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地点:采场 分析人:陈亭治 时间: 2010年 6月 审核人:黄海波 时间: 2010 年6 月
危险因素 | 形成事故原因事件 | 事故后果 | 现有措施 | L | S | R | 风险等级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粉尘 | 1.铲装作业时产生的粉尘。 2.运输道路扬尘。 | 人员 伤害 | 1.铲装等容易产生扬尘的作业,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2.运输道路采取洒水降尘; 3.加强个体防护; 4.加强教育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 3 | 3 | 9 | 中等 | |
高温危害 | 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 人员 伤害 |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2.采取个体防护; 3.发放防暑降温饮品; 4.加强教育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 2 | 2 | 4 | 可接受 | |
噪声 | 在机械设备周边作业(机械铲装作业等。) | 人员 伤害 | 1.采用低噪声设备; 2.缩短作业时间; 3.采取降噪措施; 4.配备耳塞等防护用品; 5.加强教育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 2 | 1 | 2 | 轻微 | |
辐射 | 在有辐射的场所作业(如电焊、稀有金属开采、其它)。 | 人员 伤害 | 1.加强个体防护; 2.采用隔离措施; 3.加强教育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 1 | 5 | 5 | 可接受 | |
照度 | 夜间作业,照明不足。 | 人员 伤害 | 1.作业场所设置照明其照度满足GB50034的要求,不小于100Lx。 2.加强教育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3.矿山道路设置必要的照明,其照度满足GB50034的要求。 | 2 | 2 | 4 | 可接受 |
危险因素 | 形成事故原因事件 | 事故后果 | 现有措施 | L | S | R | 风险 等级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生物危害 | 接触细菌、病菌、真菌导致生病,接触传染病,接触致害动物和植物等 | 人员 伤亡 | 1.加强教育健康教育,提高健康防护意识; 2.定期体检、消毒,防止传染病等传播; 3.讲究饮食卫生,不吃腐坏、变质及来路不明的食品; 4.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换衣等,防止病侵入人体;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4 | 3 | 12 | 中等 | |
人机工效危害 | 不正确的工作姿势、固定不变的坐姿或立姿、工作高度或机器设计不周有关的不良及不自然姿势而导致腰背疼痛、颈疼和其他肌肉损伤及不舒适感和疲倦等;用力、休息不足、任务的重复性执行可导致累积性肌肉骨骼问题 | 人员 伤害 | 1.注意减少重复性用力; 2.调整工作台面和坐椅高度适合自己; 3.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减少静态姿势; 4.合理设计工作场所和正确选择劳动工具; 5.恰当的工作安排,如降低工作速率,增加工间休息。 | 3 | 2 | 6 | 可 接 受 | |
心理因素危害 | 1.负荷超限(体力、视力、听力等),工作压力过大,容易引起疲劳、劳损而导致事故; 2.健康状况异常(伤、病),导致事故; 3.从事禁忌作业,导致事故;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导致事故;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等),导致事故; 6.家庭茅盾或纠纷及其它因素造成心理负担。 | 人员 伤亡 |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可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经常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实时状况,发现心理异常、健康状况异常,及时疏导和调整工作; 3.严格岗前、岗中体检制度,对有职业禁忌的人员禁止从事禁忌作业; 4.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定期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棋、牌比赛等活动,以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 5.开展心理健康和安全知识教育。 | 2 | 2 | 4 | 可 接 受 |
作业地点:露天采场 分析人: 陈亭治 时间:2010年 6月 审核人:黄海波 时间:2010 年6 月
危险点 | 危险因素 | 形成事故原因事件 | 事故后果 | 现有措施 | L | S | R | 风险等级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机动设备 | 火灾、机械伤害 | 1.设备采购: 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淘汰产品、设计缺陷、没有根据生产负荷特点选购、使用环境不匹配等造成设备事故。 2.设备维修: 没有定期维修、维修不到位、发现异常没有及时检修等造成事故 3.设备检查: 没有检查、检查不够认真、技术水平欠缺、责任心不强等造成事故。 4. 自然环境: 洪水、泥石流、塌方、暴雨、高温等容易造成设备损毁。机动设备周围有可燃易燃物质和腐蚀性物质也可能造成设备损毁。 | 人员伤亡、设备损毁 | 1.建立完善机动设备采购、检、维修和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严把采购质量关,无产品合格证;; 3.严格产品入厂验收制度; 4.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密切配合,根据生产能力和现场实际,选购与实际相匹配的机动设备; 5.加强思想、安全教育,树立企业主人翁精神,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6.加强维护保养,确保机动设备运行正常; 7.配备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制定安全检查表,规范检查程序和内容; 9.开展技术培训和比武,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10.设备放置的位置避开可能产生洪水、泥石流、塌方的场所,如山沟、高边坡的下方; 11.机动设备放置在不受雨水、高温影响的场所或室内; 12.机动设备周围禁止放置可燃易燃物质、腐蚀性物质等可能对设备造成影响或损坏的物质; 13.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 14.定期检查。 | 2 | 2 | 4 | 可接受 | |
