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05:49
文档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材简析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识字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2.正确、流利
推荐度:
导读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材简析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识字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2.正确、流利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简析

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识字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并从中理解大自然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口语交际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3.积累词汇,辨析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恰当地使用字词。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生字。

5.朗读背诵古诗《梅花》。

6.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正确读准“鸭”和“霞”的字音。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并从中发现乐趣。

7.向学生推荐《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书的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园地一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9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的方法。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

6.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    课时分配

1.《小蝌蚪找妈妈》………………………………………………………… 2课时

2.《我是什么》……………………………………………………………… 2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语文  年级:二年级   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1.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课时2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朗读课文,感悟情感。
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1.启发谈话,说说对青蛙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小蝌蚪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交流对青蛙的了解。

2.看图,说出小蝌蚪的形状、颜色。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小蝌蚪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最后小蝌蚪们在哪里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

(2)第一段是讲小蝌蚪找妈妈之前的事,那么课文的第二段与第三段讲的是什么呢?

(3)最后三段写的什么?

1.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共6个自然段。

(2)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它们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

(3)小蝌蚪们在荷花旁边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四、布置作业。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巩固旧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时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2.学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

①小蝌蚪的样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看见鲤鱼妈妈时用了个什么动词?说明了什么?

③我们从鲤鱼妈妈那里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

(2)学习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

①告别鲤鱼妈妈后,小蝌蚪在找妈妈的途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把谁错认成他们的妈妈?

②小蝌蚪看见乌龟后“追上去”说明了什么?

③为什么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知道了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

3.学习第三部分,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并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青蛙的样子以及小蝌蚪长成青蛙后发生的变化。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后回答问题。

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1)①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

②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时是“迎”上去的。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小蝌蚪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③小蝌蚪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

(2)①告别鲤鱼妈妈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把乌龟错认成他们的妈妈。

②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

③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但不等于只要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动物就是他们的妈妈。蝌蚪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3.“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他们的尾巴不见了。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青蛙?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教学反思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语文  年级:二年级   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2.我是什么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我是什么课时2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没”。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识字、写字。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
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推断。
难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说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2.引导学生猜出谜底,导入新课。

3.教师范读课文。

1.听谜语,思考谜底。

2.猜出谜底,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再读要求: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与同桌互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认读。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生字,互认生字,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好方法。

3.认读生字卡。

4.分自然段读课文,做到读准确、通顺。

5.互动交流,感知课文内容,交流。

三、巩固汉字,指导书写。

1.随机点名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赛读、同桌赛读、班内开火车读,巩固“我会认”中的字。

3.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4.教师范写,边读边强调。

5.指导学生书写。

1.认真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2.巩固“我会认”中的生字。

3.汇报观察结果。

4.认真看老师范写,书空。

5.描红、临写,小组内展评。

四、布置作业,拓展交流。

1.指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2.读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明确要求,完成作业。
五、课堂小结。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认真听读,准确接读。

二、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1.启发思考。

(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①水是怎样变化的?可以变成什么?

②你除了知道水会变化以外,还知道有关于水的什么知识?

(2)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3.引导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引导学生演一演、背一背。

1.认真思考问题。

2.积极参加组内研讨。

3.小组交流学习方法。

(1)小组读书,边读边找。

(2)用图示表现水的变化过程。

(3)用画画来体现水的变化。

4.学生分小组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探讨。

5.展示自学成果。

(1)用图示法演示水的不同状态。

(2)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课外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水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学到的东西。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语文  年级:二年级   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3.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学习

内容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时2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为、得”。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情节。
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植物图片,问:你知道这些植物的名字吗?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3.引导学生质疑,并对问题进行梳理。

1.看图,说出植物的名字。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1.鼓励学生自读课文。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3.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1)小老师游戏。

(2)指名分节读诗歌。

(3)组织学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4.用组织学生观察生字,教师示范等方式教学生书写生字。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初步感知课文。

1.带着疑问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间交流自读课文情况。

3.老师带领同学读词。

4.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5.分节读课文,进行评议。

6.仔细观察“我会写”中的生字,说出怎样才能写好。

7.观察师范写,生练习写生字。

8.小组合作:课文一共几个小节,写了哪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好方法?

