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 聒噪/恬静 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 旖旎/绮丽 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 橄榄/鸟瞰 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 殉情/徇私 参谋/参差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 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動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寻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应偿应豁,御史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分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江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遣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澍就擢巡抚 擢 :升迁
B 分别应劾 ,应偿,应豁 豁: 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 ,白茆,练湖 ,孟渎诸工 举: 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出为川东道\结为婚姻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灾民赖之无失所\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澍毅然以身任\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3分)
1总督蒋 荐其治行为为四川第一
2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3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4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5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8.对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樹调查了安徽的财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舞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樹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后量力捐献,丰备仓种的粮食不得拿出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樹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D.陶樹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场(chǎng)所 逮(dài)捕 疾风劲(jìng)草
B. 应(yìng)届 贿赂(lù) 飒(sà)爽英姿
C. 功绩(jì) 星宿(sù) 揆情度(duó)理
D. 谈吐(tù) 麇(qún)集 短小精悍(hà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首屈一指 毛骨耸然 义愤填膺 劳动锻练
B.励行节约 一枕黄梁 妄费心机 通宵达旦
C.堰苗助长 结局园满 不可思议 一劳永逸
D. 记忆犹新 乔装打扮 顷刻之间 罄竹难书
3. 在下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_________,委婉,使我们一面产生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_________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②今天的一晚,且默了_________的言说,且舒了_________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语。
A. 安静 憧憬 侃侃 恻隐 B.安静 向往 滔滔 隐秘
C.恬静 憧憬 滔滔 恻恻 D. 恬静 神往 夸夸 隐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犯了错误,不要讳疾忌医,应当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检查,坚决改正。
B. 他既已认错,就不为已甚,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吧。
C.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D.“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错误想法。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B.孔繁森的名字已家喻户晓,对大家都不陌生。
C. 日子长了,老王一家对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
D.无论老师和学生,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6.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作为该语段的结尾。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____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扼(é)要 游弋(yì) 风驰电掣(chè)
B. 娱(yú)乐 伺(cì)候 强(qiáng)人所难
C. 蓓蕾(lěi) 犒(kào)赏 锲(qiè)而不舍
D. 讹(é)诈 口供(gōng) 行若狗彘(zhì)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真知灼见 远瞩 怨天忧人 鼓噪而进
B. 雅俗共赏 招摇撞骗 喧宾夺主 杀一敬百
C. 到处传诵 梳装打扮 心劳日拙 计划缜密
D. 改弦更张 当仁不让 恶意诅咒 墨守成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的价值________实现在人与人的对话过程中——虽然这种对话,未必总需要用有声语言或文字来进行。
②除了他以外,没有任何人在此画上动一个指头,整幅画由他________完成。
③由于他多次________劳动纪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警告处分。
④退伍军人张伟________参加今年的抗洪抢险战斗,被评为抗洪模范。
A.必需 违反 志愿 B.必须 违犯 志愿
C.必需 独力 违犯 自愿 D.必须 独力 违反 自愿
4.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受到称赞不应趾高气扬,受到批评也不能俯首贴耳。
