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6:35:16
文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

金色的草地教学思路(纠错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重点:学习字词知识链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羽状,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预习任务: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课文主要讲了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
推荐度:
导读金色的草地教学思路(纠错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重点:学习字词知识链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羽状,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预习任务: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课文主要讲了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
金色的草地

教学思路

(纠错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字词

知识链接: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羽状,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预习任务: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给生字注音:

耍   装   劲   绒   假   朝   些   钓   察   瓣   拢   掌   趣

(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自主、合作、探究:

1、我会读课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内纠错。 

2、学习字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我来闯关:

1、我会填空:

(        )的花瓣    (        )的草地    (        )蒲公英

(        )的天空    (        )的绒毛    (        )的朋友

2、我会辨字组词

拢(        )  耍(        )  劲(        )  掌(        )

扰(        )  要(        )  经(        )  趣(        )

3、从文中抄出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句子。

 

4、从文中抄出描写草地变色的句子。

 

爬天都峰

教学思路

(纠错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我会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3、我能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

预习任务: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给生字注音:

爬   攀   顶   似   苍   仰   咱   鲫   辫   勇   居   陡   链   颤   

(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

居然、力量、汲取、手脚并用

自主、合作、探究:

1、我会读课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内纠错。 

2、学习字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3、议一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我来闯关:

A、辩字组词

 徒(        )  优(        )  以(        )  辩(        )

陡(        )  犹(        )  似(        )  辫(        )

B、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C、读了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槐乡的孩子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知识链接: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槐米: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预习任务:

(1) 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3)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4) 积累一些好词。

(5) 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

3、学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想一想,填一填

(        )的清香    (        )的孩子    (        )歌声

 轻松的(        )    火热的(        )    甜蜜的(        )

B、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C、读了课文,我的感受是: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课余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体会劳动的快乐。

   5、灰雀       

教学思路

(纠错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和理解有关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2、积累一些好词。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4、勾画描写灰雀的句子。

(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

自主、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3、勾画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一抄。

 4、学习字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

达标检测:

A、观察本课生字特点,记住字形,书写。

B、辨字组词

郊(      )  惜(       )   低(       )    渣(       )

校(      )  借(       )   底(        )   查(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阅读、了解有关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

班级              课 题   6、小摄影师         课 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和理解有关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预习任务: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积累一些好词。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4、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给生字注音:

摄   基   按   摆   弄   准   备   侧   胶 

辆   秘   杂  社   媚   鞠   躬    卷  

(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

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

杂志社、记者、转告、吩咐 、阳光明媚

自主、合作、探究:

1、赛读课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2、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3、组合作交流,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并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达标检测:

1、观察本课生字特点,记住字形,书写

2、多音字选择

卷juàn(       )    juǎn(         )      当dàng(          )    dāng(          )

3、组词

校(        )  期(        )  安(        )  罢(        )

胶(        )  基(        )  按(        )  摆(        )

4、近义词

突然-(     )  吩咐-(      )   准备-(     )  转告-(     )

学习收获: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重点: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3、思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4、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

二怪,

三怪,

四怪, 

2、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思考:文章体现了李四光           的可贵品质,课文抓住了哪些词体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闯关:1、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收集其他名人故事。

8、我不能失信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党正式党员。

预习任务:

1、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2、按阅读提示预习

自主、合作、探究:

一、、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正确”:

1、选择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按小组自己的方法分工合作朗读全文。

2、其他小组针对个人和小组读文章是否正确的情况给与评价。(对读音、断句、声音洪亮等角度进行评价)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读明白”

1、各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例:我们小组理解了几个词语的意思……(板书重点词语)

我们组要向大家介绍宋庆龄的生平简介。

我们组知道课文写了宋庆龄小时候因为答应朋友而拒绝去伯父家坚守诺言的事,变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思考:从那里可以看出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呢?

3、学生在文中上寻找、批画后交流。

4、师生共同发现总结:

(三)“读进去”

    1、谁能读出宋庆龄语言的坚决、行动的果断?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五、讨论深化、总结提升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讲诚实重信用的人和事?

2、小结:

而最终她却放弃了去伯伯家,这是为什么?从她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故事或者名言警句吗?记录下来或者给爸爸妈妈讲讲!

