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实践活动】
课外小实验: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
1.测出:
(1)体重G; (2)楼层高h; (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2.计算:
(1)上楼所做的功; (2)两次登楼过程的功率。
【板书】
第一节功
1.功的定义:
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计算:
功=力×距离
公式:W=Fs 单位:焦耳符号:J
3.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用P表示。
公式:P=W/t 单位:W 1W=1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