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28:11
文档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与教学启发——致2018届高考考生【历有秘诀,尽心则无悔;史无捷径,功到自然成】整理时间:2018年8月29日2017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不出所料,各种吐槽都有,但大体分两类:支持和批判。教育部考试中心也第一时间将试题分析发出来,对2017年高考特点分析定了调子,圈了范围。总体看,持肯定态度的多,批判的声音少。高考题像春晚一样,尤其是作文,不分专业非专业,都能找到各自的“槽点”。专业的分析试题背后的出题意图,非专业的讨论试题本身的内容。对历史来说,
推荐度:
导读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与教学启发——致2018届高考考生【历有秘诀,尽心则无悔;史无捷径,功到自然成】整理时间:2018年8月29日2017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不出所料,各种吐槽都有,但大体分两类:支持和批判。教育部考试中心也第一时间将试题分析发出来,对2017年高考特点分析定了调子,圈了范围。总体看,持肯定态度的多,批判的声音少。高考题像春晚一样,尤其是作文,不分专业非专业,都能找到各自的“槽点”。专业的分析试题背后的出题意图,非专业的讨论试题本身的内容。对历史来说,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与教学启发

                         ——致2018届高考考生

【历有秘诀,尽心则无悔;史无捷径,功到自然成】

                      整理时间:2018年8月29日

2017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不出所料,各种吐槽都有,但大体分两类:支持和批判。教育部考试中心也第一时间将试题分析发出来,对2017年高考特点分析定了调子,圈了范围。总体看,持肯定态度的多,批判的声音少。高考题像春晚一样,尤其是作文,不分专业非专业,都能找到各自的“槽点”。专业的分析试题背后的出题意图,非专业的讨论试题本身的内容。对历史来说,专业的讨论多些,非专业的甚至不感兴趣。我姑且也凑热闹说说对今年试题的看法。

一、试卷结构与排版

今年试题结构按通史体例编排的更明显,由于政治原38题拆分为两题,导致Ⅰ和Ⅱ卷的历史材料题往后顺延一题,从41题开始;由于地理选考题少了一题,所以历史选做题的题号最终未变。Ⅲ卷的材料题必做部分题号未变,选做部分因地理选做少一题,导致历史题号提前,从44题开始。题号的变化对学生的考场应变能力是很好的考验,也提醒老师和学生在复习中不能“唯规律是从”。各套试卷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必修部分分值比例如下:

表一:全国新课标试卷中国史、世界史分值统计

中国史世界史
47分

38分

57分

28分

54分

31分

必修部分Ⅰ卷中国史、世界史分值比例近似1.2:1(55:45),Ⅱ、Ⅲ卷分值比例近似2:1(67:33,:36)。选修部分中国史两题(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各一题),世界史一题。Ⅰ卷与2016年(中外史比例2:1)相比,明显增加了世界史的考查。Ⅰ卷世界史分值的增加都出现在中外对比中,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看,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Ⅰ卷走在高考改革的前列,是试验田,Ⅱ、Ⅲ卷在逐步过渡。

二、试卷主要特点

1、语言阅读障碍降低,难度上总体平稳。选择题基本摒弃了难懂的文言文,题干阅读量与去年大致相当,第41题的材料文字控制在370—425字之间。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难度总体平稳,最难的Ⅰ卷中,选择题的25、33、34题难度较大。42题的开放类试题材料易懂,要求较高,学生得高分不易。Ⅱ、Ⅲ卷

2、契合社会热点,体现核心价值观。三套试题都对当下的社会主题有所体现,精心选择能反映时代主旋律,又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创设新情境,立足知识和能力考核目标设计问题、组织答案,引导考生在解决问题中体现正确价值取向。如Ⅰ卷抗日战争、改革红利全民共享、二十国集团与全球治理(2015年十大学术热点)、民族主义、工资改革,Ⅱ卷中的恢复高考40周年、弘扬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治理、国企改革、反腐倡廉、科技发展(工业4.0);Ⅲ卷国家统一,近代中西方冲突,法制、经济改革等都是社会、学术热点。

