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税收筹划知识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30:55
文档

税收筹划知识点

第一章(1)税收筹划的概念: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的两种方法: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3)偷税: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4)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缺陷,作适当的经营或财务安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5)偷税:不合法不合理避税:非违法不合理税收筹划:合法合理(6)税
推荐度:
导读第一章(1)税收筹划的概念: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的两种方法: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3)偷税: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4)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缺陷,作适当的经营或财务安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5)偷税:不合法不合理避税:非违法不合理税收筹划:合法合理(6)税
第一章

(1)税收筹划的概念: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的两种方法: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3)偷税: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 。(4)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缺陷,作适当的经营或财务安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

(5)偷税:     不合法   不合理    

避税:     非违法   不合理

税收筹划:   合法     合理

(6)税收筹划的分类

按税收筹划服务对象分类:法人、自然人按税收筹划的区域分类:国内、国外按税收筹划提供主体分类:自行税收筹划、委托税收筹划按涉及的不同税种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目的税按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分类:投融资、生产经营、成本核算、成果分配税收筹划的目标:实现涉税零风险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 减少税收负担

(7)企业税收筹划的误区:直入主题型 、拍胸脯型 、临阵磨型

(8)忽略企业日常税务管理:1.税收优惠尚未充分利用  2.只重视纳税金额的绝对减少  3.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再考虑税收事项

(9)税务稽查的分类:日常稽查  专项稽查  举报稽查

(10)减轻税收负担的三层含义:绝对减少负税  相对减少负税  延缓纳税

(11)税收筹划的原则:法律原则(守法性原则)、前瞻原则(事先筹划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财务原则(保护性原则)、综合权衡原则

(12)守法性原则:以依法纳税为前提、以合法方式为实现形式、以贯彻立法精神为宗旨

(13)综合权衡原则:1.收益与风险的权衡     2.收益与成本的权衡

3.整体税负的轻重,节税与增税的权衡4.节税目标与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目标的权衡

(14)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1.市场经济   2.税收制度的“非中性”和真空地带   3.完善的税收监管体系

(15)税收筹划的实施条件:1.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   2.具备相当的收入规模  

3.具备税收筹划意识

(16)影响税收筹划的因素:1.纳税人的风险类型   2.纳税人自身状况 

3.企业行为决策程序   4.税制因素

5.企业税收筹划需要多方合力

(17)税收筹划的实施流程

主体选择  收集信息  目标确定  筹划方案列示、分析与选择  实施与反馈

第二章

(1)利用税收优惠:免税技术 减税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 扣除技术 抵免技术 退税技术 亏损抵补技术。

(2)免税:国家出于照顾或奖励的目的,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或情况(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特定应税项目,或由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完全免征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

免税技术: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成为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而免纳税收的税收筹划技术。     免税技术的特点:1.属于绝对节税   2.技术简单  

3.适用范围狭窄   4.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免税技术的方法:尽量争取更多的免税待遇   尽量使免税期最长化

(3)减税: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或情况(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特定应税项目,或由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减征部分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     减税技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收而直接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减税技术的特点:1.属于绝对节税    2.技术简单

3.适用范围狭窄    4.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减税技术的方法:尽量争取更多的减税待遇并使减税最大化                     尽量使减税期最长化

(4)税率差异的含义: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税种适用不同的税率。税率差异技术的方法:尽量寻求税率最低化                          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5)税收扣除的含义:从计税金额中减去一部分以求出应税金额。

扣除技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扣除额增加而直接节税,或调整各个计税期的扣除额而相对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扣除技术的种类:1.税收优惠或奖励的税收扣除   2.合理增加成本、费用     扣除技术的特点:1.可用于绝对节税和相对节税    2.技术较为复杂                     3.适用范围较大                4.具有相对稳定性     扣除技术要点:扣除项目最多化   扣除金额最大化   扣除最早化(6)税收抵免的含义:指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税收抵免额     税收抵免的种类: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抵、 税收优惠或奖励的税收抵免

