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道安装前,管节应逐根测量、编号,宜选用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对焊接。管节组成管段下管时,管段的长度、吊距,应根据管径、壁厚及下管方法确定。
(一)接口焊接
钢管部分采用先在槽边进行组焊,将三节管组装焊接后再进行下管组装的方法,钢管吊装用25T吊车。本工程钢管安装采用现场手工电弧焊接,双面焊形式,坡口形式为“V”型坡口,管节焊接前先修口,端面的坡口角度、钝边、间隙等要满足规范要求,不得在对口间隙夹焊帮条或用加热法缩小间隙施焊。纵向焊缝放在管道中心垂线上半圆的45度左右处。对口时外壁齐平,错口偏差不大于2mm,焊缝的宽度及加强高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先在管外多层焊接,然后在管内清根进行管内焊接。管道任何位置不得有十字形焊缝。两管节对焊时,纵缝相错间距不得小于300mm。弯管起弯点至接口的距离不得小于管径,且不得小于100mm。
管道上开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在钢管的纵向、环向焊缝处开孔;
2、管道任何位置不得开方孔;
3、不得在短节上或管件上开孔。
焊接时不得在钢管上引弧,弧坑必须填满,焊接层数3-4层,焊完后清理焊缝处熔渣及飞溅并按规定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表面气孔、焊瘤、夹渣、浇穿、溶合性飞溅、表面凹陷,弧坑等现象。
钢制插口安装前,由Φ10止胶钢筋后沿测量60+2-0mm,在管身画安装红线,与之连接的预应力管承口深度宜为190mm左右。钢制承插口安装时,加强用手锤及扁铲均匀捣入胶圈的工艺,严格注意不得损伤胶圈。钢制承插口与混凝土管连接处,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用水泥砂浆将接口间隙封堵并抹平。
除快速排气阀外,各种蝶阀、沉降观测设备等设施应在钢管段施工时一并安装,各种阀井在钢管安装后及时砌筑,各种永久及临时进人孔在内防腐施工完毕后及时封堵。
钢管安装完毕后,平面轴线位置偏差允许值为30mm,高程差允许值为±20mm。
(二)焊缝检验
1、焊接完成后的每条焊缝都要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的标准如下表所示:
| 项目 | 技术要求 |
| 外观 | 不得有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灰渣等缺陷;表面光顺、均匀,焊道与母材应平缓过渡。 |
| 宽度 | 应焊出坡口边缘2~3mm。 |
| 表面余高 | 2~4mm。 |
| 咬边 | 深度不大于0.5mm,焊缝两侧咬边总长不超过焊缝长度的10%,且连续长度不大于100mm。 |
| 错边 | 不大于2.0mm。 |
| 未满焊 | 不允许 |
3、管节表面无斑疤、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
4、焊接返修
经检验,焊缝内部或表面发现有裂纹时,先召集相关技术人员和焊工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在制订相应措施后,方可补焊。
经检测为焊缝内部裂纹时,先用碳弧刨将缺陷清除并用砂轮修磨成便于焊接的凹槽。焊补前要认真检查,用磁粉或渗透探伤,确认裂纹已经清除后,方可进行焊补。焊补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焊接工艺与弯头等管件的焊接工艺相同。
返修后的焊缝,用射线探伤复查,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超过2次,超过2次后焊补时,要制订可靠的技术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焊补,并作出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