9、古诗两首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预习任务:

1、学习本课生字,能流利朗读诗句。

2、查阅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一、     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

4.       问: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二、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   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3.    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

4.    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5.    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    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

7.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

四、    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2.齐背诗文。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我来闯关:出示挂图,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组员相互口述)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班级                 课 题 10 风筝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学习重点: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村  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预习任务:

1、搜集一些和风筝有关的资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2、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3、小组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文讲了什么事?说说你的体会。

我来闯关:

A、辨字组词。

 争(     )     班(     )     黑(     )     坊(     )

 筝(     )     斑(     )     墨(     )     访(     )

B、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     )地奔跑     (     )地飞走     (     )地喊叫

轻轻地(     )     甜甜地(     )     悄悄地(     )

C、多音字组词。

磨{                      丧{                 坊{   

D、听写词语。

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

学习收获:

  11 秋天的雨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读懂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与秋天有关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凤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浸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喜欢的课文段落。

4、观察秋天的景物,搜集秋天的图画。

5、收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画一些秋天的景物。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喜欢的课文段落。

4、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三、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抄写描写秋天的词语。

3、画秋天的景物。

4、组词。

星(     )     显(     )     虽(     )     色(     )

醒(     )     湿(     )     强(     )     艳(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推荐阅读,《罗兰散文选》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学习重点:1、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知识链接:

与秋天有关的诗句(二)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換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预习任务:

1、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2、积累有关秋天的一些好词、好句。

3、有关秋声的磁带和音乐、课件。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明确学习要求。

3、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4、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

(1)具体可感的声音:                                             。

2)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                              。 

5、续写课文。(先小组交流,再展开想象的翅膀接着写下去)

我来闯关:

A、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叶子     一(     )小花     一(     )汗水

 一(     )谷粒     一(     )秋风     一(     )大树

B、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大树              手臂“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2)蟋蟀              翅膀,“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C、自由想象填空。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说:“                                           。”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说:“                                           。”

学习收获:

班级             课 题    13、花钟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预习任务:

1、课前观察一下家中、校园的各种花或准备一些课文中涉及到的花(如昙花、月光花)的图片、录像资料。

2、自由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3、读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观察生字,利用已有的方法想办法识记。

自主、合作、探究:

1、 六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

2、交流自学生字经验,师生评议。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

4、“花”与“钟”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称“花钟”呢?“花钟”是指什么?

5、课文中描写了哪些花呢?你认为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说体会,谈感想,并用自己的方式读读)6、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我来闯关:

1、我来填一填,再体会体会。(完成课后第三题)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  

 睡莲(                                               ) 

万寿菊(                                         )

烟草花(                                      )

月光花(                                      )

 昙花(                                       )

  2、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yàn   jiāo   nèn    chuan  bō    shì  dù   xiū  jiàn

    (        )  (         )   (         )  (       )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适宜—(      )  展示—(      )  艳丽—(      )  娇嫩—(      )

4、写出几种花的名称。

——————        ——————     ——————    ——————

学习收获:          

班级             课 题  14、蜜蜂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的生物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各种特点,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蜜蜂》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从书上或网上查找有关蜜蜂的相关资料。

2、自制生字卡片。

3、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3、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出示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4、小组合作学习:仔细研究一下作者为做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三、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茂盛、滋润、创造、缓慢、踩坏、丈夫、劳累、奔流不息

2、形近字

缓(      )   踩(      )   累(      )    肢(      )     阔(      )

暖(      )   彩(      )   紫(      )    枝(      )     闷(      )

3、近义词

黑暗(       )     慢慢(      )         逐渐(       )           辽阔(     )

3、反义词

上升(   )     轻(  )    清(   )  黑暗(    )

4、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变化    (    )的雷声      (     )的云     (    )的大地          (       )的江河

(     )的花草树木          (         )的雨露            (       )的宇宙

5、 选选看:

(  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四、学习收获

班级             课 题  15、玩出了名堂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识链接:

列文虎克:(1632—1723)

  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 组内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生字情况,遇到难写易错的字多练几遍。

2、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3、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4、想一想。从列文虎克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玩中做。

    5、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有什么看法? 

