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最终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06:29
文档

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最终版)

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学院:贸易与行政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调查者姓名及学号:林钰珠20110063杜苗20110076指导老师:胡悟日期:2011年11月30日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1日—21日调查地点:大学城虎溪区调查对象:大学城虎溪区在校大学生调查人:林钰珠、杜苗调查方法: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分工:问卷由小组讨论设计最终确定;由小组二人在不同地点发放问卷;数据统计和计算分析由二人协作完成;由林钰珠、杜苗执笔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修改后成文。一、前言近来中国的媒
推荐度:
导读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学院:贸易与行政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调查者姓名及学号:林钰珠20110063杜苗20110076指导老师:胡悟日期:2011年11月30日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1日—21日调查地点:大学城虎溪区调查对象:大学城虎溪区在校大学生调查人:林钰珠、杜苗调查方法: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分工:问卷由小组讨论设计最终确定;由小组二人在不同地点发放问卷;数据统计和计算分析由二人协作完成;由林钰珠、杜苗执笔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修改后成文。一、前言近来中国的媒
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

学院:贸易与行政学院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调查者姓名及学号:

林钰珠 20110063

杜  苗 20110076

指导老师:胡悟

 日期:2011年11月30日

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 11日— 21日

调查地点:大学城虎溪区

调查对象:大学城虎溪区在校大学生

调查人:林钰珠、杜苗

调查方法: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分工:问卷由小组讨论设计最终确定;由小组二人在不同地点发放问卷;数据统计和计算分析由二人协作完成;由林钰珠、

杜苗执笔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修改后成文。

一、前言

 近来中国的媒体在讨论一个在世人看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即“摔倒老人要不要扶?”对于数千年前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用提的问题,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可是为什现在这个比古代先进那么多的中国社会要讨论这样一个根本不用讨论,或者不是问题的问题?原因或许很简单,是因为这个问题在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简单了。这些年来,许多案件的发生,例如南京的“彭宇案”和天津的“许云鹤案”,不管其背后的故事如何,都似乎和人类的本性相对立。媒体上常常充斥着很多匪夷所思的标题。例如“十九岁的大学生扶起倒地老人,判赔7万多元”、“老人摔破头围观群众不人扶”、“孩子遇见倒地老人上前帮助,被家长嘲讽训斥”等等。当然我们不能就因此说中国老人倒地就没有人扶了,并且我们可以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扶的。可是这个问题既然已经被提出来了,就表明我们的社会道德出了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道德的国家,但是现在却变成这样,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及未来社会的人,他们的道德水平对于这个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那么他们对于这些道德问题的关注度及观点和看法是什么呢?为了了解到比较真实的情况我们特此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95份,回收率95%。调查地点为大学城虎溪区,调查方式为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范围涉及大一大二多个学院的学生,其中男生49人,女生46人。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填写问卷都很认真,使得我们的调查更具真实性,在此特别感谢配合我们调查的同学!

二、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一)大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关注度及了解渠道

图1  了解事件的渠道

从大家对类似事件的了解途径来看,一半的同学通过传统媒体了解,而且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是通过社交网络的。可见同学们对类似事件的关注度还是挺高的。而且社交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交网络来宣传、引导并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大学生们对于社会上的道德问题的感想

图2.1 对小悦悦事件的反应

从对小悦悦事件的反应来看,大多数的同学表示悲愤交加,可以看出大家还是很有正义感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份人表示无可奈何,很失望,可见虽然他们心中仍有正义之心,可是现实中得一些事让他们对此感到很无力。而少数人表示的已经麻木了,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图2.2 对见义勇为者的看法

从大家对见义勇为者的看法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他们值得称赞,而且其中百分之八十几表示要向其学习,仅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不理解或认为是炒作。可见绝大多数同学心中都是充满正义而且乐于助人的。

图2.3 对酱油党的看法

对于那些冷漠的路人即所谓“酱油党”的看法,70%的人都觉得可以理解但不赞同,百分之二十几的人表示很愤怒且不理解,极少数人赞同并且理解他们的做法。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是不赞成围观者们的做法的,但由于社会上“碰瓷”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所以还是有很大部分的人表示可以理解。

(三)此类事件对自身行为的影响

图3.3亲身经历中是否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图3.2当自己遇到此类

事件时的应对措施

图3.1是否还要做好事

           

在社会上频频被爆出做好事反被诬陷的事后,72%的同学仍表示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并且84%的人觉得表示还是要做好事,因为有了这些好人好事才会让这个社会更温暖和谐,但是显然他们仍然受到了这些事件的影响,因为他们大都表示在做好事的时候要先观察好情况并做好准备,不会轻易的不顾一切的去帮人,在帮人时必须要保护好自己,这也是人之本性使然,可以理解。

