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A股几乎是单边上涨的行情。上证综指从年内最低点2319 开始反弹到最高点2656点,涨幅超过300 点,月涨幅为10%。全市场各主要指数成份月涨幅除创业板涨5.8%外,其余都超出8%,一半以上涨幅超出10%,涨幅最大的是深成指,达16%。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因7月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表现疲弱,当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延续6月的回落趋势,环比下跌近1%。
7月,在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大环境下,债券价格整体表现为上涨。但是在当月下旬,二季度GDP增速放缓、CPI涨幅低于市场预期的利好,并没有给债市带来持续的反弹。由于此前市场对基本面的判断已有较为充分的预期,加之股票市场近期出现连续的上涨,而债市经过前期下挫-反弹的调整,收益率水平回到相对低位,市场日趋谨慎,债券收益率在月末不降反升。全月来看,收益率水平较上月末大幅下调,中债指数先扬后抑,交易结算较为活跃。
7月共有14只基金公告发行或即将发行,其中10只股票型基金(包括1只QDII,5只指数型)、1只混合型和2只债券型,较6月增加3只。14只基金中在7月份公告发行的有9只,说明随着7月份市场的逐步好转,各基金公司纷纷参与了对新基金份额进行争夺。从发行品种来看,10只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也充分说明了随着市场的上行,股票型等高收益类型也逐步为投资者看好。
一、7月A股单边上涨
对众多在下跌中备受煎熬的投资人来说,7月份是一个幸福的月份。全月从月初最低点开始,几乎是单边上涨的行情。上证综指从年内最低点2319 开始反弹到最高点2656 点,涨幅超过300 点,月涨幅为10%。全市场各主要指数成份月涨幅除创业板涨5.8%外,其余都超出8%,一半以上涨幅超出10%,涨幅最大的是深成指,达16%。
图表 63:上证综指走势
资料来源:银联信
图表 :市场主要指数成份月涨幅(流通市值加权平均)%
资料来源:银联信
数据来源:Wind资讯(统计数据收盘日为7月28日)
7月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也迎得满堂红。沪深两市这对难兄难弟在反弹里收益率排在第三和第一。外围市场也从欧债危机、退出及全球汇率剧烈波动的冲击中逐步企稳。
图表 65:全球主要指数红7月
资料来源:Wind资讯
7月的反弹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估值修复特征。从行业涨幅来看,低估值的涨幅居前,如房地产、采掘、家用电器、建筑建材、交运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月度涨幅超过15%,先期领先股涨过30%-40%。这些行业今年预测PE多数在20 倍以内,低估值者高涨幅,显示了市场对估值修复的认同,也阶段性放弃了下跌过程的行业属性区分逻辑,如周期与非周期、鼓励与打压等。有色、黑色金属涨幅相对靠后,说明目前市场情绪还比较谨慎,还没有从更乐观的投资逻辑、从产业链角度演绎反弹,这一点要在行情走得更深入后。大盘的反弹在于宏观大环境、而选择低估值行业发动攻击则在于绩优中报或分红的利好。
图表 66:各一级行业月涨幅(流通市值加权平均)及预测PE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估值修复引致的大反弹带来市场信心的修复,部分明星题材股钱效应的显现,极大的引导了市场的风格特征指数。与往常经验相似,反弹过程中的小盘、中价、微利股、高PE 四种风格指数成份及活跃股指数成份是所有特征指数中录得收益率相对较大的几项,但整体差异不明显。
图表 67:活跃股、小盘、中价、微利及高PE 指数成份涨幅居前(流通市值加权平均)
单位:%
资料来源:Wind资讯
2.7月银行股反弹强劲
蓝筹股中,跌幅大的个股,往往也是反弹力度大的。“同花顺金融数据终端”显示,去年8月至今年6月底,银行板块中跌幅最大的是兴业银行,达42.19%,而在7月份以来的反弹中,兴业银行以16.02%的涨幅居银行股之首。在跌幅超过30%的8只银行股中,除深发展A外,有4只涨幅超过10%。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涨幅均超过15%,位居银行股涨幅榜前三位。
图表 68:2010年7月银行股价格
| 开盘 | 收盘 | 最高 | 最低 | 涨幅 | |
| 交通银行 | 5.99 | 6.56 | 6.08 | 5.76 | 9.52% |
| 深发展A | -- | -- | -- | -- | -- |
| 浦发银行 | 13.56 | 14.98 | 15.22 | 13.14 | 10.47% |
| 北京银行 | 12.11 | 13.96 | 14.1 | 12.07 | 15.28% |
| 兴业银行 | 23.05 | 26.92 | 27.45 | 22.26 | 16.79% |
| 宁波银行 | 11.03 | 12.49 | 12.73 | 10.88 | 13.24% |
| 招商银行 | 12.82 | 14.52 | 14.66 | 12.56 | 13.26% |
| 南京银行 | 9.97 | 11.73 | 11.82 | 9.91 | 17.65% |
| 中信银行 | 5.38 | 5.99 | 6.07 | 5.27 | 11.34% |
| 建设银行 | 4.7 | 4.95 | 5.01 | 4.66 | 5.32% |
