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7年浙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6:10:27
文档

2017年浙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2017年浙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绿林(lǜ)奇诡(guǐ)悠渺(miǎo)残羹剩饭(gēng)B.矫饰(jiǎo)悲怆(chuàng)黏合(niān)安土重迁(zhòng)C.绮丽(qǐ)逃遁(dùn)甄别(zhēn)恪守职责(kè)D.翘首(qiào)饿殍(piǎo)赭色(zhě)方兴未艾(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
推荐度:
导读2017年浙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绿林(lǜ)奇诡(guǐ)悠渺(miǎo)残羹剩饭(gēng)B.矫饰(jiǎo)悲怆(chuàng)黏合(niān)安土重迁(zhòng)C.绮丽(qǐ)逃遁(dùn)甄别(zhēn)恪守职责(kè)D.翘首(qiào)饿殍(piǎo)赭色(zhě)方兴未艾(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
2017年浙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绿林(lǜ)       奇诡(guǐ)          悠渺(miǎo)        残羹剩饭(gēng)

B.矫饰 (jiǎo)     悲怆(chuàng)       黏合 (niān)       安土重迁(zhòng)

C.绮丽 (qǐ)         逃遁(dùn )         甄别(zhēn)        恪守职责(kè )

D.翘首(qiào)      饿殍(piǎo)         赭色(zhě)         方兴未艾 (à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B.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父亲》的书,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繁厌的“严父”怪癖。

C.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苍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D.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泄下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金王朝》讲述了中世纪时辽、宋、金三国错综复杂的政权更替与外交策略。是熊召政继《张居正》后,历经十年古战场考察和史学资料研磨的又一部力作。

B.日前,在陆河县热心人士罗金晋的帮助下,来自马来西亚槟城山脚下镇的华裔李丁祥终于在河田镇宝金村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完成了祖辈、父辈多年来的夙愿。

C.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今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港独”问题表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不容置疑,也不会改变。

D.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陕西省凭借区位优势从封闭的内陆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曾经“望洋兴叹”的陕西企业,纷纷加快了“西进”步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B.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恒星正以每小时一百五十万英里飞离银河系。

C.沙尘暴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

D.她把积攒起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地震灾区的失学孤儿赵小杰,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来是一个很丑的葫芦,经过大画家点铁成金的手腕,往往可以成为杰作。大醉大饱之后睡在床上放屁的乡下老太婆未必有什么风韵,但是我们谁不高兴看醉卧怡红院的刘姥姥?从前艺术家大半都怕用丑材料,近来艺术家才知道                 ,可以使美者更见其美。荷兰画家伦勃朗次喜欢画老朽人物,法国文学家波德莱尔喜欢拿死尸一类的事物做诗题,雕塑家罗丹和爱朴斯丹也常用自然界中为丑的人物,都是最显著的例子。

A.艺术美与自然丑关系密切    融自然丑于艺术美

B.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    融艺术美于自然丑

C.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    融自然丑于艺术美

D.艺术美与自然丑关系密切    融艺术美于自然丑

6.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项对国内109所大学5.51万名毕业生求职意向的调查显示,排名靠前的4个城市为杭州、昆明、合肥和成都,全是二线城市,而期望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数占33.9%。二线城市由于环境比较舒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等因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另据相关统计,清华大学学生有意向到北京以外地区就业的人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50%,而在10年前,选择愿意留在北京工作的占80%左右。

A. 清华大学学生多数愿离京就业。   B. 二线城市就业优势日益呈现。

C. 大学生就业逃离“北上广深”     D. 大学生就业倾向于二线城市。

7.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B. 小说《品质》的作者高尔斯华绥是法国著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福尔赛世家》等。

C.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D. 《祝福》的作者是鲁迅,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等。

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我有也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不能容于远近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而招,非臂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能看得很远。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们的老师,给他们书籍,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           释疑难的老师。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学识广博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D.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于是就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草木丛,烧掉茂密的茅草,走到山顶才停止。

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江山千古,英雄无觅,风流烟消云散,辛词从起句就蕴含了深沉的盛衰变迁的感慨,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B. 孙仲谋、寄奴,都北抗强敌,建功立业,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寄寓了词人对贤明君主的向往。

C. 借宋文帝北伐惨败说明伐金不能草率从事;借佛狸祠下香火旺盛,表示土地、人民已非我所有,北伐又刻不容缓:词人心中必是百感交集。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既表达了老骥伏枥、尚思为国效力的壮志,也含蓄地表达自己不受重用的愤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3题。