三、达标检测

1、我会读

2、我会选

列文虎克看(kān kàn)守大门时,待(dāi dài)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mò mó)起了镜片。它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báo bó),做成放大镜。

全对了就奖励自己一颗★

3、词语擂台

堂(    ) 闲(    ) 具(    ) 简(    ) 腿(    )

常(    ) 阅(    ) 俱(    ) 问(    ) 退(    )

4、找朋友

欣赏--(    )  拜访--(     )   观察--(    )

聘请--(    )  随意--(    )  名堂--(    )

四、学习收获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班级             课 题    16*找骆驼       课 时 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知识链接:

预习任务: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遇到重要的词句勾一勾画一画,2、了解故事内容。

3、积累好词佳句。

自主、合作、探究:

1、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2、商人究竟走失了一只什么样的骆驼?商人最后又是怎样找到骆驼的?

3、3、老人没有看见商人丢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

4、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5、文中“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6、谈谈读了这个故事后受到的启发。

7、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或不注意观察的事例。

我来闯关:

1、我会选  我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骆驼(tuó tuo) 驮着米(tuó tuō) 忿忿地(fēn fèn)

着急(zháo zhe)收藏(cáng zàng)别哄我(hǒng hòng)

2、我能填写适当的词。

——————         ——————             ——————             

—————   的骆驼  ——————   的树叶      —————— 的脚印

——————          ——————             ——————

3、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少了一颗牙齿,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

班级             课 题  17、孔子拜师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交流学习本课生字的识字法,小组长负责检查学习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3、孔子向谁拜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标出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住上自己的读书感受。

4、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动笔记下来。

5、读读画画给自己启发最深的语句,把感受说给同学听听。

三、达标检测

    1、形近字组词

仆(      )  止(      )  境(       ) 丘(     )  品(       )

扑(      )  正(       ) 镜(       ) 兵(     )  晶(       )

2、多音字组词

仆                                     闷    

3、我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      )——(          )

4、抄写词语,积累词语。

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毫无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大有长进   纳闷   佩服   渊博   请教   相距   等候

5、“学习是无止境的。”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1、背诵课后所给出的四句孔子名言。

2、课后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班级             课 题  18、盘古开天地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抽空读一读。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地方。

4、积累好词佳句。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小组相互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对难写易错字要仔细观察,认真书写评比。

2、盘古开天地的“开”是什么意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混沌、奔流不息、滋润、创造。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探讨自己勾画的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地方。(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6、小组合作寻找本课好词、佳句。相互认读。

三、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sì  zhī      jī  fū       zī  rùn

(          )     (         )   (       )    (        )

2、多音字组词:

降                     血                   创

3、唱反调

光明对黑暗       上升对                  轻对                分对        

       对                    对                     对                     对      

4、日积月累

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找找抄抄,认真体会。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课后找来读一读,并将故事讲给父母听听。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19、赵州桥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3自然段。

3、初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学习重点:

1、能根据文中语句的描绘,想象赵州的样子。

学习方法指导:合作学习,在读中悟

知识链接: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设计者李春的相关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谈一谈自己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桥。

2、小组间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赵州桥及其设计者李春的相关资料。

3、小组自学生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交流如何记住难写字,易错字。

4、同桌间互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流利、通顺。

4、谈一谈自己读了课文的感受。

5、读2—3自然段,比一比,谁能先背住。

我来闯关:

A、看拼音,写词语。

Xiànchéng     jiāngù    lángān     túàn      chōngjī 

(        )   (      )  (      )   (     )   (       )

shèjì     bǎoguì     cānjiā     héngkuà    jǔdòng

(      )   (       )    (       )    (        )   (        )

B、我会辨字组词。

栏(     )  部(     )  跨(     )  参(     )

拦(     )  陪(     )  挎(     )  渗(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根据课文描述,画一画赵州桥的样子。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 我能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学习重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习方法指导:看看、读读、说说。

知识链接: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图画的美,以及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技艺。

自主、合作、探究:

    1、由读题导入,理解“名扬中外”的含义。

   2、例举一些名扬中外的人或物,以便更好地体会其“名扬中外”广泛的影响力。

   3、说一说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张择端的了解。

   4、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5、交流一下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我来闯关:

