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3’×10)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5的平方根是 B.-7的算术平方根是
C.-15的平方根是 D. -7的立方根是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 B、
C 、 D 、
3. 下列算式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A. B。
C. D.
4.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5.如图,AC∥BD,AB交CD于点O,过O的直线EF分别交AC、BD于E、F,DF=CE,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共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6.△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b-c)(a-c)=0,则△ABC一定是( )
A. 任意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不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7.如图,画∠AOB的平分线的方法步骤是:①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②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相交于点C;③过点C作射线OC.则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这样作角的平分线的根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 )
A.SAS B.ASA C.AAS D.SSS
8. 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再沿虚线剪开,如图①,然后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根据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表明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2+b2=(a+b)(a-b) B、(a+b)2=a2+2ab+b2
C、(a-b)2=a2-2ab+b2 D、a2-b2=(a-b)2
9.具备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B=∠C=∠A C.∠A=90°-∠3 D.∠A-∠B=90°
10.如图,△ABC中,∠ACB=90°,D为AB上任一点,过D作AB的垂线,分别交边AC、BC的延长线于EF两点,∠BAC∠BFD的平分线交于点E,AI交DF于点M,FI交AC于点N,连接BI.下列结论:①∠BAC=∠BFD;②∠ENI=∠EMI;③AI⊥FI;④∠ABI=∠FBI;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3’×10)
1、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a-b)( a+b)=
2.、在多项式4x²+1中添加一个单项式,使其成为完全平方式,则添加的单项式为 (只写出一个即可)
3、已知,那么= .
4、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之比为___________;
5、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若AB=3,AD=4,则A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6、如图,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_________;
7、小明有两根长均为8cm的木棒,他想以这两根木棒为腰做一个等腰三角形,还需再选用一根长为xcm的木棒作底边,则底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8、如图,在△ABE和△DBC中,已知AB=BD,AE=DC,AE、DC相交于点N,要使得△ABE≌△DBC,则添加条件∠ABD=_________,即可.
9、如图,在△ABC中,∠A=40°,若BP、CP分别n等分∠ABC、∠ACB,即∠PBC=,∠PCB=,则∠BPC=_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
10、如图1、2、3中,点ED分别是正△ABC、正四边形ABCM、正五边形ABCMN中以C点为顶点的相邻两边上的点,且BE=CD,DB交AE于P点.图1中,∠APD=60°,图2中,∠APD=90°,则图3中,∠APD=___________.
三.解答题(4+6’×6)
1、(1) 化简(m2+3m)2-8(m2+3m)-20; (2)(y2+3y)-(2y+6)2
2、已知(a+)(-1)÷,其中a=99,求原式的值.
3、(10’)如图,AD是△ABC的中线,BE⊥AD于点E,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BE=CF.
4、(10’)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B=13cm,BC=12cm,AC=5cm.
(1)求△ABC的面积;(2)求CD的长.
5、(10’)在△ABC中,∠A=38°,∠B=70°,CD⊥B于点D,CE平分∠ACB,DP⊥CE于点P,求∠CDP的度数.
6、已知某商品的价格逐年下降,到第四年销售价已经降成了原来的80%。假设每年下降的百分比一样,试求该商品每年下降的百分比(已知=0.9283,结果精确到0.1%)
7.、如图,已知△ABC中,∠BAC、∠ABC的平分线交于O,AO交BC于D,BO交AC于E,连OC,过O作OF⊥BC于F.
(1)试判断∠AOB与∠COF有何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ACB=60°,探究OE与O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