3、依托主干知识,完善考查途径。全国卷三套题命题均以主干知识依托,突出了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的综合运用和试题形式、设问的创新,这使得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式更多样化、设问形式更贴合学生实际;试题还充分落实了考试大纲中提出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如Ⅰ卷的42题以表格列出14——17世纪的中外事件,学生对所列事件并不陌生,平时训练中常出现的中外对比,让学生有些许熟悉的感觉。Ⅱ卷第42题,选取的材料以“钟表的演变”为主轴,信息涵盖面广泛,给学生创设了充足的思考空间和答题空间,同时设问开放,能让考生有话可说。相比而言,Ⅲ卷的41题更常规一些,依托中西冲突自拟论题,与2012年的“冲突——反应”模式有类似之处。

4、立足历史概念,凸显学科素养。历史概念有时空确定的特点,有特定的指向,它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学科素养的提升也体现了对历史概念的清晰认知,强化历史概念的考查,符合考纲中提出的“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目标。以历史概念带动考查学科思维能力,侧重阶段特征、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关联、影响与评价,最终促使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全国三套卷涉及的历史概念如下:

表二:2017年全国卷涉及历史概念统计

题号全国Ι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
24分封制、君主、文化认同、贵族世袭争霸战争书同文
25郡国并行制、行政私修、官修史书义利观、地方豪强
26历史叙述、历史事实经济文化影响力自耕农、均田制
27市民、等级秩序宦官制度、内阁制历史叙述、历史事实
28洋务派、民用企业、通商口岸军事企业、官办、商办官督商办、资本输出、实业
29运动、留学教育新文化运动婚姻自主、社会习俗
30土地、民族战争、国民工农武装割据、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阵营、另起炉灶
31凯恩斯主义、经济模式高考改革文人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32希腊神话、理性执政官、僭主权利滥用
33国民总收入、购买力、工资指数工商业阶层、人文主义、新教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人民主权、法律至上
34苏联工业化、遏制联邦制、1787年

计划经济、集体化、
35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20国集团

历史叙述国家干预、联邦制、福利、自由放任
5、强调唯物史观的指导。2017年考纲明确指出:“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国卷的命题很好地贯彻了这一要求。如:Ⅰ卷29题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Ⅱ卷33题、35题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三套卷子对改革的考查体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改革就是要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教学启示

高考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向,从2017年和之前的高考试题中,可以明显看到高考改革与课程标准过渡的意图,把握高考动向,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1、挖掘教材史料,精选新史料。教材中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地图、图片等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史料,合理利用并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既可以完善教材中的论点,也可以帮助学生质疑教材中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论证过程。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及时补充相关的新史料,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更好地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坚持“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2、厘清历史概念,提升学科素养。高考题依托主干知识,对阶段特征、历史概念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契合考纲的四项要求,在教学中得到了实践和更多的认同。今年的高考题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贯穿始终。如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在今年的试题中有突出的展现,并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因此不妨适当延长一轮复习时间、创新复习形式。

3、重视历史小论文。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平时的小论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运用,形成历史逻辑思维,扩充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科素养。

4、融入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历史不能只研究故纸堆,还应关注身边事、关注国家发展,明确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更好服务于社会。全国卷对民族主义、科技创新、资源状况、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国家法制建设的思考等等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热点都有涉及,不刻意回避。文科生平时的学习也应加强对社会的了解,把握时代脉搏。

文档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与教学启发——致2018届高考考生【历有秘诀,尽心则无悔;史无捷径,功到自然成】整理时间:2018年8月29日2017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不出所料,各种吐槽都有,但大体分两类:支持和批判。教育部考试中心也第一时间将试题分析发出来,对2017年高考特点分析定了调子,圈了范围。总体看,持肯定态度的多,批判的声音少。高考题像春晚一样,尤其是作文,不分专业非专业,都能找到各自的“槽点”。专业的分析试题背后的出题意图,非专业的讨论试题本身的内容。对历史来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