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部编本诗歌《春望》中考试题原题汇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31:10
文档

最新部编本诗歌《春望》中考试题原题汇编

《春望》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思想内容】感时忧国、眷恋家人【名句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炼字炼词】“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情。“搔”:时局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
推荐度:
导读《春望》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思想内容】感时忧国、眷恋家人【名句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炼字炼词】“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情。“搔”:时局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
《春望》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思想内容】感时忧国、眷恋家人

【名句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炼字炼词】

“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情。

“搔”:时局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

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 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⑴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⑵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

⑴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⑵“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2.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答案】

1.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2.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2.(2分)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

1.国破或破(2分)

     2.C(2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2分)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 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每点1分,共2分)

2. 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每问1分,共2分)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6分)

【甲】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两首诗都用一个“望”字统领,而“望”的内涵却不同。(3分)

《望岳》中“望”可理解为:远望群山连绵,仰望泰山巍峨,细望归鸟飞翔,展望人生未来。

《春望》中“望”可理解为:                 

                                                                   

⑵请就【甲】【乙】两诗句任选一句作简单赏析。(3分)

【甲】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选【   】,赏析:            

                                                                    

【答案】

⑴望山河破碎,望长安破败,望家人团聚,望战乱平息,望百姓平安。(写出其中一点给1分,共3分)

⑵甲: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1分)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1分) “割”字炼的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割断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赏析一个词给1分,也可以选择其它的词)

乙:第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1分)。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1分)诗人此刻面对此地此景,怎能不触景伤怀?(1分)第二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此题答第一种或第二种均可给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     ”字

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共6分)(1)(2分,每空1分)  破   深

(2)(4分)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2分)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诗

望岳                          春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

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答案】

1.(4分)⑴ 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⑵国都残破、乱草丛生(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3分)B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咸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开篇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点明了都城景物的特点。

B.颔联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动惊心。

C.颈联写尽了离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

D.诗人“白头搔更短”只源于亲人离散之伤痛。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实写了景物,虚写情感,融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诗中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

C.“望”字统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

D.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望岳》《石壕吏》等作品是一致。

【答案】

7.D(2分)   

2.D(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答案】9.D

【解析】表达了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感。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分)

                                                                           

                                                                           

【答案】

1.(2分)草、木、花、鸟。

2.(2分)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感情强烈, 情景兼具,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 人烟稀少, 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 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 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答案】

(3分) D  

【解析】全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 忧国思家的感情。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答案】

1.(2分)B

2.(3分)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深沉感情。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         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                 的气势。(2分)

2.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3分)

                                      

                                      

【答案】

1.比喻、夸张、拟人(任答一种即可)  高大雄伟(意近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意近即可,3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1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破(1分)

2.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意近即可。(2分)

【广西贺州市】(二)古诗鉴赏(4分)

15.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2分)

                                                                              

                                                                              

⑵“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⑴

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仅简单翻译给1分,发挥想象,理解准确给满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杜甫继承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⑵“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市】四、(一)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26—28题。(8分)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26.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7.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2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

                                                                         

                                                                         

【答案】26.B(2分)

【解析】这种愁情不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至”,因为前面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诗人的愁情是忧国思亲。

27.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2分)

28.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2分)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2分)

文档

最新部编本诗歌《春望》中考试题原题汇编

《春望》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思想内容】感时忧国、眷恋家人【名句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炼字炼词】“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情。“搔”:时局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