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1、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
2、理解运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
学习难点 理解运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十一部文集。
二、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不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作者营造出艺术氛围,读者感受这种艺术氛围,当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意象与意境,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他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学习内容
一、阅读诗歌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文本赏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找出有关“树叶”“落叶”“木叶”和“落木”的诗句,并根据诗句分析这些意象出现的季节、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涵义。
关于“树叶”的诗句:
“树”
“叶”
树叶 出现季节:
特征:
意味:
关于“木叶”的诗句:
木叶 出现季节:
特征:
意味:
关于“落木”的诗句:
落木 出现季节:
特征:
意味 :
2、分析了这些意象的内在含义,联系课本思考为什么普普通通的事物会有如此丰富的特征?
明确:
三、学以致用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有感》白居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月”的内在涵义:
2、请举出含有“水”的意象的诗句(包括作者、出处),并说出“水”在诗句中的内在涵义。
诗句:
内在涵义:
四、拓展应用。
请围绕意象“水”或者“月”写一段话,突出意象暗示性的特点,有一定的意境,并表达一定的感情。
五、作业
(一)课内练习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
1、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课外延伸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
2、这种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