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试卷代号6167地域文化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28:49
文档

试卷代号6167地域文化答案

试卷代号:6167座位号□□安徽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各专业地域文化试题(开卷)2010年6月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2、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
推荐度:
导读试卷代号:6167座位号□□安徽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各专业地域文化试题(开卷)2010年6月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2、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
试卷代号:6167                             座位号□□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各专业地域文化试题(开卷)

2010年6月

题号总分
分数
得 分

评卷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  江南省 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  、 皖江文化  、 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3、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 老子  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  庄子  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  老子  》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4、 朱权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他的戏曲理论著作《 太和正因谱  》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 曹操 、 曹丕 与   曹植  父子。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6、敬亭山的诗歌文化源于南齐诗人  谢眺  ,他在宣州作官时写了不少有关敬亭山的诗歌。到了唐代,大诗人 李白  慕名而来,先后七次登临,留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盛赞,于是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

7、安徽绘画起源于四世纪,最早出现的画家是晋代  戴逵  。以后,又出现唐代的曹霸、薛稷、周防,宋代的惠崇、丁贶、崔白、李公麟,元代的朱璨等一批杰出画家。明清时期是安徽绘画的高峰期,有詹景凤、丁瓒、丁云鹏等绘画高手;清初,则出现以渐江为首的 新安画派 ,以梅清为首的 宣城画派  ,以萧云从为首的 姑熟画派 。乾嘉年间,萧县兴起龙城画派。这些画派对中国的绘画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8、安徽的  九华山 ,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东南第一山”之誉。

9、  巢湖   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

得 分

评卷人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书院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于官学制度之外,的学校制度,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它发轫于唐,至宋形成制度,南宋时大盛,迄明、清发达完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制度。书院制度对于传递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学术思想,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学术人才,丰富教育理论与经验。

新安理学

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顾名思义,是根据五种动物的动作进行编排的嬉戏活动。这五种动物分别是虎、鹿、熊、猿、鸟。华佗将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卧倒身子、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张翅飞翔等动作联系起来,编成一套可以舒展全身各个部位的体操。这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徽池雅调

徽州腔和青阳腔别称,是徽剧的先声与雏形。明代中叶,余姚腔和弋阳腔先后由东邻浙江和南邻江西传入徽州府及池州府的青阳、石埭等地。徽池两地艺人在接受余姚腔的同时,着重吸收了弋阳腔的特点。在戏文雅深的剧本中增加大量解释性的字句,连唱带白,以“滚”的演唱形式,使声调如诵,通俗易懂,并且发挥剧情,增强戏剧表现力,徽池调因此赢得“天下南北时尚徽池雅调”之美称。

得 分

评卷人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何谓文化和地域文化?

最普遍的文化定义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广义文化的概念,如《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就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文化,包括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2、如何正确看待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它立足个人生存的困境并试图超脱出来,这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

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的,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有待”和“有己”。真正的自由是一切条件都不需要依靠,一切都没有,在无穷的天地之间自由地行动,即“无待”,同样,也要摆脱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的和束缚,以达到“无己”。 庄子在对生命短暂的慨叹中蕴涵着对现世生活、生命的积极肯定,并强烈希望从这种人生的根本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其最基本的人生实践就是个人的修养。庄子认为恬淡无欲的精神修养,是形成安宁、恬静的精神境界的基础,一个恬淡去欲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能与世无争,超脱形体和功利的束缚。与庄子的人生理想相对应,其人生实践一方面表现为自我的精神修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他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超世、遁世和顺世。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一个沉沦的时代,庄子深刻理解并怜悯时代的痛苦,因此,如何从怜悯世人的苦难与罪恶的精神重压下求得解脱,就成为他的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取法老子的“道”和“无为”,强调个体生命对痛苦的解脱,但由于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所以只能作精神上的无为和逍遥,在虚静的心灵世界幻想与自然冥合为一,获得精神自由。

3、简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历史。

   桐城文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桐城人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初步体现桐城文派的某些特征,可以认作桐城文派的前驱。其中戴名世更被看作是桐城派的奠基人。桐城派文论体系的真正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方、刘、姚被尊为“桐城派三祖”。姚鼐之后,桐城派先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和姚莹。他们又广为授徒,其弟子有桐城戴存庄、苏停元、方宗诚、陈澹然,合肥徐子岑等。后曾国藩创“湘乡派”,实为桐城派变体。“曾门四大弟子”为武昌张裕钊、桐城吴汝纶、遵义黎庶昌、无锡薛福成。他们将桐城派的影响进一步拓展。燕、冀弟子多达数百人。其后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有桐城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以及吴汝纶之子吴闿生等,以马其昶声誉最高,有桐城派“殿军”之称。省外桐城派著名文人还有严复、林纾等,追随者更是数以千计,直至“五四”运动后桐城文派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4、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是什么?

(一)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徽州人不得不走出丛山,经商谋利。徽州虽然“粮不足”,可是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二)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朝中叶以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江南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为徽州人经商提供了极好的社会条件。明代盐法变革给徽商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契机。

得 分

评卷人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在安徽著名的古建筑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要着重在建筑方面的独特之处。

2、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文化习俗做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安徽各地任一文化习俗都可(习俗介绍10分),但要有地域特点(地域特点10分)

文档

试卷代号6167地域文化答案

试卷代号:6167座位号□□安徽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各专业地域文化试题(开卷)2010年6月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2、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