| 民生银行 | 6.06 | 5.59 | 6.52 | 5.2 | -7.76% |
| 中国银行 | 3.39 | 3.58 | 3.62 | 3.34 | 5.60% |
| 华夏银行 | 11.03 | 12.31 | 12.43 | 10.6 | 11.60% |
| 工商银行 | 4.05 | 4.31 | 4.37 | 4.01 | 6.42% |
二、7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继续回落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因7月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表现疲弱,当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延续6月的回落趋势,环比下跌近1%。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延续了6月的跌势,环比跌幅达0.97%。7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7.88;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5.72,环比下跌1.45%。两者的差异,与剔除中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贸易伙伴通胀率的情况有关。
7月实际有效汇率环比下降与欧元、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在7月有所反弹有关。中国人民银行6月19日宣布重启人民币汇改,更加强调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
图表 69: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
资料来源:银联信
三、收益率曲线大幅下调 中债指数先扬后抑
7月,在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大环境下,债券价格整体表现为上涨。但是在当月下旬,二季度GDP增速放缓、CPI涨幅低于市场预期的利好,并没有给债市带来持续的反弹。由于此前市场对基本面的判断已有较为充分的预期,加之股票市场近期出现连续的上涨,而债市经过前期下挫-反弹的调整,收益率水平回到相对低位,市场日趋谨慎,债券收益率在月末不降反升。全月来看,收益率水平较上月末大幅下调,中债指数先扬后抑,交易结算较为活跃。
1.债券发行量下降
7月份,银行间市场共发行债券83只,发行总量为9530.7亿元,较上月减少765.3亿元,减幅为7.43%。此外,有一只国开行美元债发行,发行量为4亿美元。从发行期限来看,1年期以下债券发行量占比为39.56%,较上月下降1.54%;1-3年债券发行量占比也较大,达到32.65%;3-5年期和5-7年期债券发行量占比分别为10.77%和10.48%,较上月有所上升。
兑付方面,本月债券到期兑付本金6962.96亿元,比上月增加538.18亿元,此外还有4.34亿元储蓄国债和4.65亿元企业债提前兑付。预计2010年8月份约有5198.25亿元债券到期,其中含央票3560亿元。
图表 70:7月份债券发行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银联信
图表 71:7月新发行债券的期限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银联信
2.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
7月,资金面的宽松使得债券市场再次迎来一次上涨的契机,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性银行债、企业债(AAA)、中短期票据(AAA)各关键期限点收益率平均降幅分别达18.01BP、21.53BP、22.39BP和28.56BP。从期限角度看,1年以下短期收益率下调最为明显,各曲线平均降幅都在40BP左右。
图表 72: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性金融债、企业债(AAA)曲线较上月涨跌情况
单位:BP
| 期限 | 国债 | 性金融债 | 企业债(AAA) | 中短期票据(AAA) |
| 0 | -79.87 | -79.87 | -79.87 | -79.87 |
| 0.17 | -53.94 | -57.29 | —— | -36.32 |
| 0.25 | -58.19 | -61.06 | —— | -23.78 |
| 0.5 | -24.66 | -30.83 | -17.01 | -24.21 |
| 0.75 | -22.81 | -27.00 | —— | -25.98 |
| 1 | -20.28 | -23.98 | -23.60 | -33.60 |
| 2 | -6.24 | -6.76 | -13.99 | -13.32 |
| 3 | -7.97 | -9.48 | -20.26 | -22.15 |
| 4 | -3.82 | -7.84 | -23.61 | -24.86 |
| 5 | 3.61 | -2.73 | -21.02 | -26.47 |
| 6 | 2.10 | -2.40 | —— | —— |
| 7 | -0.32 | -4.56 | -18.22 | -3.55 |
| 10 | 2.06 | -2.02 | -8.57 | —— |
| 15 | -11.72 | -13. | -17.37 | —— |
