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关于水的污染,水的净化对每个学生来说肯定都积累了很多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然而说到底,这仍然是对水的污染、水的净化表面特征的认识,但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它的本质,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践呢?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显隐促成”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自己假设,自己动手去探索,就可以将各个学生的原认知显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告诉,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原认知得以完善和提高。指导思想是“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通过设计小实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愿望中完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联起来,还加进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内容。因此本课题实验内容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这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自然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
2、过和与方法
(1)学习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得到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用硬水软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六、教学准备
1、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肥皂水、浑浊水、井水和纯净水。
2、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回顾:水有哪些物理性质?观察一下讲台上的两瓶水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能把浑浊的污水变成澄清透明的水啊?引入新课: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那么如何把水库和河流中的水净化为我们家里的自来水? [投影讲解]自来水厂净化过程,重点讲解明矾的净水原理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投影] 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取水 → 沉淀→ 过滤 → 吸附→ 消毒→ 配水 | 齐答水的物理性质。 回答:一瓶浑浊,一瓶澄清透明。 听讲、思考。观看投影,并记录。
| 复习旧课,利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加深学生对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知识,引入水的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如何把浑浊的水变得澄清透明。 【演示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中的实验图,概括教师的操作步骤以及玻璃棒使用的几种作用。投影“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内容。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 | 观察,先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第一次使用是引流;第二次是搅拌;第三次是防止液体飞溅。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 |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 提问:现在很多家庭中用的饮水机中就有净化水的装置,,哪位同学仔细观察过净水装置? 拓展提问:我们在野外野炊时,没有清水了,只有浑浊水,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水变成清水呢? | 看书P56图3—18,自由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可用空饮料瓶、小卵石、沙、棉花等自制净水装置。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
| 提问:水壶经常盛开水为什么会产生水垢? [解释]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水垢,说明水厂净化后的水(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不是纯水。水垢产生的原因是该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生成沉淀(水垢)。提问:1、什么叫硬水?2、什么叫软水?。 [过渡]水有软硬之分,我们如何通过实验加以区分呢? 【演示实验】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提问:实验现象是什么?通过现象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含钙、镁化合物,他们可溶,用肉眼难以分别。可用加热和肥皂水来区分。提问:硬水有什么危害? | 思索,看书齐回答。 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回答:井水中的泡沫少,纯净水中泡沫多。总结: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思考,回答:浪费洗涤剂;浪费燃料;使一些器具节水垢;造成安全事故等。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树立安全意识。 |
| [解释]硬水有很大危害,如果我们除区硬水中钙和镁的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投影如下两幅图并介绍装置仪器名称和操作过程。
| 观看,蒸馏实验操作。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 小结本节课内容,并要求课后完成课本家庭小实验。 | 齐答。 | 巩固本节知识。 |
课题3 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2、过滤的要决:“一贴二低三靠” 。
3、硬水:
4、软水:
5、硬水和软水区别方法:
6、硬水的危害:
7、常用的硬水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馏。
九、教学反思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掌握过滤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会了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认识硬水的危害和软化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上参与实际操作、参与实践与探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