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分类 申报学科代码 项目编号 密级 农 0903 ×××大学校长基金自然科学项目 申请书
×××大学校长基金自然科学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研究 申 请 人: 蓝色多瑙河 单 位: 植物科技学院 联系方式: E-mail: ************** ***************** 申请时间: 2007年12月5日 ××× 大 学 科 技 处 二○○六年制 填 报 说 明 1、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学校有关项目申请办法及规定。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要注出全称。 2、申请书为A3纸骑马装订。可自行加页。一式七份(至少一份为原件),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具体意见后,报送到学校科技处。 3、封面右上角项目编号由科技处填写,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和申报学科代码由申请者填写。 4、简表内容必须逐项认真填写,一律用仿宋小四填写,凡出现“点击此处”是可供选择项,单击此处后选择所要填写内容。 5、部分栏目填写要求: 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研究内容和范围,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 (包括标点符号)。 基础研究——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 应用基础研究——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目的的研究。 申请金额——以万元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注意小数点。 起止年月——起始时间从申请的次年1月算起。终止时间为完成年度的12月。 依托实验室——系指研究项目将利用的实验室,仅填写校内重点实验室、院试验站或外部场站等。 参加单位数——指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所在单位数,包括主持单位和合作单位(合作者所在单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项目组主要成员——指在项目组内对学术思想、技术路线的制订与理论分析及对项目的完成起重要作用的人员。 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与主题词应认真填写。 成果形式按下列内容填写: A:专著 B:编著 C:教材 D:工具书 E:参考书 F:古籍整理 G:论文H:研究报告 I:调查报告 J:新产品 K:新技术、新工艺 L:其他 字号:小四号,字体:仿宋_GB2312。
一、简表
| 研 究 项 目 | 名称 | 保护性耕作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研究 | |||||||||||||||||||
| 类别 | 基础研究 | 学科分类 | 农学 | 申报学科领域 | 植物营养学 | ||||||||||||||||
| 依托实验室 | 植物科技学院农业试验站 | ||||||||||||||||||||
| 主 持 人 | 姓名 | 蓝色多瑙河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8年2月12日 | |||||||||||||
| 职称 | 讲师 | 学位 | 硕士 | 其它 | 2001年8月来校工作 | ||||||||||||||||
| 所在单位 | 植物科技学院 | ||||||||||||||||||||
| 项 目 组 成 员 | 总人数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博士 | 硕士生 | 其他 | 参加单位数 | |||||||||||||
| 4 | 2 | 2 | 3 | ||||||||||||||||||
| 姓 名 | 年龄 | 职称 | 所在单位 | 项目中的分工 | |||||||||||||||||
| 省去 | 30 | 讲师 | 植物科技学院 | 制定技术路线,布置及管理试验并进行土壤及植株样品测定 | |||||||||||||||||
| 省去 | 52 | 教授 | 植物科技学院 | 进行试验设计和理论分析 | |||||||||||||||||
| 省去 | 30 | 讲师 | 植物科技学院 | 土壤及植株样品采集和制备 | |||||||||||||||||
| 省去 | 36 | 副教授 | 植物科技学院 | 土壤及植株样品测定 | |||||||||||||||||
| 申请经费 | 4.00万元 | 起止年月 | 2008年1月--2010 年12月 | ||||||||||||||||||
| 研 究 内 容 和 意 义 | 摘要:不超过300字(概括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关健问题、标志性成果等) | |
| 棉花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保墒、增温和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流失,减少沙尘产生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及养分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地膜覆盖播种等多项技术措施。本项研究拟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精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吸收的动态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保护性耕作制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养分利用方面的有力依据。同时,通过植株中微量养分积累的动态分析,可深入剖析保护性耕作下棉田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及揭示耕作制度—土壤环境—养分吸收这一农业生产系统的连锁反应及动态规律,为保护性耕作在棉花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指导当地的棉花生产和微肥合理施用。 | ||
| 主题词 | 1. 主题词数量不多于三个;2. 主题词之间空一格(英文用/分隔)。 | |
| 中文 | 保护性耕作 棉花 微量元素 | |
| 英文 | Conservation tillage/Cotton /Micronutrients | |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保护性耕作下棉田土壤及植株中微量元素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护性耕作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途径,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改变又间接改变的土壤中养分供应状况和植株体吸收养分的效率,目前人们在棉花研究上都是以大量元素中的氮、磷、钾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微量元素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而棉花的衰败不但与病虫害有关系,还与微量元素的营养失调及吸收、积累有着密切联系。本课题着重研究几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棉花植株中微量元素的立体积累动态,不但从空间上、还从生长时期上深入研究其规律,而且从理论上分析不同耕作模式下微量元素与棉花生长和代谢的相关性,为保护性耕作在棉花种植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为棉花养分吸收动态及积累研究开创新的局面。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试验采用大田试验,取样、及样品制备均根据土壤农化分析的严格要求进行,元素测定主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比色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法。 技术路线及试验方案:如图所示