| 20 | -4.09 | -8.37 | -12.54 | —— |
| 30 | -1.95 | -6.33 | -12.60 | —— |
| 平均 | -18.01 | -21.53 | -22.39 | -28.56 |
3.中债综合指数先扬后抑
7月上旬,资金面的恢复成为影响债券市场的主导因素,促成了债券指数的明显上涨。而到了下旬,公开市场操作出现资金回笼迹象,而股市反弹的“跷跷板”效应也进一步分流了市场资金,债券指数开始震荡并略有下调。全月来看,净价指数从上月末的102.3102点调整到本月末的102.6047点,上涨0.2945点。财富指数从上月末的135.3629点调整至本月末的136.1213点,上涨0.7584点。
4.债券市场存量结构
7月末,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面值达到19.50万亿元,较上月增加182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5万亿元,增幅为22.28%。从投资者持有结构来看,本月全国性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表现为债券减持,托管量分别减少20亿元和257.1亿元,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基金则表现为306.28亿元和977亿元的债券增持。
四、市场强势反弹,指数基金领跑
1.基金发行与上市
7月共有14只基金公告发行或即将发行,其中10只股票型基金(包括1只QDII,5只指数型)、1只混合型和2只债券型,较6月增加3只。14只基金中在7月份公告发行的有9只,说明随着7月份市场的逐步好转,各基金公司纷纷参与了对新基金份额进行争夺。从发行品种来看,10只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也充分说明了随着市场的上行,股票型等高收益类型也逐步为投资者看好。
图表 73:7月新发行基金
资料来源:银联信
7月共有7只新基金成立,共有4只股票型(包括1只QDII)、1只货币型、1只债券型和1只保本型基金,高风险和低风险各占半壁江山。从募集资金量来看,三只低风险基金募集资金合计79.88亿,占7月份募集资金总额的78.7%。投资者情绪受到长期市场阴霾的影响,中期过后,市场的不确定性更进一步的加强了投资者资金避险的需求。另外,7月仍有1只QDII基金博时亚太精选成立,与之前成立的QDII基金一样,没能逃出金融危机以来的阴霾,仅募集5.5亿。
图表 74:7月新成立的基金
资料来源:银联信
2.新基金成立
7月份新发基金募集101.47亿份,募集规模较6月的238.79大幅下降。单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在14.5亿左右,基本与上月持平,但仍然处于近一年内的相对低位。从本期各只基金的募集情况来看,如果剔除3只低风险基金的贡献,剩下4只股票型基金仅21.59亿份,单只基金的募集规模仅5.4亿份。对后期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股票型基金的认购热情持续低迷。
图表 75:近一年基金募集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银联信
3.市场强势持续,偏股型基金持仓进可攻、退可守
7月沪深300指数在煤炭、机械、有色等周期性行业轮动效应下继续上涨,月升幅为10.66%,偏股型基金通过7月上旬以来的加仓已达到均衡位臵,截至上月末均持仓较前月五增加4.8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型基金持股比例增加4.96个百分点至79.2%;混合型基金由上月末的60.2%增加0.7个百分点,至上周四的.9%。
7月A股在行业轮动带动下所有板块均现强势,但随着股指反弹至前期密集成交区域,向上突破仍需、资金的持续配合,目前暂时未显露出明显向上突破趋势,因此未来一月内我们继续之前短中期内偏股型基金持仓比例将无较大幅度上升的判断。
图表 76:7 月以来偏股型基金持股仓位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银联信
4.市场反弹,封基折价小幅回升
总体来看,封闭式基金7月的整体折价率为14.81%。相比6月份的12.99%上升1.82个百分点。折价率再20%-25%的封基有2只,分别为基金久嘉和基金鸿阳。今年以来封基的折价率一直处于历史的地位,从并且一直呈下降的趋势。6月份的12.99%为历史至今的最低点,7月份折价受益于市场的反弹,净值的表现显著强于基金二级市场价格表现,导致了封基折价的一定回升。
5.市场强势反弹,指数基金领跑
图表 77:上月各类基金的市场表现
7月各类主要指数在煤炭、机械、有色等周期性行业轮动影响下,大幅上涨。其中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涨幅分别为11.11%和17.18%。除QDII基金外,其他各类基金均获得了正的收益。指数基金因其以指数为跟踪标的,获益最大,平均净值增长率达10.97%,基本持平上证综指。而股票型、封闭式和混合基金因其股票在反弹势下的收益,净值收益也收获9.72%、9.12%和7.87%。封闭式基金由于其中的杠杆性基金杠杆作用所获得的超高收益,封基整体收益率表现超越了混合型基金。另外QDII、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分别增长2.94%、1.52%和0.15%。
图表 78:上月各类型基金收益对比
资料来源:银联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