A、名扬中外的近义词可以是(       ),还可以是(       )。它是形容

(          )。

    B、抄抄背背

欣赏风景                      来来往往                      清清楚楚                  

名扬中外                      形态各异                      古都风貌                  

  C、我来挑战

省略号的作用有: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

2、妈妈说:“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  )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21、古诗两首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本课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借助注解,看着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这首诗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能体验诗人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知识链接:

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写。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能从诗句的描述中想象所描述的美丽景色。

自主、合作、探究:

    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2、借助拼音,朗读《望天门山》,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交流诗句的含义。

6、交流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

 A、默写《望天门山》:

B、我还知道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将自己收集到的李白所写的古诗背诵给父母或同学听。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21、古诗两首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    这首古诗。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学习。

知识链接: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沉鱼落雁” 其中“沉鱼”就是讲的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预习任务:

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自主、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我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

 A、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B、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苏轼所写的其它诗词。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2、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学习方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学习重点:

1、会读、会写本课所学生字。

2、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预习任务:

1、借助拼音能读,能写本课15个生字。

2、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优美风景。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之间互读生字,交流如何记住易错字、难写字。

2、互读课文,相互纠错。

3、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谈谈自己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并把相应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找出用得好的词语,大家交流。

    5、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我来闯关:

A、看拼音,写词语。

qiānsīwànlǚ   cōngcōnglónglóng    yàocái  (                 )     (                        )      (         )

dǎngzhù     gòngxiàn       guāfēng       jìnpào

(       )     (         )      (        )     (        )

B、辨字组词。

刮(      )    浸(      )    挡(      )    药(     )

乱(      )    侵(      )    档(      )    约(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 了解大兴安岭相关知识。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能仿照课文,按季节变换写一处景物。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学习方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预习任务:

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课文描述想象,感爱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自主、合作、探究:

1、“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句中的“抽出”用得真好。讨论为什么好呢?并在课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谈谈自己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并把相应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交流:学习了这篇课文有怎样的感受?

我来闯关:

A、仿照课文,按四季顺序写一写家乡的一处风景。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写作的顺序都有哪些?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24、*,璀璨的明珠  课 时1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的历史与今天。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地,激发学生热爱,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预习任务: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了解“东方之珠”的由来,体会的美丽。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3、我能找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写。

4、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我来闯关:

A、补充词语

(   )(   )满目       应(   )尽(   )  

五(   )六(   )      夜幕(    )(   )

(   )(   )夺目       物美(    )(   )

B、《,璀璨的明珠》这篇课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写: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  的历史与今天。

课 题  25、矛与盾的集合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 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 文中关键词,读懂课文 。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文中关键词、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1、(出示矛与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矛与盾)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矛与盾的知识。

3、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矛与盾有关。(板书:的集合 补充完整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学生质疑: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6、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6个会认的字和14个会写的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弄懂“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学解读

1、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A、生字我会读!

矛 盾 持 般 蜗 坦

B、形近字我巧辨。

宿(    )  坦(    )  炮(   )

缩(    )  担(    )  泡(   )

神(    )  架(    )  攻(   )

伸(    )  驾(    )  功(   )

C、理解重点词语。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

2、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展示提升

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全班进行评比,识记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3、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四、小结拓展

1、初步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学生讨论提出,教师梳理归纳: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含义的事例。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并思考上述不懂的问题。

   

课 题  25、矛与盾的集合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学习难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1、复习引入。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本课生词。

3、幻灯片展示上节提出的问题: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段含义的事例。

4、师生共同探究本节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是胜利者.          

二、自学解读

1、学生再读课文,针对上述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并用笔在文中进行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体会。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一、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知识链接:

同一类型的故事。

四、学习方法指导:理解文中关键词、句,交流讨论

五、自主、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 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5、 从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6、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分组汇报上面问题讨论结果。

3、最后一段什么意思?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过关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dé  guó          duǒ  bì        fǔ   tóu       tái  jiē 

(       )         (      )       (        )       (       ) 

fáng  wū         yě   xǔ       suí   biàn       dāng  chū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倍(       )      故 (      )    匣(     ) 

陪(       )      敌 (      )    匠(     )

 

3、读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                                    

(1)匣子里有各种好玩的东西  有冰鞋  小斧头  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2)他挖呀  挖呀  坑已经挖得很深了  还没有找到匣子  

七、课后延伸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猴子奇遇记》。                                            

班级              课 题   27、陶罐和铁罐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                      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因为:                                                                  