可行性分析: (1) 现有资源条件: 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条件非常成熟,加大了课题顺利完成的可能性。依托开放实验室(农业资环与环境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资产共计400多万元,普通仪器数量众多,先进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合理的开放制度能够让研究人员随时进入实验室,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同时,作物高产栽培实验室的Li-00光合测定系统及PAM2001荧光测定分析系统也为课题的深入进行提供了后备保证。依托的植物科技学院农业试验站试验地充裕、管理妥善,为本课题的进行提供了基础条件。(2)科技储备:从2001年开始,课题组成员一直从事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土壤分析、农化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课题组还具有扎实的棉花保护性耕作及土壤、植物养分分析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实践经验。成员基本上在试验室从事过基础工作,基本所有成员都接受过实验室高档仪器的各种培训,能熟练掌握土壤、植物养分分析的技能。从2001年到现在,课题组成员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兵团耕地的历保护基金项目(7403070402)、发展生态治理沙漠化土地基金项目(2403070405)、农业部948重大国 际合作资助项目(2003-Z53)、皮棉单产200公斤以上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农业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研究专项资助项目(04-07-03B)、南疆棉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TDZKSS05011)等科研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研究技能和经验。
3、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项目特色:将作物栽培学的新技术——保护性耕作与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中时尚研究领域——微量元素研究相结合,将大田试验与室内精密分析相结合,将微量元素首次放在棉花生产的重要位置上,尤其是在保护性耕作这种新技术下。 创新之处:传统的保护性耕作研究仅仅比较关注棉花的长势和产量,即使有研究营养的,也只是针对于氮、磷、钾元素,而本课题重在剖析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对微量元素的吸收积累动态规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挖掘不同耕作制度下微量元素对棉花生长的贡献,是棉花保护性耕作研究中的一项开创性工作。课题顺利完成后,研究结果为国内领先。
4、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 拟参加的学术活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派课题组1~2名成员积极参加1~2次土壤学会会议或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会议。 本课题拟在3年内完成,各阶段主要任务如下: 2008年1月~2008年12月,进行第一期试验(分大田试验和实验室分析两部分内容),掌握第一批基本数据,找出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大多数数据进行初步理论分析。 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对第一期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完善课题的每一个步骤,顺利完成该年度试验(第二期试验),得出可靠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理论分析。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前两年所得结果中不合理的数据进行标记,通过重复试验验证来矫正和更新,并就新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试验。最终顺利完成本课题。 5、 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理论分析,剖析保护性耕作下棉花微量元素的吸收积累动态规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挖掘不同耕作制度下微量元素对棉花生长的贡献,研究结果可指导各个地区的棉花生产和微肥合理施用,研究理论推广后可在提高棉花产量、降低施肥成本等方面带来直接的效益。 (2)研究成果形式:以科技论文形式体现。课题完成后,拟在各级别科技期刊杂志上发表2~5篇科技论文。 (3)人才培养:培养5~8名本科毕业生,本科生在参加课题过程中可完成其本科毕业论文。
四、研究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从2001年开始,课题组成员一直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土壤农业化学及土壤肥料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其中在实验室历练半年,练就了扎实的土壤、植物养分分析操作技能,并经过各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Li-00光合测定系统、PAM2001荧光测定分析系统等高端分析仪器的培训。 从2001年到现在,课题组成员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兵团耕地的历保护基金项目(7403070402)、发展生态治理沙漠化土地基金项目(2403070405)、农业部948重大国 际合作资助项目(2003-Z53)、皮棉单产200公斤以上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农业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研究专项资助项目(04-07-03B)、南疆棉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TDZKSS05011)等科研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技能和经验。 主持和参加的课题获得了兵团和自治区许多专家的肯定,为棉花生产做出的一定的贡献。在最近几年,课题组成员共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课题组具有扎实的棉花保护性耕作及土壤、植物养分分析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实践经验。目前,依托开放实验室(农业资环与环境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资产共计400多万元,普通仪器数量众多,先进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合理的开放制度能够让研究人员随时进入实验室,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同时,作物高产栽培实验室的Li-00光合测定系统及PAM2001荧光测定分析系统也为课题的深入进行提供了后备保证。所有试验条件基本能满足课题的完成,尚为不足的是试验作需个别标准试剂需要从外面订购,费时费工。
