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把一堂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讲座辅导;评讲小结提炼”五步进行,是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步发现探索尝试。找到创造美的途径。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师不妨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尝一尝、试一试,实践一下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自己的感觉。布置全班同学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白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10分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要同时进行,对于学生尝试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边精讲,一边示范。
例如在示范讲解山水画时,教师从构图开始,一山一石,一草一树地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
第四步练习讨论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缔,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的方法,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掌握程度的欲望之火已经越燃越烈,这时可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至于他们怎样完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同座或邻座间讨论后完成,也可以一个人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步评讲小结提炼。在本课结束前用1--2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理性化,又能使其结晶升华,产生新的飞跃。
反思: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直观的和形象的。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作品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关于作品的介绍,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应从审美角度向学生分析讲述美的具体表现。通过形式美表现了出来内容。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现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即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
应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作为美术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兴趣,定能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欣赏
教材分析:
印象派或者称为印象主义绘画,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巴黎出现的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画家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把外光的自然主义推到极致,进而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打下基础。
本课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代表作品,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作。在欣赏中,要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的探索的艺术原则,以及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近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和艺术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和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和观念。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以及后印象主义如何能启迪新时代的画家走向现代绘画。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生在印象派音乐中进入教室。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课堂上周的讨论题是:你更喜欢哪一张画你更喜欢?大多数同学都去参与了讨论。有同学问:这是谁的画啊?那我告诉大家,贵妇人像是法国画家布竭的作品, 他是罗可可艺术的代表人,老人肖像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罗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艳丽、精致,豪华浮华的法国宫廷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距离很大,所以从讨论结果来看,喜欢老人肖像的同学比较多。那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幅画呢?有同学说“颜色亮。”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
提问:“现在请预习过课本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的由来,法国画家莫奈有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本来是在画展中遭到恶评,后来慢慢的大家觉得这个词很切合他们,慢慢的印象派就叫开了,印象派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借助光与色的变化来表现作者看到的瞬间印象。
请学生介绍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
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样的颜色?是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再问:现在是什么色的?是红色的。打上蓝色光后,再问:现在是什么色的?是蓝色的。
大家从这个小实验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出各种不同的颜色。请同学回忆一下,形容色彩的词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呀,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光和色吧。大家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这是在英国伦敦所作,我们甚至看到雾气的颜色,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莫奈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谁是印象主义绘画的领袖,除了莫奈还有谁? 马奈。
请介绍马奈的代表作。
马奈的代表作品:《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简单的来介绍马奈的艺术风格。
马奈:十分善用黑色。他的方法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要知道,黑色是很难用的。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哪个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这就是点彩画法。我们看点彩画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印象主义:
尝试用原色色点来点彩,看似类似莫奈,但莫奈是随意的点,这些却是冷静的安排的点。
画面产生了视觉混合,运用这种准确分析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是后来抽象化的起源。
又有谁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又一步推向了一个极端,另外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
要求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一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自然主义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塞尚、梵高。
大家看看这是谁的画?很多同学非常熟悉凡高的作品,为什么?他的画卖世界的最高价,很多人说他的作品很好。一说起梵高我们就想到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很多幅《向日葵》,向日葵体现了梵高的什么样的性格呢?梵高为什么要反反复复画向日葵?
《向日葵》表现出了画家什么样的情绪?对生命的热爱!
《麦田上的乌鸦》,这幅画是他高死亡的预言。
请同学们静下来放下一切杂念用自己的心灵来读这张画。你能读到点什么呢。
“画上的线条很生硬,失去了秩序,不但天地鸣动,所有的凄切、悲哀、绝望、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飞扑过来…… ”
是否还能从画中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凄凉与痛苦。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 ……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样的画,才会是好画?
倾注了感情的作品能激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作品就是好作品。有很多人读不懂现代的绘画,觉得这些画的莫名其妙,并不好看。我在这儿要说的是:现代绘画要用心去看。
请每个组长上来领一张作品。播放幻灯片。给大家7分钟时间,每个小组一起商量,给领到的那张画配上一段简单的说明文字,或一首小诗,用以表达自己对这张画的所有感受。小组长起来朗读小组集体写的文字或者诗句。
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明白了喜欢那幅梵高老头肖像的原因是因为梵高用心灵在绘画,而我们欣赏现代绘画的方法就是用全部心灵去读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