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年 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08:28
文档

2012年 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计核分人题分1510152040100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1.《学记》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指的就是教学中的原则。《学记》中所说的“学不躐等”这句话体现了教学中的原则。2.《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推荐度:
导读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计核分人题分1510152040100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1.《学记》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指的就是教学中的原则。《学记》中所说的“学不躐等”这句话体现了教学中的原则。2.《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题号总计核分人
题分1510152040100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学记》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指的就是教学中的           原则。《学记》中所说的“学不躐等”这句话体现了教学中的           原则。

2.《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           、           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3.我国第一个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叫做        。

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5.斯皮尔曼提出的“二因素理论”认为能力是由        因素和       因素构成的。

6.效度可以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        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       较高。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          提倡恪守的格言。

8.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和意志过程。

9.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           和           的反映。

10.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得分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   )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3.传统教育学的创始人是(   )

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4.个案研究属于(   )

A.历史研究    B.比较研究

C.调查研究    D.实验研究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下列哪个选项的意义(   )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

7.一名5岁的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6岁,那么他的智商应该是(   )

A.83     B.100  C.120   D.110

8.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

A.罗夏(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9.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伯林  D.弗洛伊德

10.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得分评卷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关系。

2.简述教育研究中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的内容。

3.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得分评卷人
四、论述及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实验研究报告,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一个教育实验的设计、程序是否规范?尽可能举例说明。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阅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得分评卷人
五、写作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本题共40分)

材料:

(1)2003年2月,南昌市一名l5岁的初中生因迷恋电脑游戏而离家出走,竟然连续24天不到校上课,也不回家,整天泡在网吧里。这些网吧24小时经营,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

(2)山东德州一位16岁的少年玩遍当地网吧的游戏仍觉得不过瘾,竟从家中偷了4000元钱,先后赴津入沪“上档次”,周游了两个多月。

(3)武昌发生的7名青少年持刀抢劫案,造成2名学生重伤住院。他们抢到钱后,都用于玩游戏机。3名14岁的少年沉溺于玩游戏机,在近两个月时间盗窃作案十多起,盗得财物价值数十万元。

(4)2003年4月,南昌一位高三男生陷入网吧不能自拔,深夜猝死游戏机旁;6月,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24人死亡。13人受伤,且多为在校大学生;7月,一少年忘情游戏,一周不眠,魂断网吧。

(5)近日,又有报道说,一位14岁的少女同男友同吃同宿于网吧几个月,且已有孕在身,仍不知归家。至于网上交友离家出走被拐卖的消息更是屡见报端。

(6)在南京某高校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身着奇装异服,头发染得花花绿绿的年轻人常在一间小破屋里进进出出,据知情者说,那是一家地下网吧。网吧内到处充满着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烟味,几个年轻人在漫不经心地上网,脏话从他们口中鱼贯而出。

(7)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网吧里,老板向顾客提供一张列有国外著名色情网站的域名列表。在该网吧里,常常会看到几个中小学生正津津有味地欣赏一位金发裸女的躯体。

(8)“游戏机病”已像瘟疫一样在全国中小学中蔓延。部分城市初步调查,至少有10%的中小学生沉迷于玩游戏机,有的城市甚至达到20—30%。一位多年主办未成年人犯罪的检察官说,2003年由于玩游戏引发的犯罪已占青少年犯罪的10%。

(9)材料显示,目前全国网吧总数不少于20万家。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过的合法网吧,虽然混乱,还有规可循。而没有经过批准的地下网吧,也不在少数,那里面的问题就更多了。这些网吧的存在,使求新而自控能力差、求异而辨别力低的中小学生们,误学误身,已经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

(10)彻底根治网吧,并非易事。管理不严、执法不严是症结所在。网吧的开办需要、文化、工商三部门审批,三证俱全方可营业。可由于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结果是形不成合力,哪个部门都不负责。目前,收费的有文化站、街道市容办、基层机关以及工商、税务部门,但不少部门收了费并没有管理,或是以罚代管。

问题一:请以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的材料所反映的主题。(10分)

问题二:假如某学校针对部分学生迷恋网吧的情况,准备开展文明上网活动,并请你为全校师生作动员报告。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800左右的发言稿。(30分)

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参及解析

一、填空题

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

2.教师职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

3.癸卯学制

4.《大教学论》

5.一般(G);特殊(S)

6.外部效度;内部效度

7.陶行知

8.情感过程

9.间接的;概括

10.热爱学生

二、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课外活动地位的认识。★★★

【错因分析】对课外活动的本质认识不清。

2.D【解析】身正为范。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常考题。★★★★

【错因分析】不理解题意。

3.D【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传统与现代教育代表人物的区分程度。★★★

【错因分析】与夸美纽斯混淆。

4.C【解析】个案研究属于调查研究的一种。

【命题立意】考查个案研究的属性,是热点。★★★

【错因分析】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不明。

5.D【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命题立意】常考题,纯记忆问题。★★★★

【错因分析】记忆不清。

6.D【解析】这句话说明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现今教育状况的理解。★★

【错因分析】对题干的理解不清或与C相混淆。

7.C【解析】智龄除以实际年龄乘以一百。

【命题立意】考查比率智商的算法。★★★

【错因分析】易与离差智商混淆或对比率智商公式记忆不清。

8.D【解析】自陈式人格测验包括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命题立意】理论记忆问题,较易回答。★

【错因分析】混淆自陈式人格测验与投射式人格测验。

9.B【解析】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常识,易考题。★★★

【错因分析】记忆模糊不清。

10.A【解析】略。

【命题立意】常考题,考查四种人格特质的特点。★★★

【错因分析】对四种人格特质的类型特点理解不清。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将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称为缺失需要,它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被称为成长需要,它能让个体生活更有质量。

【命题立意】需要层次理论。★★★★★

2.分层随机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的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命题立意】纯记忆问题,题目较偏。★★

3.(1)课题就有研究价值;(2)课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课题的表述具体明确;(4)课题研究具有可行性。

【命题立意】考查研究课题的选题依据。★★★

四、论述及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1)标题是否较好地反映了该研究?是否内含有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对研究目的的陈述是否清晰(性质、意义、交代、阐述是否清楚)?

(3)文献检索是否很好地提供了该实验研究的背景?

(4)理论假设用语是否明确?命题的论证根据是否充分?

(5)取样是否科学(样本的代表性、容量如何)?

(6)自变量、因变量及操作定义的确定是否合理?

(7)该实验属于何种类型?对无关因素控制采用什么方法?控制程度是否合理?

(8)实验所得数据的测量手段、操作过程及数据的整理分析是否有效、可靠和客观?收集的资料是否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系统性?

(9)研究所讨论的问题和结论是什么?在分析误差基础上进行的归因是否客观和符合逻辑?

(10)实验报告的写作是否客观(真实)?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的实际教育研究能力。★★

2.(1)吴老师不尊重学生,私拆学生信件,并在班级宣读信件内容,违反了《未成年人保》,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吴老师的这种行为直接导致学生离家出走,而自认为没有责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中都要求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情况下实施教育教学。

(2)吴老师的解释是不正确的。教师有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权利,但也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教师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不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学生离家出走,吴老师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吴老师应协助家长找回学生,主动认错,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化解矛盾。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五、写作题(答案要点)

(略)

文档

2012年 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计核分人题分1510152040100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1.《学记》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指的就是教学中的原则。《学记》中所说的“学不躐等”这句话体现了教学中的原则。2.《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