3、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男,1978年2月生,2001年来校工作,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土壤肥料学、土壤农化分析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本课题中主要制定技术路线,布置及管理试验并进行土壤及植株样品测定。2003-2004年参加发展生态治理沙漠化土地基金项目(2403070405),2004-2005年参加皮棉单产200公斤以上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2005-2006年参加农业部948重大国际合作资助项目(2003-Z53)项目、农业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研究专项资助项目(04-07-03B)、南疆棉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TDZKSS05011),2006-2007年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中“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与示范”课题(2006BAD09B08)。近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7篇。
×××,男,1955年5月生,教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和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兵团农学会副理事长,土壤肥料学会常务理事,阿克苏地区农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土壤肥料学、测土施肥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本课题中主要进行试验设计和理论分析,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可行性理论参考。最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情况:2000~2002年主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干旱区农田有机养分循环机理的研究”;2003~2005年,负责农业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耕地地力保护”和 “发展生态农业治理沙漠化土地试验与示范”中阿克苏和喀什地区的试验与示范。目前正在承担的项目:2005~2007年 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农业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研究专项资助项目(04-07-03B;2005~2007年 “亩产200kg以上皮棉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技术研究;2005-2008年国家“测土施肥资金补帖项目”等研究项目。近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
×××,男,1971年10月出生, 男,汉族,党员,硕士,讲师,现于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土壤与生态教研室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本课题中主要承担土壤及植株样品微量元素的测定工作。主持科研项目有:2004年6月-2006年6月,主持农业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子专题“南疆棉区棉花肥水耦合高效利用技术”。2006年6月-2007年12月,主持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南疆海岛棉长势遥感监测研究”。近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
×××,男,1978年5月生,硕士,讲师,现于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土壤与生态教研室从事土壤肥料学和遥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课题中主要承担土壤及植株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工作。主持课题有: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主要类型土壤的理化特性与光谱特征关系的研究”。近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3篇。
课题组成员近期发表的主要科技论文有: 1.
五、经费预算
| 支 出 科 目 | 金 额 (万元) | 计 算 根 据 及 理 由 | 比例 | |
| 科研业务费 | 试验地使用费 | 0.6 | 需租用试验地1~2亩 | ≥75% |
| 测试费用 | 0.4 | 某些元素无法自己测定或仪器出现故障时需要到中测室测定 | ||
| 劳务费 | 0.2 | 采集和处理样品工作量大以及暑假试验时,都需雇用劳力 | ||
| 论文发表费 | 0.8 | 争取在各类期刊发表2~5篇科技论文 | ||
| 其它业务 | 0.4 | 科技处管理费用 | ||
| 实验材料费 | 0.6 | 试验过程中所需基本材料 | ||
| 小型仪器设置费用 | 小型仪器购买 | 0.10 | 地温计等小型仪器是土壤环境测定所必备的,而实验室没有 | ≤10% |
| 试剂购买费用 | 0.30 | 微量元素测定标准样品较贵 | ||
| 国内外交流与协作 | 0.4 | 参加相关学会会议 | ≤10% | |
| 其 它 | 0.4 | 作为资金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 ≤5% | |
| 合 计 4.0万元 | ||||
| 备注: | ||||
| 七、申请者所在单位审查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 八、合作单位意见 | |
| 负责人(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负责人(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九、科技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