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54:57
文档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更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
推荐度:
导读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更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更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        

    (3)有狱久不决               (4)尚可仕乎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不 听 乃 委 手 版 归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2分)

                                      

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少于两点)(4分)

1.(4分)(1)树立(2)当然(3)案件(4)做官

2.(2分)敦 颐 独 与 之 辩/不 听/乃 委 手 版 归

3.(4分)(1)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2)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4.(2分)以“菊”“牡丹”衬托“莲”,突出莲的高洁,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5.(4分)从甲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可以看出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从乙文“敦颐至,一讯立辨”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从乙文“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2015•荷泽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9.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1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三、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亭亭净植          植:立

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         

D.将弃官去          去:离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5.【甲】文            ,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       的特点。(4分)

 

答案:

(二)(12分)

12. C   评分:共2分。  13. B   评分:共2分。

14.(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评分:共4分,每空1分,后三空意思对即可。

四、(2016济南改编)阅读《爱莲说》,完成1~4 题。(15分)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亭亭净植()

  (4)陶后鲜有闻()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交代了莲花的生存环境,写出了莲花洁身自好的品质。

B. 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 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解析】本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尚人格和洒脱的胸襟。其中写“菊”“牡丹”是衬托手法,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尚的情操。而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故选D项。

4. 文中作者对“菊花”与“牡丹”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4分) 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牡丹”则是反衬,

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非常反对。  【解析】从文章末尾可看出作者对“菊”和“牡丹”态度不一样。谈到“菊”的时候,作者用陶渊明举例,表明虽然自己不是最爱菊花,可是对于菊花那种淡然的品格还是持喜欢态度,而在写到“牡丹”时,感情色彩明显发生了变化,用“宜乎众矣”与“莲花”的独爱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表现自己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所以说作者对“牡丹”和“菊花”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文档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更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