【甲】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乙】五人者,皆吴门闾巷人,殉周吏部死者也。吏部清介得人,枉论被逮。时有颜佩韦者,家千金,听父兄贾,己独从诸少年游,未尝习吏部也。丙寅三月望,吏部被逮,士民震骇喧聚,竞割赀赠行。而缇骑故迟之以餍橐,自是众日益聚。十八日,吏部囚服出候宣诏。佩韦持香号于市曰:“欲救周吏部者从我 !” 其素所与有力人马杰,每晨击柝号呼,一时执香从者万余,雨中如列炬。至西署,见陈械具,金吾气张甚。佩韦即率先向两台使讼吏部冤。而杨念如故业鬻衣,及牙侩沈扬,虽素好义,皆不习吏部,并不习佩韦,时亦偕众求疏免逮,哭声几崩城隅,跪乞至午不起。缇骑怒。杰复从旁攘臂骂魏忠贤不去口。缇骑叱曰:“断而舌!”遂掷锒铛于阶,大呼囚安在。众大噪曰:“此东厂矫旨,安得尔尔。”缇骑犹以械击沈扬。而吏部舆夫周文元闻难,泣詈三日不食,至是直前夺缇骑械伤其额。于是众如山奔海立,竞呼殴红衣者。若辈出不意,咸负伤鼠窜。……比临刑相顾笑别,延颈以受,上下为之流涕。

                                            (节选自吴肃公《五人传》),有删改)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不能堪                 堪:忍受

B.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嘲讽

C.未尝习吏部也             习:熟悉

D.而缇骑故迟之以餍橐       餍:满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欲救周吏部者从我

B.公之逮所由使也/上下为之流涕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佩韦持香号于市曰

D.缇骑按剑而前/断而舌

1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文乙文记叙了明朝天启六年魏忠贤当道,阉党势力素有威望的周顺昌,从而引起苏州市民反抗的情况。

B.乙文指出了五人的具体职业身份,揭示了普通百姓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印证了《五人墓碑记》里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论断。

C.乙文介绍了五人与周顺昌的关系亲疏不同,但为义气所激发,敢于与当权者斗争,最终被处以死刑。甲文乙文都有细节描写,写出五人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情况。

D.记叙五人义举,甲文写得较略,乙文比较详细,因为各篇写作目的不同,《五人墓碑记》意在强调周顺昌的为人清介,乙调五人死的意义。

14.下列对《最后的常春藤叶》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 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 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 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 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 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 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末了看看窗外, 亲爱的, 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 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 亲爱的, 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 他画在墙上的。”

A. 作者没有实写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的情形,而是采用了虚写的方式,使得小说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 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而得了肺炎去世的,这体现出贝尔曼的崇高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C. 苏艾称贝尔曼画的叶子是“杰作”,不仅因为这片叶子画得逼真,更因为这片叶子融入了贝尔曼的善与爱,给予病人求生的信念,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

D. 作者在小说结尾借苏艾之口解开悬念,却没有写琼珊的反应,作者用这种方式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对琼珊不知感恩的谴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今天重温孔子有关“学以成人”的名言,深感其中有即便是现代人亦不可违者也:

十五有志于学——这是“成人”关键的第一步,但还远不是“成人”。“志学”同时意味着自身的有限性和自身的可能性,于是开始有一种修身求知的自觉。学是起点,是开端。不学无以成人。虽然这“学”并不限于文字和文献之学,但在中国的儒家那里,的确也离不开文字与文献之学。

三十而立——这是初步的成人,也是社会眼中的成人。它不仅是性格的,也是经济的;不仅是自我事业的初步确立,也常常是家庭的确立。即所谓“成家立业”,但最重要的还是一种精神品格的,虽然今后还可能会有探索方向上的错误,但那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云亦云。

四十而不惑——虽然可能意志还不足,境界还不够,但此后或不再犯根本的认识论错误,不会再走大的弯路,尤其是不易受浪漫的空想的蛊惑,理性已经相当冷静和充分,情感也相对稳定。

五十而知天命——这已经是大成的时候。“命”既是“使命”,也是“运命”,既是开放,也是。命也,非来自我也,天降于我也;命也,无可更改也,但最大的即被自觉地认作“使命”,也可能恰恰构成最大的力量,而且还构成一种真正有力量者的安心。

