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 1
3,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1套1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1分、2分、5分、1角、5角、1元的纸币和硬币各1个以及2角的纸币。 |
二、教学课题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1元以内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人民币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元以内人民币,初步会用人民币买东西,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教材通过呈现商场购物的情境,唤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看到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经验,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通过换币、取币、模拟购物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学例题分2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第一个层次,先认识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再在其后的购物活动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第二个层次,先认识5角、2角、5分、2分的人民币,再通过“试一试”的1元与5角、2角的换币活动,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想想做做”第1、2题继续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根据价钱把物品与人民币连线,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法计算。第3、5题都是取币练习,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在各种角币中取出5角钱和8角钱。第4题让学生根据几种文具的价格讨论并解决实际购物时可能遇到的简单问题。 |
四、教学方法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这一节课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大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加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2、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的例题)你们知道小明、小亮和小红这是要到哪去呀?(到商场)干什么呢?(买东西) 买东西要用什么?(钱)我们国家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建国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你们想认识下这些人民币吗? 这是第一套人民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9766.htm#4 这是第二套人民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9783.htm#2 这是第三套人民币:【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albums/4445057/4445057.html#275458$d66b7e59bb7a4a672834f082 这是第四套人民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9967.htm#2 目前,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是第四套人民币和第五套人民币,以第五套为主,两套人民币同时等值流通;流通的纸币有:1、2、5角,1、2、5、10、20、50、100元;硬币有1角,5角和1元。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认识这些人民币。 二、人民币认识 1、认识人民币 我们的桌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好多的人民币,看看你认识哪些呀? 谁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这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汉语拼音和颜色来认识它。 2、分一分 你会把盒子里的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吗? 小组先讨论分的标准,在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到前面指着说结果。投影反馈。 还有别的分发吗?指名在座位上说。 (分类标准:1、按纸币和硬币;2、按人民币单位分) 3、人民币的单位 刚才我们一块认识了好多人民币,谁说说人民币都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元、角、分。 三、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小红现在想买1本笔记本,可她遇到了点小问题,你们能帮帮她吗? 1、(课件演示)问:“我付10角可以吗?”,你们说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10角就是1元的? 我们听听营业员阿姨是怎么说的。(播放)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0个1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所以,我们可以说1元等于()角。还可以怎么说?(也可以说10角等于1元。) (课件)现在这儿有10个1分的硬币。 谁知道?还可以什么说? 我们把这两个等式齐读3遍。 小结:在人民币的单位中,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10个1分就是1角,10个1角就是1元,我们的钱就是这样积少成多的,1分钱也不能浪费哦! 四、认识5角、2角、5分、2分、 1、老师这还有一些不同的人民币(播放课件) (1)认识5角 这张纸币谁认识?还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币吗? 教师:5角就是(5)个1角,5个1角就可以换1个5角;小红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 (2)认识2角 这张纸币谁认识? 教师:2角就是(2)个1角,2个1角就可以换1个2角; 小刚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他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 (3)认识5分、2分、 这枚硬币的面值是多少?那这枚硬币的面值是多少? 2、一张5角和一张2角合起来一共是几角? 那一张1元的、一张2角和一张1角的合起来是几元几角? 五、人民币认识的整理 同学谁能说说,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那些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分:1分、2分、5分 角:1角、2角、5角 元:1元 …… 追问: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只有哪些?还有其他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吗? 那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又有哪些呢?还有其他的吗? 六、巩固深化 1、(播放课件——想想做做1) 老师这有一些商品。一块橡皮(2角)、一本书(1元)、一盒火柴(1角)、一只羽毛球(5角),这张人民币是(5角),这张是(2角),这张是(1元),这张是(1角)。 你们会连吗?请大家把书打开到69页,想想做做第1题。自己在书上连连看。请大家注意,人民币上面有我国的国徽等标志,因此我们要爱护人民币,连线时不要把线连到人民币上。(指名学生展示) 2、(播放课件——想想做做3) 现在请大家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里老师都提供了和上面一样的人民币。小组合作拿一拿,看看你们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拿法?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老师请坐的最好的小组来说一说。 3、(播放课件——想想做做5) 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文具,我们来看一看。 那都有哪些商品呢? 那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文具?注意每样商品只能买一件。谁来说一说。 问:1元钱买一枝铅笔,应找回多少钱? 问:如果你有1元钱,让你买上面的东西,你想买哪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4、(播放课件——想想做做4) 一(1)班的小朋友,你们真棒!现在小亮要去邮局寄信,我们一起去看看。 买一张邮票要用8角钱。可以怎样付8角钱呢? 七、 课堂小结,质疑延伸 (1)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怎样的收获呢? (2)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送大家一首儿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唱。《一分钱》【百度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oHZX_x8ZGU/ 师:听完这首歌,你们知道这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如果小朋友们平时捡到钱,应该怎么做呢? 师:也许我们会觉得1分钱干不了什么?但有句话叫作“积少成多”,如果我们每人浪费1分钱,中国13亿人口就会损失1300万元人民币,按100万元盖一所希望小学来算,这些钱一共能盖出这样的13所学校来。所以这些数据提醒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浪费一分钱。 附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分:1分、2分、5分 角:1角、2角、5角 元=10角 积少成多 元:1元…… 角=10分 |
六、教学反思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表现自己,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在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对元、角、分进率的小结不可忽视。我指出:“10个1分就是1角,10个1角就是1元,我们的钱就是这样积少成多的,1分钱也不能浪费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还渗透了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换钱”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