图3.4面对现在严峻的社会

现状,今后将如何做

面对社会中出现的许多道德问题,自己应该怎么做?86%的人表示不仅要提高自身修养还要影响身边的人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11%的人表示只要管好自己就好,只有3%的人表示随波逐流。说明同学们大都都有比较高的道德价值观并有较为明确的想法。

            

(四)由此类问题引发的社会深思

图4.1对再次敲响的道德警钟的感想

图4.2对于被西方国家评价为 “丧失了

社会公德的国家”的看法

由上面两幅图可以分析得出,面对此类道德事件背后潜藏的严峻社会问题,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对现今公民道德观的强烈探讨,也引起了部分西方国家的关注。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对此感到耻辱,这表明他们赞同西方国家对我国当下社会价值观滑坡的评价;29%的同学认为这只是西方势力的攻击手段,纯属谬误无须理会;毫无疑问近几年频发的与道德相关的事件对同学们对公民道德水平的评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也引起了同学们对现在国家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些看法。“小悦悦”悲剧的出现是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又一质疑,这不仅一次敲响的道德警钟究竟在暗示着什么?55%的同学对我国目前的道德建设持较为理性的态度,认为道德建设应当循序渐进但水平有待提高;29%的同学认为道德建设力度不够并有待加强;而16%的同学则对此持较悲观的态度,认为我国的道德建设已被经济建设所掩埋;综合分析可看出同学们都认为我国现今的道德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图4.3对将“见死不救”犯罪作为纳入法律的看法

面对一件又一件悲剧中的冷漠路人,虽说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们的身上,但是这些事情却可能因为他们伸出的援手而有所转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发现部分西方国家把“见死不救”会受惩罚列入了国家法律。就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问题,由图4.3可看出72%的同学认为不应该效仿西方国家将“见死不救”会受惩罚纳入法律,他们觉得目前我国的条件还不充分,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盲目效仿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26%的同学认为应该效仿,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必须借助法律的强制性来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仅有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

图4.4对道德问题的建设探讨的看法

 

图4.5认为造成世人普遍冷漠的原因

对于道德问题是否有必要深入探讨并大规模建设的必要性,55%的同学觉得有必要原因是现代社会急需唤醒公民心中的道德,深入探讨并大规模建设道德问题能更快的达到目的;35%的同学认为有必要的原因则是即使成效不大也该树立道德风尚,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道德建设的发展;然而7%的同学则对此抱消极的看法,认为没有必要,反正建设与否也没什么两样,道德建设只是徒劳;3%的同学觉得物极必反,没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足以让道德风尚自然变好。综上所述,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大规模的道德探讨建设很有必要,为此我们也针对造成世人普遍冷漠的原因做了调查。由图4.5可看出,对于给出的四个选项,统计后得出的数据各占四分之一。其表明在同学们的认识中,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在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判断。就四个选项中占百分比较高的“物欲横流,人们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忽视”的选项可以看出,较多一部分同学认为道德建设的重点在于个人,正是因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导致人们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变得冷漠而物质;其次则是“社会所迫”,因为差距过大促使人们不得不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增加自身的财富上,从而渐生出所谓的拜金思想及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而淡漠互帮互助的美德;再次是由于民主法制的不健全酿成了法律与公德的对立和“碰瓷”钓鱼事件如同病毒复制,败坏着社会公德而迫使人们变得冷漠。为此该如何去协调这其中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五)对自身的道德评价

图5对自身道德的评价

在对于自己的道德评分中,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道德是及格的而且其中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道德在80分以上,只有极少数人认为自己在道德方面是不及格,还需要加强的。可见,大学生们对于自身道德的满意度很高并且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这种自我评价是基于个人经历中对道德的理解和实践的,这样的评价也会促使他们将自我道德观付诸实践,这是值得欣慰的事。

三、调查结论与意见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

1、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大学生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并且对于此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大多数的同学表现出了很强的正义感和责任心,有少数同学在这类问题上显得有些冷漠,但我们并不能责怪他们因为错的不全是他们,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有情,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冰冷淡漠。

2、大学生们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并没有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地思考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尤其是针对该如何改变时下这种恶劣的道德坏境提出了较为符合实际和切实可行的方向。作为一名接受着高等教育的高校学生,我们的视野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所处的象牙塔中,我们还要看到这个社会更广阔的层面。更多时候,当我们试图要求这个社会该如何改变的时,我们更应把改变的主力放在自我身上,从自身做起,从个体开始,以符合自我身份的高标准道德要求来塑造自己,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

3、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评价都挺高的,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当然我们也这样认为。不过我们更希望大家对于自身道德的评价不是只限于思想和口头上的,而是要付诸于实践,真诚的希望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道德问题时大家都能如所说的那样做一个有道德的大学生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针对调查实验分析中涉及到的问题,我们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由调查中知,目前对于此类事件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本国传统媒体和社交网络,那么在对于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则可以加大在这两种途径的宣传力度,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2、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也可以考虑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结合讲座、讨论会等形式给予学生主流道德观的适当的引导;

3、大学生们应该具备自我判断能力,在实践生活中积极调整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奋斗。

附表一:  

        关于大学生道德观的问卷调查

 同学,你好。我们是贸行学院大一的学生。 近年来,社会道德问题层出不穷,最近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更是引人深思。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这类道德问题的想法,我们特此展开此次调查,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配合,我们保证不会泄露你的任何隐私。谢谢合作!