交通运输 | 火灾、车辆伤害 | 1、汽车电汽线路老化、不合理布线等因素。 2.使用未经检验检测的运输工具; 3.驾驶员未经培训或带病行车和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 4.运输道路宽度、坡度、转弯曲率半径等不符合安全要求; 5.运输车辆带病行驶,制动失灵、方向失效及其它不良因素; 6.超限、超载、超速等违法行驶。 | 1、合理布线、经常检查。 2.矿山运输车辆选用经交管部门检测检验合格的车辆; 3.制定车辆运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4.车辆驾驶人员取得驾驶证; 5.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行车安全意识,杜绝车辆带病行车、驾驶员酒后驾车以及超限、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 6.运输道路的设置满足矿山运输要求。 | 3 | 4 | 12 | 中等 |
作业地点:露天采场 分析人: 时间: 年 月 审核人: 时间: 年 月
危险因素 | 形成事故原因事件 | 事故后果 | 现有措施 | L | S | R | 风险等级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火灾 | 1.矿山储存、使用柴油、煤油等易燃易爆液体场所遇明火、撞击等火源造成火灾。 2.电源线路过负荷、短路引起的火灾 4.工棚等建筑物,由于火源管理不尚或违章动火引起火灾; 5.火源管理不尚或违章动火,引起矿山周边山火; 6.矿山设备(如装卸机、挖掘机、)使用不当、过负荷、用易燃易爆物质清洗维修、周边堆放易燃易爆物质等引起火灾; 7.矿山使用、储存乙炔、液化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场所遇明火、撞击等火源造成火灾。 | 人员 伤害财产损失 | 1.制定矿山防火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严格用火管理,执行用火审批制度; 3.根据矿山生产用电负荷及周边环境,选择合理、实用的电源线路,并按规范敷设; 4.矿山工业场地及采场周边10m范围的茅草等可燃物给予清理,留出足够的防火带; 5.加强易燃易爆物质使用、储存场所的防火管理,禁止在易燃易爆物质使用、储存场所用火; 6.矿山设备周围禁止堆放易燃可燃物质; 7.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8.加强安全防火教育,提高安全防火意识; 9.在重要场所(装卸机、挖掘机驾驶室,工棚等)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10.设备的选型满足矿山生产能力的要求,避免电动机等设备过负荷、超负荷运行。 | 3 | 3 | 8 | 可接受 | |
水灾 | 1.采场、排土场周边无排水沟或截洪沟设置不合理,地表水直接冲刷边坡,造成事故; 2.凹陷采场排水设施能力不足或故障、排洪措施不完善等造成事故; 3.采场布置在水源下方、水沟出口、低于河流或低于最高洪水位,防洪措施不完善易造成事故; 4.周边水源调查分析不到位或没有调查分析,开采遇积水的采空区、老窿、地下溶洞等,造成事故; 5.采场布置在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 人员 伤亡 财产损失 | 1.制定防排水措施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厂址选择严格按《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金属非金属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进行,尽量避开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低于河流或低于最高洪水位、水沟出口等场所; 3.采场、排土场、工业场地等四周按规定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截洪、排洪设施,防止地表水直接冲刷; 4. 凹陷采场按可能产生的汇水量配备排水设施、设备,并配备备用设施,确保排水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行; 5.施工前认真进行水患调查和分析,避免在积水的采空区、老窿、地下溶洞等下部布置采场; 6.加强防排水知识教育,提高防排水知识意识; 7.加强检查,特别是雨季的安全检查,确保排洪、排水设施和措施完好有效; 8.遇大、暴雨天气,应停止作业,矿山人员撤至安全地带;雨后应认真检查采场、边坡及其它建(构)筑物,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场作业。 | 2 | 3 | 6 | 可接受 | |
中毒窒息 | 1.人员被困在火灾现场或抢救人员进入火灾现场没有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到位; 2.在产生大量烟尘的场所逗留,如装载机、挖掘机尾气。 | 人员 伤害 | 1.制定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自防自救能力和安全意识; 3.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 1 | 2 | 2 | 轻微 | |
机械伤害 | 1.机械设备(铲装机械、运输机械、排土机械、等)传动部位没有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缺陷; 2.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在运转的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清理等作业; 3.机械设备质量问题或故障; 4.机械设备安装使用不当; | 人员 伤亡 | 1.制定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机械传动部位设置完善的防护装置; 3.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确保机械设备处在完好状态; 5.选购合格的机械设备,并按要求安装; 6.加强巡查杜绝违章操作。 | 2 | 2 | 4 | 可接受 | |
滑坡、泥石流 | 1.松软的覆土层,没有超前剥离; 2.台阶坡面角大于规定要求,有掏采、伞檐、空洞现象; 3.遇断裂带、软岩夹层、风化层; 4.连续大暴雨造成泥石流,或雨后有泥石流先未发现; 5.采场上方及周边、排土场等场所排水设施不完善; | 1.严格按规程进行开采,遵循“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自上而下台阶式分层开采,严禁掏采; 2.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坡面角满足规范要求; 3.遇断层破碎带、软岩夹层、风化层要采取加固等安全措施,并加强检查; 4.雨天停止作业; 5. 采场上方及周边、排土场等场所设置完善的排洪设施; 6.终了边坡的高度、坡面角满足规定要求,建立巡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 7.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8.悬挂安全标志,严禁人员进入高边坡等危险区域。 | 3 | 4 | 12 | 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