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6:30:18
文档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析1.市民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2.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判了马赫主义。3.巴黎
推荐度:
导读名词解析1.市民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2.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判了马赫主义。3.巴黎
名词解析

1.市民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

2.马赫主义

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判了马赫主义。

3.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斗争。后建立的工人,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武装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第一次演习,载入了无产阶级的光辉史册。

4.十月

十月是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又称布尔什维克,是1917年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十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十月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运动。改变了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斯密教条

他们把积累仅仅看成是资本转化为工资的过程,仅仅看成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能力的增长过程,把剩余价值当做是利润,地租,工资。

6.马赫主义

亦名“经验批判主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作业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马赫主义曾吸引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并在当时的工人运动中有一定的反映。

7.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

8.帝国主义

泛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国家称为帝国主义国家。制订和执行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军事首脑称为帝国主义者。2.特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9.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④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10.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最旱是马克思在1859年自己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其唯物史观进行概括时提出的。马克思明确指出,他以前的人类社会已经依次更替地经历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四种社会形态。现在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11.卡夫丁峡谷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12.民粹主义

(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民粹是一种人民不满现状的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者往往认为精英阶级所代表的统治团体,既腐化又堕落,因此宁愿要人民相信自己,也不愿相信这套制度,所以民粹主要的特质就是对的怨恨。他们力图用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来代替工人运动。

13.沙文主义

是指把本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好战情绪。

14.新经济

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新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5、合法的马克思主义

是19世纪末政治舞台上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思想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别尔加也父,他们竭力设法控制工人运动,利用马克思主义为自己反对封建的斗争服务,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6.拉萨尔主义

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以拉萨尔为主要代表。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国家变为自由的人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

17.巴枯宁主义

巴枯宁主义,是19世纪中叶的无主义思潮,以巴枯宁为主要代表。宣扬绝对的个人自由,否认任何权威,反对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建立绝对自由的无状态的社会。

辨析题

简答

1.运动就是一切

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全面修正的时候提出来的。修正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所抱的态度,是它的经济倾向和政治倾向的自然补充。“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伯恩施坦的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进的基本特点,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

2.“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产的。”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复归,是指人从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状态中摆脱出来,消除异化劳动带来的种种影响,使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彻底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变成畸形的、片面的、异化的人,变成了一架生产财富的机器,主义则把人从畸形的、片面的、异化的状态下恢复成正常的人,因为任何一种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而工人阶级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

3.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基础和原因,又是异化劳动的结果。正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劳动产品成为与工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使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成为尖锐对立的剥削关系。而异化劳动又为资本家生产了富有,使私有财产大大发展。这种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达到极限,就必然引起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灭亡。

4.一切历史冲突根源于私有制。

答:错。历史冲突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5.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答:对。它说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某种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否需要变革,取决于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它们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是决不会灭亡的。

文档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析1.市民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2.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判了马赫主义。3.巴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