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六年级美术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14:44
文档

六年级美术教案

六年级年级《美术》电子备课教案第1课时课时安排年月日(星期)总第课时教学内容《基本形体切挖》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重难点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准备范图、实例、制作材料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教学设计初案二次备课1、导入阶段(4分钟)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
推荐度:
导读六年级年级《美术》电子备课教案第1课时课时安排年月日(星期)总第课时教学内容《基本形体切挖》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重难点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准备范图、实例、制作材料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教学设计初案二次备课1、导入阶段(4分钟)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
六年级年级《  美术  》电子备课教案

第1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重难点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初    案二次备课
1、导入阶段(4分钟)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摘 自 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

5、作品展示(5分钟)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摘自060s.com(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1、《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点的集合》: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了解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重难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创作时如何表现点的集合特殊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初    案二次备课
(一)、生活经验导入,揭示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请学生上来画一画点。学生有可能会在黑板上画上大大小小的圆点、数轴上的点。不急于马上说明点的概念,而是播放奥运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画面。天气,味道……

(二)、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在这里我找了些学生熟悉的图片,通过游戏找一找点,明白点无处不在。

 (三)、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这个环节中我给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

(四)、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五)、评价互动,展示作品。

第三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认识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知道运用视平线、心点(视点)、消失点和消失线在平面的画纸上表现景物的空间感;用绘画等方法表现远去的路。
重难点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学习运用视平线、心点、消失点和消失线表现景物空间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近大远小透视现象有关的图片、

初    案二次备课
一、引入

1、观察教材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2、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答:(近大远小)    

3、揭示课题:《远去的路》

二、新授

1、师: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同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就是透视。

2、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马路上向远处看天和地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2)、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3、教师示范画有透视的路。

1、作视平线和消失线,消失线连接心点。

2、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3、画正视的房子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

       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3)、作业要求:画一副有近大远小透视的路。

(4)、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点评: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透视变化和颜色变化。

3、教师小结:今天大家学习了用透视的方法画图,下一节

课我们将利用这节课学习到的方法来画文字,你们回去以后可以先思考一下,方法是不是一样呢?

第四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线与造型
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

2. 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3.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

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教学准备

初    案二次备课
一、认识软材与硬材。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2.教师从教学知识说起,引导学生认识“线”。线:两点之间作连接,便是线。3.教师拿实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材,什么是硬材。点明本课学习硬线造型。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第五课时

课时安排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风景写生(1)

教学目标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重难点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收集一些风景画和一些学生风景写生习作.

初    案二次备课
一,回顾导入

播出校园风景片断,播出校园风景写生片断.

导语:"通过这次写生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画风景画应该要注意那些方面 "

二,新授

1,打出风景画绘画要素,并以此作为评画标准.

2,出示两张本班的作业,一张较具体完整,另一张还没完成.

3,导语:"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这张画的很多问题,现在那位同学上来改改让他变得美些 "

4,再打出两张画:"你们说说这两张画的区别在那 "

三,总结

"在这节点评课上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

风景写生(2)

第六课时 

课时安排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1、风景写生(2)

教学目标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重难点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学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风景画欣赏导入.展示许多风景写生的范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揭示课题,《风景写生》,板书

三、学习新课:

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

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

(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

课堂外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示,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请其他学生来点评,指出画的好的地方和还欠缺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出去写生的感受.

二次备课
第七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重难点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学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二次备课
第八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会动的剪影
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重难点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学准备布置环境 

一、 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

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

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二次备课
 

第九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漂浮的画
教学目标1、了解漂浮的画的作华原理。

2、初步掌握漂浮画的构造方法,并且自己制作一张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浮画。

重难点初步掌握漂浮画的构造方法,并且自己制作一张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浮画
教学准备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初    案二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欣赏  感悟  畅想 

1、(动画欣赏) 

师:请帮同学想个办法帮小企鹅招聘成功吧,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些材料顺利的运到河对面去?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把石料放下面可以吗?这是利用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2、小实验: 

下面请大家做一个小实验,试一试怎么样能让你手中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师:谁能把你发现的科学知识说一说。 

3、课件欣赏——浮力: 

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浸入的面积越大浮力越大。同样重量的一块铁与一个铁盒,因为受到浮力面积的不同,小铁块受到的浮力小很快就沉下去了。而小铁盒浸入水的面积很大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师:通过上面的小实验,你觉得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用到了浮力的科学原理?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应用到了浮力的科学原理,这节课我们也要运用水的浮力来制作有趣的作品。 

三、自己动手制作一幅漂浮画。

 

第十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的画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漂浮画的构造方法,并且自己制作一张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浮画。
重难点并且自己制作一张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浮画
教学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初    案二次备课
一、学生出示作品

作品欣赏:出示一个用半成品不平衡船模。 

1、提问:为什么这个模型不能浮在水面上呢?(底太小,不能保持平衡。) 

2、想一想要怎样处理才能使它浮在水面上呢? 