六十而耳顺——“耳顺”是对他人,对社会而言。自己对来自他人和社会的一切已经“宠辱不惊”,而且,对他人还有了一种透彻认识人性之后的宽容;对社会也有了一种通透的理解,知道还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时才是达到一个真正的个人自由之境,完善之境。道德意志不是脱离规矩为二,而是与规矩合一。规则完全不再是外在的异己之物,而就是自身精神最深的需要。

这一过程以自我始,以自我终。但最初的自我是一个刚刚开始发愿和立志的自我,最后的自我则已经是一个与天、地、人契合的自我。

(选自《中华读书报·学以成人,约以成人》)

15.对本文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五有志于学”是因为人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愿意通过学来改变自身。

B.“三十而立”指的是性格、经济、精神品格的三。

C.“四十而不惑”指人不再走弯路,不再受蛊惑。

D.“从心所欲”说明人已经内化了规则,自然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16.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儒家的“学”不限于文字和文献之学,但只有文字和文献之学,才是“成人之学”。

B. 儒家的“学”是后天的、艰苦的、主动的学。 

C.“成人”意味着冷静而充分的理性,对空想的情感的摈弃。

D.“成人”是人减少错误,不犯错误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如全选取前三题评分,每小题1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9分)

(一)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二)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8.请简要说说语段一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9.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我“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怎样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5分)

                                                                                                

四、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人处世是门学问。调查显示,虽然有55.4%的受访者认为在现实中很少有人愿意做“出头鸟”,但是仍有78.8%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需要“出头鸟”。是当“出头鸟”,还是八面玲珑的“九头鸟”?抑或是两者的合体“百灵鸟”?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语文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345678
910111213141516
二、填空题(共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如全选取前三题评分,每小题1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_。”

(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4)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三、现代文阅读(9分)

18.请简要说说语段一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9.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我“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怎样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5分)

                                                                                     

                                                                                    

                                                                                     

                                                                                     

                                                                                    

1C.A项“绿”应读“lù”;B项“黏”应读“nián”;D项“翘”应读“qiáo”。

2、A  (B:烦   c:沧  D:泻。)

3.B.B项,“夙愿”的意思是“一向怀着的愿望”,本身含有“多年来”的意思,和前面的“多年来”重复。A项“考察”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符合语境。经常混淆的是“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C项,“不容置疑”意思是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用在此处恰当。D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用在此处恰当。

4.D(A歧义;B成分残缺,缺少介宾短语的宾语中心语,在“英里”后面加“的速度”;C 删去“的原因”)

5.C             6.D            7、b   英国   

8.C例句与C项都是被动句;A项为判断句;B项为省略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9.D.A项“但是能看得很远”错误,应该是“远处的人却能看到”;B项“给他们书籍”错误,应该是“教给他们书”;C项“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错误,应该是“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

10.A是哀而不伤,悲壮之气。  

11.B(詈:骂)

12.A(A“者”,……的人;B前一个“之”,取消句子性,无意;后一个“之”,代词,他们;C前一个“于”,表被动;后一个“于”,在;D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而”,你的。)

13.D (“《五人墓碑记》意在强调周顺昌的为人清介,乙调五人死的意义”错,《五人墓碑记》意在强调五人死的意义,乙文以介绍事情经过为主,强调五人的义举。)

14.【D】谴责琼珊不知感恩,说法错误。 

15.【C】C“大的弯路”“不易”受蛊惑。     

16.【B】A“只有……才……”错C“情感也相对稳定”不是摈弃D原文是“不再犯根本的认识论错误”。

17.(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4)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18、答案:描写冬夜雪景的冷寂,暗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2分)沉寂的冬夜,烘托了“我”强烈的压抑与悲愤之情。(2分)两点都对(4分)

19.这是“我”的愤激之辞,(1分)“我”同情祥林嫂的不幸,憎恶社会的不公和不平(1分),但又为力,是一个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形象(1分)等。答得全面得5分

文档

2017年浙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2017年浙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绿林(lǜ)奇诡(guǐ)悠渺(miǎo)残羹剩饭(gēng)B.矫饰(jiǎo)悲怆(chuàng)黏合(niān)安土重迁(zhòng)C.绮丽(qǐ)逃遁(dùn)甄别(zhēn)恪守职责(kè)D.翘首(qiào)饿殍(piǎo)赭色(zhě)方兴未艾(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