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世博会的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18:18
文档

关于世博会的论文

对世博的认识内容摘要: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后,中国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权衡,多次参加了重要的世博会。中国参会具有组团参加、布展契合主题、富有民族特色等显著特点,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关键词]世博会申办成功改革开放中国形象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改革
推荐度:
导读对世博的认识内容摘要: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后,中国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权衡,多次参加了重要的世博会。中国参会具有组团参加、布展契合主题、富有民族特色等显著特点,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关键词]世博会申办成功改革开放中国形象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改革
对世博的认识

内容摘要: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后,中国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权衡,多次参加了重要的世博会。中国参会具有组团参加、布展契合主题、富有民族特色等显著特点,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世博会 申办成功 改革开放 中国形象

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活动十分隆重,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对于这些活动的研究,从历史视角进行系统阐述的还比较少见。笔者试图从广阔的历史视野对中国参加世博会加以解读和考察,将其置于改革开放后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中,对其内在史料进行完整系统地归纳整理,从而充分地探索其源流,了解其全貌,分析其特点,论述其影响,进而揭示出历史启示。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缩写; 也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一、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缘由

世博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所以参加世博会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于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来说,参加世博会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笔者认为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的综合权衡。

在历史上,中国对参加世博会有过有益的探索。对于博览会,清将其视为“赛珍耀奇”的无益之举,不予重视。直到1873年,清才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此后,官方或民间商人又以组团参展、寄物参展、派员参观等形式,先后参加了美国费城(1876年)、法国巴黎(1878年、1900年)、美国新奥尔良(1885年)、日本大阪(1903年)等20余次世博会,使中国向世界迈出了新步幅。中华成立初期,报纸媒体界对世博会作了大量的介绍,掀起了一股“博览会热”。试图通过世博会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组团参加了1915年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出资修建的展览馆仿北京太和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会后中国“共获大奖章56个,名誉优奖章67个,金牌奖196个,银牌奖239个,铜牌奖147个”。后来,又参加了数次世博会。1926年以后,由于战乱连年,中国再未参加世博会。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举办世界博览会都未邀请中国参加。1956年,中国贸促会曾试图通过苏联商会斡旋,以争取得到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邀请,但终因政治原因而没有成功

晚清和都参加了世博会,产生了一定的世界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更加没有理由拒绝参加世界博览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外国的交流与合作愈来愈多,参加世博会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中美1979年正式建交以后,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组织者随即邀请我国参加于1982年在诺克斯维尔市举办的“能源”专业世博会。经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诺克斯维尔世博会。1982年2月17日中午,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办公楼前,人群拥挤,交通堵塞。“当我国代表在世界博览会陪同下徐徐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好些在场的美籍华人激动得流下热泪,有的紧握着我国代表的手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怎么不叫人高兴!”新中国首次参加世博会,中国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将邀请中国参加作为其对外招展的重点之一。中国基于顺应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宣传、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的考虑,均应邀参加,由中国贸促会具体组织实施。而且,中国与国际展览局开始建立联系,其领导人希望中国加入《国际展览公约》。1993年5月3日,国际展览局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其第46个成员国。作为成员国,中国更有责任推动世博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既是对过去历史的衔接,也是应改革开放的诉求和需要,这有助于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适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的优势

优势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历次举办的世博会,包括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和2005年将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世博会,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举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举办世博会,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推动,而且将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申办信心,促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尚未加入国际展览局(BIE)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优势二,快速发展和日益开放的中国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正在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国向新兴工业国、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并已成为WTO的成员。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实际GDP总量增长了6.3倍,实际人均GDP增长了5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4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达到19万亿元,按当前汇率折算约合2.2万亿美元。在中国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优势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拥有5000年的辉煌历史,是东方文明的主要代表。悠久的历史为中国留下了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龙门石窟等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各国人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古老而生机勃勃的中华文明将为世博会提供前所未有的、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优势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特色。汉族文化、彝族文化、藏族文化等不同特征的文化兼容并蓄,共同构成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中国世博会承办地上海不仅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地,而且是中国最有东西方文化融合气息的城市。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充分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加强世界各民族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将为世博会增添光彩,增强世博会的吸引力。 

三、中国将带给世界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

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四、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的深刻理解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受中国汉字“人”的启发,并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它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海宝”将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理念的理想传递者,通过世博会成为代表人性和生活的使者。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五、让沟通更进一步。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参考文献

[1]Chen S,billing S A. Cowan C F,et al.

[2]郑世玲 陈易世 《世博会规划设计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2}百度百科

[3]谢飞帆《世博会的效益评估》社会科学 2008.12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课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   我眼中的世博会

年    级:       2010级

学    院:    信息技术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    号:      12102321

姓    名:        吴玥

任课教师:      薛东奇

完成时间: 2010年11月13日

成    绩:   

                             论文评语

评阅教师签字:

文档

关于世博会的论文

对世博的认识内容摘要: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后,中国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权衡,多次参加了重要的世博会。中国参会具有组团参加、布展契合主题、富有民族特色等显著特点,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关键词]世博会申办成功改革开放中国形象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改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