请就以下问题做出选择,答案无正误之分

1、你是从何种渠道了解到此类案件的?(  )

A、本国的传统媒体(电视新闻,报纸,广播等)

B、社交网络(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

C、国外媒体

D、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家人等

2、 请问当你听说小悦悦事件时的第一反应是( )

A、悲愤交加(小悦悦太可怜,司机、路人太冷血)  

B、无可奈何,失望(社会风气败坏) 

C、司空见惯,已经麻木了

3、请问你对那些尽自己所能而上前救助需要帮忙的人(比如小悦悦事件中的陈奶奶)有什么想法?(  )

A、只是觉得是个好人呀

B、她身上的优秀品质是值得称赞的,应该向她学习

C、她就不怕被受害者家属讹诈呀

D、不会是为了炒作吧

4、你对那些所谓的酱油党(冷漠的路人)有何看法(  )

A、愤怒,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呀

B、可以理解,但不赞同

C、理解且赞同,毕竟现在“狗咬吕洞宾”的事太多了

5、从南京的彭宇案到重庆的万鑫案再到天津的许云鹤案,该类案件的频繁发生,人人感到社会道德的滑坡,那么是否还要做好事?(   )

A、要,但要保护好自己 、要,不过是别人去做

C、这种事情不好说 、不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6、你认为小悦悦案件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

A、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引发了社会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B、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利于社会制度的规范和调整

C、没什么影响

7如果你遇到类似事件你的做法是(  )

A、尽自己所能立马上前救助

B、先观察一下情况,然后打电话求助

C、把现场用手机记录下来,然后上前帮忙 

D、装作没看见的快速离开

E、观望者,等别人来做雷锋 

8、在小悦悦事件过后,假如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你觉得路人的反应会变得怎样?( )

A、全部人积极救助

B、多数人积极救助,少数人视而不见

C、多数人围观,少数人实施救援

D、继续路过,装作不知

9、有人说小悦悦事件给人民敲响了道德的警钟,道德建设被再次提起,但是道德建设已不   是第一次被提及了,对此你认为是( )

A、道德建设已经被经济建设所掩埋

B、道德建设是一个循序建设的过程,只是现在的水平有待提高

C、道德建设力度不够,雷声大雨点小

D、现在道德建设已经完善,小悦悦事件只是一次缺漏

10、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已经没有社会道德观了,你的感受如何?( )

A、感到耻辱

B、纯属谬论,无须理会

C、确实如此

D、无所谓

11、你觉得是否应该效仿部分西方国家把“见死不救”会受惩罚列入法律? ( )

A、应该,防止悲剧的重演,也同时强制性的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B、不应该,目前准备条件还不充分,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盲目效仿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C、无所谓

12、你认为道德问题是否有必要深入探讨并大规模建设的必要性呢?( )

A、有必要,现代社会急需唤醒公民心中的道德

B、有必要,即使成效不大,也应该树立道德风尚

C、没必要,反正建设与否也没什么两样,道德建设只是徒劳

D、没必要,物极必反,反正时间到了道德风尚自然变好

E、没必要,现在社会道德风气依然良好

F、无所谓

13、你认为造成世人普遍淡漠的原因有哪些( )(可多选)

A、物质生活的进步,但差距过大

B、民主法制不健全,酿成法律与公德的对立

C、物欲横流,人们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不重视

D、“碰瓷”钓鱼事件如同病毒复制,败坏着社会公德

14、面对这种现状,我们( )

A、管好自己就行了

B、不但要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还要去影响和感染周围的好友

C、随世态的改变而改变自己,跟随大众

15、在你的经历中,会主动帮助看着需要帮助的人吗?(比如在宿舍楼里看到有同学手提重物吃力地上楼) ( )

会 、不会 、看情况

16、你对自己道德素质的满意度是( )

A、60分以下    B、60—70    C、80分以上

 谢谢您的合作!!!

文档

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最终版)

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学院:贸易与行政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调查者姓名及学号:林钰珠20110063杜苗20110076指导老师:胡悟日期:2011年11月30日大学生道德观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1日—21日调查地点:大学城虎溪区调查对象:大学城虎溪区在校大学生调查人:林钰珠、杜苗调查方法: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分工:问卷由小组讨论设计最终确定;由小组二人在不同地点发放问卷;数据统计和计算分析由二人协作完成;由林钰珠、杜苗执笔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修改后成文。一、前言近来中国的媒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