B.“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C.面对二十年辉煌,回顾千年往事,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D.他凭着一张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展厅的大门。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B.下午放学后,几个班的干部正在教室里研究文艺会演的事呢。
C.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D. 对于能不能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6.填在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
仙人掌啊,_______________你果真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生灵吗?可是,你又为何脉脉含情不语呢?我在你的身旁,久久凝望着,思忖着……
A.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B.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了。
C.你难道不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D.你难道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三)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哺(pǔ)育 对峙(zhì) 面面相觑(qù)
B. 模(mú)样 歼(qiān)灭 广袤(mào)无垠
C.场(cháng)院 拓(tuò)片 一暴(pù)十寒
D. 答(dā)应 症(zhēng)结 惝(tǎng)恍迷离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毕躬毕敬 按部就班 防患未然 雷霆万钧
B.不记其数 发奋图强 和盘托出 恍然大悟
C.荒谬绝伦 琅琅上口 滥竽充数 死心塌地
D. 故弄悬虚 东拼西凑 哄堂大笑 破釜沉舟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___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回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 _________ 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
A.迟疑 逐渐 化装 B.迟疑 逐渐 化妆
C.犹豫 逐步 化装 D.犹豫 逐步 化妆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B.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是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真实的事情未必尽都被众人知道,而哄传的故事未必不含虚构的、添枝加叶的地方。
C.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D.在婚礼上,本来巧舌如簧的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就在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同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科技新。
C. 乍得总统哈布雷十四日说,乍得希望与利比亚谈判,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的矛盾。
D. 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样做是极端错误的。
6.在下列文字横线上,填入恰当文句使之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 _____________。
A. 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
B. 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 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
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四)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号 háo 号叫 号丧 号哭 号淘大哭
B.强 qiáng 强制 强迫 强化 强词夺理
C.贴 tiè 字贴 碑贴 面贴 俯首贴耳
D.累 lěi 累计 连累 累赘 危若累卵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名不副实 礼上往来 呕心沥血 如愿以偿
B.淋漓尽致 麻木不仁 络绎不绝 明察秋毫
C. 流离迁徙 奴颜婢膝 气息奄奄 迫不急待
D. 轻歌曼舞 凭白无故 前仆后继 盛气凌人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各级党组织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认真____和识别干部。
(2)一条新修建的道路,供水部门挖开路面,安装水管;刚刚填平,煤气公司又挖开安装煤气管;不久,环卫系统又来修理污水管……如果几个部门_____一下,可以节省多少劳动力和资金啊!
(3)一连几天,他高烧不退,_____不清。
A. 考查 协调 神智 B.考察 协调 神志
C.考察 谐调 神志 D.考查 谐调 神智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友在头一天对我说,他明天要送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当时我不以为意,第二天接到礼物,我着实大吃一惊。
B.朱先生小时候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C.过去,我国能赶上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寥若晨星;现在,几乎每一项运动都有一大批世界级运动员。
D.出了问题,讳莫如深,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到最后往往不可收拾。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这个村今年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谷子,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
C. 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D.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6. 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圆月慢慢地翻过山坡,把它的光芒射到了河边。___________