三、朗读感悟,认知贯通。

1.指名读第1小节,小组合作交流。

(1)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

(2)“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指什么?

2.指导读好疑问句。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1.学生读第1小节。

2.小组交流,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指什么?

3.全班交流。

4.指名读好最后一个疑问句。

5.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
四、总结,拓展。

1.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所得。

2.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五、课堂小结。学生说本节课的收获。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开火车朗读。

2.齐读课文。

3.问:课文里的植物妈妈用怎样的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旅行?

1.认读生字,做到声音响亮,认读准确。

2.齐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通过阅读第2~4小节,了解植物妈妈的好办法。

2.对学生交流内容进行指导。

(1)通过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降落伞”指蒲公英种子。

(2)播放视频了解:蒲公英种子传播的过程,了解“乘着风纷纷出发”。

(3)出示“铠甲”的图片,理解“带刺的铠甲”。

(4)动漫演示:豆荚在阳光下裂开。

(5)归纳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4小节。

1.小组合作,思考:植物妈妈用怎样的好办法让孩子旅行?

2.班内交流。

(1)“蒲公英妈妈”通过风把种子吹到四面八方。

(2)“苍耳妈妈”通过用刺挂住动物的皮毛让孩子到处旅行。

(3)“豌豆妈妈”准备了豆荚,在阳光照耀下,豆荚炸开,豆娃娃就滚到各个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第2~4小节,读出对植物妈妈的赞美之情。(进行表演体验,边读边演,读出自己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交流,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办法传播种子。

2.引导学生默读第5小节,说说小朋友怎样才能了解这些知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自然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思考:怎样的小朋友才能了解这些知识?(仔细观察)

3.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

四、总结全文,背诵积累。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各种方式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背诵。

4.布置作业,完成小练笔。

1.回顾课文讲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背诵全文。

4.完成小练笔。

五、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语文  年级:二年级   主备人:    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八课时2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3.积累词汇,辨析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恰当地使用字词。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生字。

5.朗读背诵古诗《梅花》。

6.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正确读准“鸭”和“霞”的字音。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并从中发现乐趣。

7.向学生推荐《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书的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字词句运用,知道不同的心情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

环节

学案导案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1.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学学它们的样子。揭示课题有趣的动物,板书课题。
二、趣味识字。1.分组交流。

(1)四人为一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说明它有趣的地方,同学间互相交流。

(2)相互提问或补充,给出建议。

推选各组的代表在全班演讲。

(1)各小组准备讲稿,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演讲。

(2)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三、拓展延伸。1.学生读拓展词语。

2.全班齐读词语。

3.学生举一些有关的词语例子,进行练习积累。

1.展示拓展词语。(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2.要求全班齐读词语。

3.说说这样的字词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四、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1.写一写学过的生字。

2.接龙读一读学过的词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路闯关,学到了很多知识。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温习下上节课的闯关之旅吧!
二、故事导入日积月累。

1.字词运用。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课件展示词语和图片,学生连一连,大致理解词义。

(3)学生分组演示词语,体会加点字词的不同含义。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体会加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教师引导:用相应的语气读出句子表达的情感。

(3)学生联系生活自由选词说句子,比一比谁说的句子最好。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书写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1)写字时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2)写字时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教师评议。

四、课堂小结。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没头脑和不高兴》。

2.阅读交流,了解人物。

(1)师生交流故事人物和情节。

谁是没头脑?文中的没头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没头脑做了哪些没头脑的事情呢?

这个不高兴为什么叫不高兴呢?不高兴又做了哪些不高兴的事情?

(2)学生说说自己的读后感:你喜欢这两个主人公吗?你从他们身上明白了什么?

3.欣赏封面,走近作者。

(1)看封面,找作者。

(2)学生猜测想象:能写出这么幽默的书的人,你觉得会是个怎样的人呢?

(3)课件出示作者画像,介绍作者和作者的其他作品。

3.回顾总结,延伸阅读。

(1)你还看过哪些有趣的童话故事?

(2)互相推荐书单

教学反思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文档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材简析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识字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2.正确、流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