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构建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遗传与变异是建立在生物繁殖的基础之上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
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认识,但却又会产生一些困惑。因此,让他们了解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和一百年来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总体认识,是十分必要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十分复杂,我们的教学不需要讲的太深奥,不要把一些高深的名词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知所云。本单元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即可。
单元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2、了解遗传和变异的重大意义
3、能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研究以及成果
4、能够通过调查研究人群中存在特性差异
5、体会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所带来的好处
单元课时安排:
1、 生物的遗传现象…………………………………………………………1课时
2、ﻩ生物的变异现象…………………………………………………………1课时
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2课时
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 第 1 课时
学习
| 目标 | 1. 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 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 |
| 学习 重难点 |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 |
| 课前导学 | 学生搜集自己的照片一张和父母合照一张 | |
| 学习过程 | 活动设计 | 学习点 |
|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14,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15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16图片,说说植物的遗传现象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都是遗传的,比如头发、单、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遗传的定义,即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遗传的,如颜色、花纹等。 知道遗传是生物的特征之一,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 |
作业设计 | 基础性作业 | 发展性作业 |
|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学习
| 目标 | 1.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 能对同一种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 |
| 学习 重难点 | 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 |
| 课前导学 | 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 |
| 学习过程 | 活动设计 | 学习点 |
|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四、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17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6、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7、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18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8、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五、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 知道变异的定义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 |
作业设计 | 基础性作业 | 发展性作业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学习
| 目标 | 1. 知道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的方法产生的变异。 2.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3.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4. 了解科学界对用人工方法使生物产生变异存在着争议。 | |
| 学习 重难点 | 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 |
| 课前导学 | 了解市场上有哪些变异的食物 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 |
| 学习过程 | 活动设计 | 学习点 |
|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21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 知道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知道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并利用该技术培育生物优良品种。 | |
作业设计 | 基础性作业 | 发展性作业 |
| 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学习
| 目标 | 1. 知道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的方法产生的变异。 2.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3.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4. 了解科学界对用人工方法使生物产生变异存在着争议。 | |
| 学习 重难点 | 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 |
| 课前导学 | 完成一份资料小报 | |
| 学习过程 | 活动设计 | 学习点 |
| 一、导入新课 谈话:课前大家都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完成了一份资料小报。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组掌握的资料。 二、展示资料小报 1.各组轮流展示、介绍。 2.总结评价。 三、科学辩论会 1.谈话:大家在刚才的交流中说到,生物的变异现象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也会带来一些坏处。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生物的变异现象呢?下面我们分成两组,来举行一场科学辩论会。首先请大家准备一下。 2.学生准备资料 3.举行科学辩论会。 4.教师评点。 四、总结 谈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认识生物变异现象有利有弊 | |
作业设计 | 基础性作业 | 发展性作业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