A.在山脚下,有条小河横卧在那里,一受到月光,小河便悄悄活跃起来。
B.这条小河横卧在山脚下的黑暗里,一受到月光,就微微地颤动起来。
C.这条小河横卧于山脚下的黑暗中,月光一照,则娇媚地欢跳不已。
D.这条小河横卧在山脚下的银光里,月光一照,就静静地动摇起来。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五)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角 jiǎo 号角 角落 头角 群雄角逐
B.笼 lóng 笼子 牢笼 笼屉 烟笼雾锁
C.量 liáng 思量 打量 测量 量体裁衣
D.削 xuē 剥削 削减 瘦削 日削月割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和蔼可亲 并行不悖 举一反三 唉声叹气
B.撤消处分 柳暗花明 中西合璧 称心如意
C.黯然销魂 原型毕露 惨无人道 计日程功
D.原物必还 为虎作伥 扬常而去 一张一驰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_______,浓 郁而亲切的_______人情气息弥温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_______,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这种深沉、朴实的_______,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A.风格 风俗 风光 情调 B. 风采 风物 风俗 格调
C. 风格 风土 风情 格调 D.风貌 风俗 风景 情调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听到我校运动队在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消息,一向不苟言笑的刘校长也显得非常兴奋,在操场上手舞足蹈地同老师们谈着、笑着。
B.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C. 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一般一闪而过,快捷异常。
D.第一次试验失败了,王工程师抱恨终天,直到深夜心里还很难过。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B.张义和王强上课说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
C.选修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D.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法》颁布后,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6.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___________
A.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挺起你的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六)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间 jiàn 黑白相间 亲密无间 居间调停
B.挨 āi 挨门逐户 挨打受骂 延挨度日
C.劲 jìng 疾风劲草 强劲有力 刚劲正直
D.舍 shě 舍我其谁 不舍昼夜 魂不守舍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舟楫 开门缉盗 无赖 万籁俱寂
B. 装潢 梳装打扮 撒谎 谎诞不经
C.杂糅 矫揉造作 回溯 扑朔迷离
D. 禁锢 涸泽而渔 溪落 自辟蹊径
3.下列句子,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完成。
B.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非但没有难住他,却磨炼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C.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虽然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D.我爱中国的整个,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甚至也爱她的贫困和不幸。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代表作”,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C.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D.《水浒传》英译本名为《发生在河边的故事》《西游记》, 西方通行本名为《猴》,《红楼梦》的俄译本名为《红色阁楼的故事》,中国读者对此简直不可理喻。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早晨八时,随着一声响,参加“迎新春万人环城长跑赛”的同学们在环城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B.“”期间,和政协委员们还参加了红桥村研制饲料、科学养猪的经验。
C. 256 次列车运行途中,广播点歌、宣读家书等活动丰富多彩,车厢里一派欢乐、 祥和的气氛。
D.人们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干劲十足。
6. 填到横线上与下文衔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天空两颗星星的故事的基础上,注入了人间生活经验和对生活大胆 幻想的成分,从而成了现在流传的故事的雏型。
A.由于到南北朝时《牛郎织女》的发展 B.到南北朝时由于《牛郎织女》的发展
C.《牛郎织女》发展到南北朝时 D.《牛郎织女》由于到南北朝时的发展
2012广东卷语文前八题答案:
BABC CDDC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一)
1.A(B 项“应”C 项“宿”D 项“吐”) 2.D(A 项“耸”应为“悚”,“练”应为“炼”B 项“励”应为“厉”“梁”应 为“粱”“妄”为“枉”;C 项“堰”应为“揠”“园”应为“圆”) 3.C(“安静”指安稳平静或没有声音,“恬静”指宁静;第二个空“憧憬”“向 往”“神往”都可以,第三个空应填“滔滔”指说话连续不断,“侃侃”指说话理直气 壮,“夸夸”指浮夸;第四个空“恻隐”指同情,“隐秘”指秘密不公开,“隐隐”指 不明显,应填“恻恻”,表示内心里。) 4.C(“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5. A(B“对大家”后加“来说”; 句不明确, C “就像”前加“待他们”; D“无论” 与“和”不搭配,“和”应为“或”。) 6. D(本题主要考虑, 填入的句子要与前文的句式结构一致, 形成排比句, 故排除 A、 B、C 三项。)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二) 1.C(A 项“扼”B 项“强”D 项“供”) 2. A 项“忧”应为“尤”B 项“敬”应为“儆”或“警”C 项“装”应为“妆”) D ( 3.D(“必需”是动词,“必须”是副词;“”指不依靠他人,“独助”指依 靠自己的力量做事,强调做事,“违反”是指不遵守法规、章程,“违犯”是指违背和 触犯法律;“自愿”指自己愿意,“志愿”有两个意项,一是志向和愿望,二是自愿。) 