5、讨论: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总结学生发言: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    )(    )(    )(    )(  )(    )(    )(         )

傲慢   谦虚   恼怒   朴素   陶罐   嘴   价值   兴奋   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                            。  傲慢:                            。

谦虚:                          。  懦弱                              。

相提并论:                                                            。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                  ,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                           。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                    ,而铁罐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                                                          。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放飞思路,大胆发言。尝试改写课文。(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学习收获:

                                                                                

                                                                                                                                       

班级              课 题   28*  狮子和鹿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好处。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不能注重事物的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预习任务:

1、回家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能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3、仔细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①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②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③师生共同回味寓意:                                               

④教师板书课题: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

⑤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①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②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③同座同学开始闯关。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④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可加1颗星,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可加2颗星,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可加3颗星。

我认为:                                                               

⑤增设一项特别奖项——“智慧星”:鼓励学生比较《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

相同点:                                                               

我来闯关:

A、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认真读读《伊索寓言》这本书的其他故事。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29、 掌声       课 时 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学习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学习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三、知识链接:

同一类型的故事。

四、学习方法指导: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英子在获得掌声前后的变化。

五、自主、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读完课文之后你能说说英子原来是个怎样的女孩吗?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

       2、是什么让英子有了完全的变化?她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了?请你也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3、文章中写了很多小英的神态动作,你可以把它划出来,边读边体会英子的内心怎么样?推测推测,英子在想什么?

        神态描写的句子:

学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明白了什么?

                                                                     

                                                                      

我来闯关:

一、读一读,填一填。

(         )地来到教室         (           )地站起来

(         )地鞠了一躬          (          )地走上了讲台

     二、 给句中加线的字注音。

  小英因为(  )生病,一条腿落(  )下了残疾。

  新调(      )来的老师不了(    )解情况。

教导处(     )正在处(      )理这个问题。

三、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 推荐阅读文章《苏珊的帽子》。

2、 推荐阅读书籍《爱的教育》。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课 时 1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A、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C、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

   

问题质疑:

 1、这个实验可能有几种结果?

 2、小女孩为什么能让这个实验获得成功?

学习方法: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理解“有了危险先让别人出去”的含义

 

课堂作业:

1、让学生上台实物演示,体会实验的结果不同:

2、先争着往外拉铅锤,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这说明实验失败了。然后按顺序,有人退到最后,能顺利地一个一个地把铅锤拉了出来——这说明实验成功了。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4、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达标检测

A、请你填字成词,再写一写。    

天(  )地(  )  (  )前(  )后    月(  )人(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远眺    成(  )结(  )    悠然(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请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说话练习:实验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失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小女孩遇到危险先让别人先出去,体会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但是学生对这点理解不到位,不明白先人后己的道理,需要教师平时多做这方面的教育。

指导小结:让学生实验,亲历实验成功的过程,体会“遇事先想别人,后考虑自己”的含义

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班级 三年级       课 题 31、给予树       课 时 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能展开想象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知识链接:

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这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从12月24日晚上的圣诞夜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1月6日。在圣诞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还有人穿上红衣服,戴上白胡子,扮成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分礼物。

自主、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什么内容?

                                                              

                                                              

2、妈妈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她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你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然后再读一读。

3、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你觉得金吉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课后作业:

1.小练笔:金吉娅向陌生的小女孩献出了爱心,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2.补充句子:

(1)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

(2)他一直想—————,这个夏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3)一路上,爸爸——————,我也沉默不语。

   

知识延伸:

1、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2、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

班级           课 题  32好汉查理           课 时   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 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2.培养阅读能力。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好词。

2、了解故事内容。

3、画出体现暑假前后查理变化的句子,联系朗读。

自主、合作、探究:

1、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查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4、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

课外延伸: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达标检测:

1、读一读,抄一抄。

彬彬有礼  恋恋不舍   搞恶作剧  羡慕   恶作剧   调皮   背诵

2、造句。

调皮:                                                                        

……从此……:                                                     

                                                                   

3、词语搭配。

弯弯的(        )    (        ) 孩子    (        )地看着

美妙的(        )   (        )长刀    (        )地背诵

文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

金色的草地教学思路(纠错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重点:学习字词知识链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羽状,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预习任务: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课文主要讲了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