①作品的平衡;②材料的耐水性;③合理分工,讲求效率;④作品样式美观。 

将制作好的船模底部安装好。 

小结:老师制作的大船用的都是废旧物品,合理的使用这些废旧物品可以让它们变废为宝,装点我们的生活。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动手制作吧。 

二、 体验  表现  创新 

1、作业练习: 

小组合作绘画一组可以漂浮的物体,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想象美化。 

2、教师巡视辅导。 

三、作品交流与评价 

1、自评。同学们的小手可真灵巧,这么快就完成了!哪位同学勇于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你可以说说你最满意哪个地方么?说给大家听一听。 

2、他评。师:你喜欢这个同学的作品么?为什么?请从细节等方面说一说。你可以变得更漂亮一些么?怎么处理?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漂浮么?出了海里的东西还有什么可以漂浮。    

第十一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山山水水

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重难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

教学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初    案二次备课
谈话导入: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一: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 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 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第十二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山山水水

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初    案二次备课
一、学生出示作品。

讨论一:

中国山水画经历了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观察交流。

1、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2、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

二、

利用自己掌握的山水画的方法画一幅山水画。

第十三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彩墨家园

教学目标1、学习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感受并了解中国画树和点景的表现方法,以及用笔的疏密及膜的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近。

重难点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
教学准备: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用彩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初    案二次备课
一、创设意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配以中国古典乐曲。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欣赏优美的家园视频和照片。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风光无限美好,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家园的风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题:《彩墨家园》。

三、名作欣赏,分析作品

思考画家是如何表现树和点景的,是如何表现景物远近的?

(1)齐白石的《农耕图》中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2)石涛的《村舍》中树和点景、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四、现场演示,讲解技法重点

学生初步体验用笔用墨的方法,教师点拨并演示。

1、树的画法:

(1)鹿角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上出枝的,形状是鹿角状的,所以称为鹿角法。  

 (2)蟹爪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下出枝的,形状像螃蟹的爪子向地下抓去,所以称为蟹爪法。

2、叶的画法:

 点叶法是用粗细和干湿浓淡的笔画而成。有介子点、个字点、垂叶点等。

2、点景的画法:

点景应注意位置、大小、藏露等关系的变化,用笔要简练、果断,有韵味。寥寥数笔传神为妙。

五、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课

第十四课时

课时安排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彩墨家园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体验国画的乐趣。

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体会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
教学准备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用彩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初    案二次备课
一、欣赏回顾

欣赏名家名作,回顾上节课内容。

1、结合作品,说说近、中、远景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2、树的画法

(1)、回顾鹿角法、蟹爪法不同特点。

(2)、点叶法

(3)点景

二、创作一幅家乡美景

(1)、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画出远近层次。

(2)、注意用笔的疏密及墨的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近。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提示学生注意近中远层次,笔墨浓淡变化,点线的疏密变化。尝试用不同的树的画法,让画面更丰富。可以上些淡彩。

一、作业展示

(1)将作业张贴在展示区。

(2)小组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让作者谈谈自己的创作体验。

(3)教师点评,小结

 

六年级年级《  美术  》电子(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安排第1课时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我做的乐器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听一听不同类型乐器的声音特征,看一看乐器的外形特征,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体会设计与物品功能之间的联系。
重难点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最后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乐器模型

初    案二次备课
(一)引导阶段

1. 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 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

1.选择材料

(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

图示打击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3)选一选

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

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

(4)试一试

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

三、小结: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乐器音质是不同的。选择材料时,先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音质,再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还可以尝试把几种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乐器。

1. 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六年级年级《  美术  》电子(集体)备课教案

课时安排第2课时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我做的乐器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听一听不同类型乐器的声音特征,看一看乐器的外形特征,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体会设计与物品功能之间的联系。
重难点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最后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乐器模型

初    案二次备课
1.指导外形设计

看一看

图示弦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竖琴。请学生观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样绷上的。还可以怎样绷弦?

想一想

① 弦乐的音质和什么有关呢?

② 弦乐的外形与它的发声有没有联系呢?

(4)试一试

① 尝试拨响几件粗细、多少、松紧不同的弦板,体会弦乐音质的变化。

2.排列组合

(1)听一听

管乐是利用嘴唇把气流吹入,引起乐器的发声部分产生振动而发声的乐器。教师演示吹瓶子口,但这个瓶子还不能称为乐器,现在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几个瓶子组合在一起,吹奏起来有音阶的变化,就成为一件乐器了。

小结:把形状、质地相同的物体按大小相接,顺序排列就能组合成一件乐器了。

3.装饰

(1)欣赏各类装饰独特的乐器,启发学生思维。

(2)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乐器的材料选择适合的装饰方法。

(三)创意制作

1.设计草图。

2.根据草图选材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评价

1.独奏并请学生介绍为了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做了哪些设计。

2.组织学生按不同种类乐器分组合奏。

1. 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文档

六年级美术教案

六年级年级《美术》电子备课教案第1课时课时安排年月日(星期)总第课时教学内容《基本形体切挖》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重难点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准备范图、实例、制作材料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教学设计初案二次备课1、导入阶段(4分钟)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