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经济学”这个词最早是由哪个国家的人提出来的(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一般 C、社会生产力
B、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D、社会生产关系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 )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生产方式 D、经济规律
4、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最终目的是( )
A、创造经济规律 B、消灭经济规律
C、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D、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终建立的标志为( )
A、《哲学的贫困》 B、《反杜林论》 C、《资本论》 D、《政治经济学批判》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研究方法为( )
A、科学抽象法 B、唯物辩证法 C、历史与逻辑统一法 D、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法
7、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 ( )
A、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B、一定的社会形态
C、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 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的出发点是 ( )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生产力
9、在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
A、原材料 B、厂房和设备 C、生产工具 D、生产资料
10、劳动资料是指( )
A、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B、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C、劳动者用以维护生存的一切物品 D、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11、从劳动过程看,正在修配厂检修的汽车是( )
A、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 C、劳动产品 D、劳动对象
12、社会生产方式是( )
A、社会关系的总和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3、分配、交换同生产、消费的关系是( )
A、分配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交换不是
B、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分配不是
C、分配、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D、生产、消费是联系分配和交换的中间环节
1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经济规律 D、价值规律
15、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 )
A、 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 科学技术 D、生产劳动
16、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的因素是( )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与技术 C、生产劳动者 D、社会生产力
17、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 政治关系 B. 宗教关系 C. 家庭关系 D. 生产关系
18、生产资料是( )
A、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 B、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D、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
19、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社会生产力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
20、两种商品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 )
A、它们都是用来交换的商品 C、它们包含了等量的价值
B、它们具有同等的效用 D、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产品
2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
22、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 )
A、一会儿是具体劳动,一会儿是抽象劳动
B、从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抽象劳动
C、从体力支出看是具体劳动,从脑力支出看是抽象劳动
D、不是具体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2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4、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25、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称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26、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是在( )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28、商品价值是( )
A、具体劳动的凝结 B、社会劳动的凝结
C、抽象劳动的凝结 D、复杂劳动的凝结
29、商品价格是( )
A、价值的基础 B、价值的货币表现 C、价值的实体 D、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0、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 )
A、商品的生产 B、商品的销售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购买
31、具体劳动 ( )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C、是劳动的社会属性D、创造剩余价值
3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3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4、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3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价值规律理论 D、剩余价值规律理论
36、发放工资时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3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39、纸币流通规律是( )
A、纸币发行量应等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B、纸币发行量应小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C、纸币发行量应大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D、纸币发行量与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无关
40、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2把石斧处于( )
A、相对价值形式 B、绝对价值形式 C、等价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41、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42、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哪个职能派生出来的(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43、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44、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各部分的不同自然属性 B、资本各部分的不同价值周转方式
C、资本各部分的不同周转速度 D、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45、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 )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B、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C、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46、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经过的第二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售卖阶段 C、生产阶段 D、流通阶段
47、资本的本质是( )
A、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B、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C、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 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48、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 ( )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周转
4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50、与资本积聚不同,资本集中 ( )
A、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量
C、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D、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5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52、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 )
A、流通阶段 B、销售阶段 C、生产阶段 D、购买阶段
53、G—W—P…—G是( )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54、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 )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55、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 )
A、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 B、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发挥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56、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 )
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购买过程与销售过程的统一
57、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
A、社会净产值 B、社会总产品
C、社会全部生产资料 D、社会全部消费资料
58、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生产资料的生产问题 B、社会消费资料的销售问题
C、社会市场供需的平衡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59、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 )
A、平稳发展 B、优先增长 C、逐步递减 D、缓慢波动
60、能够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
6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
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62、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 )
A、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按反比例变化 B、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按反方向变化
C、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按正比例变化 D、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按同方向变化
6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超额剩余价值是 ( )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
65、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货币工资 D、年货币收入
66、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
A、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67、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
A、原材料 B、动力燃料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68、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 ( )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C、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超额利润 D、少数技术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69、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 )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70、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 (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71、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 )
A、资本有机构成变动所引起的 B、商品供求关系变动所引起的
C、平均利润的变动所引起的 D、商品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72、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 (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剩余价值的形成 C、平均利润的形成 D、企业竞争的展开
73、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 )
A、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74、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 ( )
A、借贷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流通资本
75、生产性流通费用是 ( )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B、与商品的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
C、同商品买卖相关的费用 D、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费用
76、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 )
A、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 B、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
C、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D、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
77、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应相当于( )
A、剩余价值 B、利息 C、年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78、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 )
A、既让渡其使用权力又放弃所有权 B、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
C、只放弃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 D、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
79、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80、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
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B、土地的有限性 C、土地肥力递减 D、土地的经营权垄断
81、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82、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A、土地优劣 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83、土地价格是 ( )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地租的资本化
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总和 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
84、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8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86、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生产者的 ( )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87、北京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为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
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I C、级差地租II D、垄断地租
88、某纺织厂四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A、c+v B、c+v+m C、v+m D、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