4.D(A 项“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应改为“垂头丧气”。B 项“在劫难 逃”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C 项“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 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5.D(A(‘报刊杂志”应为“报纸杂志”或“报刊”;B“几个班的干部”有歧义; C“过于”与“溺”语意重复。) 6.A(本题主要考虑,填入的语句与下文在语意、语气上的一致性。)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三) 1.D(A 项“哺”B 项“歼”C 项“拓”) 2.C(A 项“躬”应为“恭”B 项“记”应为“计”D 项“悬”应为“玄”) 3.C(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能力。“迟疑”、“犹豫”都有拿不定主意的 意思,但“迟疑”是指不能立刻决断,与第(1)句语境不吻合,所以应该用“犹豫”。 “逐渐”,渐渐地,一般指客观变化,主观因素少;“逐步”,一步一步地,指有阶段 性、 主观性地循序渐进。 第(2)句, “统筹安排”具有阶段性、 主观性, 应该用“逐步”。 “化装”和“化妆”表意重点不同:“化妆”重在美化,“化装”重在改变。第(3)句 中,她不是为了美化自己,而是“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所以应该用“化装”。) 4.B(A 项“气宇轩昂”用于指人。C 项“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D 项“巧舌 如簧”含贬义。) 5. D(A“自从”应放在“中国人民”前面; 去掉“改革和”; B C“寻求”缺少宾语, 应改为“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矛盾的办法”。) 6. B(从前边行文看, 对山不可能持肯定态度, 重点也不在于人怎样, 由此可排除 A、 C、D 三项。)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四) 1. B 项“强词夺理”的“强”C 项“俯首贴耳”的“贴”D 项“累赘”的“累”) A ( 2.B(A 项“上”应为“尚”C 项“急”应为“及”D 项“凭”应为“平”) 3.B(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能力。“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目的是评定、审核。“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入地观察,目的是取得材料, 进行研究。(1)句意,不是具体的评定活动,而是讲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要注意与下 文的“识别”的配合,因此应该用“考察”。“协调”意思是配合适当,“谐调”意思 是和谐。根据句意,应该用“协调”。“神志”指知觉和理智,“神智”,指精神和智 慧。据句意应该用“神态”。) 4.(“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 B 循序渐进, 达到更高水平。 也说“升 堂入室”。) 5.D(A“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前分别加“是否”;B 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的 供应粮了,而且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谷子”;C“两个”有歧义,可改为“两名工人的 合理化建议”或“工人的两个合理化建议”。) 6.B(A 项显然与上文不衔接,因为上文已点明了有河;C 项,“娇媚地欢跳不已” 不符合事物特征;D 项“山脚下”不可能处在“银光里”。)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五) 1.D(A 项“群雄角逐”的“角”B 项“烟笼雾锁”的“笼”C 项“量体裁衣”的 “量”) 2.A(B 项“消”应为“销”C 项“型”应为“形”D 项“必”应为“毕” 3.C(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运用。“风格”可指作家、作品的主要的思想特点 和艺术特点,第一空应该用“风格”。“风土”指一个地方特有的气候、物产、风俗、 习惯的总称。“风俗”指长期沿袭焉的礼节、习惯的总称。“风俗”面太小,第二空应 该用“风土”。 “风情”指风土人情。 第三空, 联系上文的“记述了历史”, 应该用“风 情”。“格调”指作家或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情调”指事物能够引起人们各 种感情的性质。据句意,第四空应该用“格调”。) 4.A(B 项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C 项形容时间过得快,与句意不符;D 项是指恨一 辈子,与句意不符。) 5.D(A“非常”与“至关”重复;B 项有歧义;C 项“志趣”与“发挥”不搭配。) 6.C(A、B 两项,都没有交代走的方向,所以不一定会产生“把你的身影永远留在 你身后”的结果;D 项,“誓死不回头”与上文“总低着头’’缺乏照应,故选 B) 基础知识训练( 基础知识训练(六) 1. [答案] C [解析] A 项居间调停, 间--jiān, 项挨打受骂、 B 延挨度日挨---ái, D 项:魂不守舍---shè。 2.[答案] C [解析] A 项楫(jí:桨。缉:辑拿。揖(jī):拱手行礼。在这一题, 容易由“舟楫”顺下来误作“缉盗”,更容易受“盗”的而选择“缉”,因为对盗 进行辑拿是非常正确的。但却没有弄懂整个词语的意思:引进坏人,自招祸患。只有 “揖”字表达了“引进坏人”的意义。B 项“梳装打扮”应为“梳妆打扮”,“装”是 假扮,“妆”是打扮得更好。“梳妆”是要打扮得漂亮,不是要假扮成什么样子,不能 写作“梳装”。 “谎诞不经”应是“荒诞不经”。D 项“溪落”应是“奚落”,即用尖 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这与“溪水”、“溪涧”毫无关系,故没有三点水。
3.[答案] A。[解析] B 项把“却”改为“反而”,非但……反而……表示反面 把意思推进一步; 项“虽然”改为“不论”或“不管”; 项去掉“甚至”, C D 因为“甚 至”与“而且”表达意思重复。 4.[答案] A。[解析] B.荡气回肠:(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不能形容人;C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多且有次序排列,形容山不当;D.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 白。 5.[答案] C [解析] A 主谓搭配不当,“驰骋”指人骑着马奔跑,改为“跑”。B 谓宾搭配不当,改“参观”为“学习”;D 暗换主语导致主谓搭配不当,将“精神”移 到“焕发”前,删去“面貌”。 6.[答案]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