

2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尽量自然

第二,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

第三,观察一般要多次进行、多人评定 第四,要与实验法结合,并辅之以调查访问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等间接观察方 法。

2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23.1~3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3 岁称为先学前期,这时期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个事 情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性,这些都是人类所特有 的心理活动。

( 1)学会直立行走。 1~2岁时行走还不自如, 1岁半以后,孩子不但会走路,而 且学习上下楼梯, 2岁左右孩子能够原地跳、学会跑和到处钻,还能学会扔球和 踢球等动作。

( 2)使用工具。 1岁以后,孩子逐渐能够准确地拿各种东西。 2岁半以后,孩子能够

自己用小毛巾洗脸,拿起笔来画画。 2~3岁的儿童能够学会各种动作,不仅能使 双手协调,而且能使全身和四肢动作协调起来。

( 3)语言和思维的真正发生。人类所特有的语言和思维活动是在 2岁左右开始真正

形成的。 1岁前只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 1岁到 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 2岁后

的孩子开始讲道理,也会开始和别人争辩。但这时期孩子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

而且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也开始发生。 2岁左右孩子已经能够拿到物

体进行想象性活动,出现游戏的萌芽。至此,儿童的认识过程,从感觉到思维 都已形成。

( 4)出现最初的性。孩子进入第二个年头,就不像 1岁前那么顺从了。特别是

2~3岁时,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往往“不听话”了。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 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 2~3年心理

发展的集中表现。

24.学前儿童句型的发展有何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1岁~1岁半开始出现单词句, 1岁半 ~2岁半左右出现电报 句, 2岁以后,儿童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完整句的数量和比例岁年龄的增 长而增长,到 6岁左右,儿童 98%使用完整句。

(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2岁后简单句逐渐增加。幼儿使用的主要是简单句。发展 的趋势是,简单句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复合句逐渐增加,但总的来说,幼儿 简单句的比例比较大。

(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 2岁半儿童已经开始

吹安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 3岁时开始出现复杂修饰语,到 4岁时有修饰语的 句子开始占优势。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 仍然是基本的句型。幼儿常用的句型除陈述句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 句等。疑问句出现最早, 2岁左右儿童也有单词句构成的疑问句。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请任选 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1小题评分。每小 题12分,共 12分)

25.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

一般把 3~6岁叫做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其标志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幼儿末期,幼儿调节、 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 开始能按照一定目的、计划去活动,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心理活 动开始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

(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观察、学习、思考,受 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相对婴儿降低,而受自身控制水平逐渐增高。

( 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在新生儿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 幼儿气质的不同已经 十分明显。在能力方面,幼儿的智力的差异及特殊能力也开始显露出来,特别 是作为个性特征核心部分的性格开始形成。同时出现稳定的个人特点。

( 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积极能动性对幼儿心理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在自我意识方面,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及相应的自信心已经表现出差异。而自我 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生活,甚至对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26.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

象的典型形式。

五、案例分析题 ( 本题 14 分 )

27.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

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

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这样使得

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 越淡漠⋯⋯

请您结合案例, 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 成良

好的依恋。

答:依恋是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 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 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

早期依恋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

(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早期的依恋关系是以后儿童建立 同他人关系的基础,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好,就比较容易跟他人建立比较好的人际关 系。

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应。

文档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2.“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C)A.霍尔B.华生C.盖塞尔D.施太伦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