抵免技术: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税收抵免额增加而绝对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抵免技术特点:1.绝对节税        2.技术较为简单                   3.适用范围较大    4.具有相对确定性

抵免技术要点:抵免项目最多化、抵免金额最大化(7)退税的方式: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再投资退税、出口退税     退税技术的特点:1.绝对节税        2.技术较为简单                     3.适用范围较小    4.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退税技术要点:尽量争取退税项目最多化、尽量使退税额最大化(8)亏损抵补是指当年经营亏损在次年或其他年度经营盈利中抵补,以减少以后年度的应纳税额。

(9)高纳税义务转换为低纳税义务概念:指同一经济行为有多种税收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避开高税点而选择低税点,以减轻纳税义务,获得税收利益。(10)采用后进先出法,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企业耗用原材料(或发出商品)的成本较高,当期利润相应减少,可以少缴所得税。      如果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就应采用先进先出法。      如果价格比较平稳,宜采用加权平均法。(11)税负转嫁: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税负前转、税负后转、税负消转、税负辗转、税负叠转、税收资本化

影响税负转嫁效果的主要因素:商品供求弹性、市场结构、课税制度

税负转嫁的筹划方法:1.市场调解法 2.商品成本转嫁法 3.税基转嫁法(12)子公司是的法人实体,承担纳税义务

分公司不是的法人实体,其所发生的盈亏与总公司合并计算

先分后子(13)投资结构的优化组合:投资地区结构、投资用途结构、投资产业结构、

投资来源结构、投资项目性质结构

第三章

(1)税收筹划空间: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计税依据、减免税

(2)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

                  =征收率÷税率当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时,一般纳税人税负低于小规模纳税人当增值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

(3)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销售额

=1-增值率

      当抵扣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当抵扣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时,一般纳税人税负低于小规模纳税人

(4)若增值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或抵扣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可以通过企业分立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

若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或抵扣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率),可以通过企业合并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

(5)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从2010年1月1日起,专用申请抵扣的时间限定为自专用开具之日起180天内。

(6)零税率:应纳税额=销售额×0%-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        退税或留抵免税:  应纳税额=0

(7)    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0(退税)       0(免税)         100   = 0(不退税)     0(免税)           0   >0(不退税)   170(不免税)       100

例题

(一)甲供应商(一般纳税人)    报价:50万元(含税)

乙供应商(小规模纳税人)  报价:43万元(含税)

从价格优惠零界点可知:

若乙能出具由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价格折让临界点的售价=50×86.55%=43.275万元>43万元,可从乙供应商处购买货物  若乙不能出具由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价格折让临界点的售价=50×83.73%=41.865万元<43万元,可从甲供应商处购买货物从企业利润核算角度来看:

假定家具生产企业的不含税销售额为60万元

从甲供货商处购买货物再销售的利润=60-50/(1+17%)-【 60-50/(1+17%)】×17%×12%=16.91万元从乙供货商处购买货物再销售的利润乙能出具由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60-43/(1+3%)-【 60×17%-43/(1+3%)×3%】×12%=17.18万乙不能出具由税务机关代开的专用=60-43-60 ×17%×12%=15.78万元

(二)某上市公司拟筹资5000万元,现有以下三种筹资方案:

(1)向银行借款。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筹资费率估计为1%。

(2)发行股票。公司股价为30元,每股股利为2元,预计年股利增长额为2%,筹资费率为4%。

(3)发行债券。债券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8%,筹资费率为2%。

该上市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请采用比较资金成本率的方法,选择该上市公司宜采取的筹资方案。

(三)(1)王某在某企业工作,2012年每月工资3400元,年末一次性领取全年奖金6700元,请计算王某全年应纳个税?

1~11月不纳税按12个月分摊每月的奖金=(3400+6700-3500)÷12=550元12月应纳个税=(3400+6700-3500)×3%=198元

(2)若王某月工资为3700元,其全年应纳个税为多少?

    1~12月工资纳税=(3700-3500)×3%×12=72元按12个月分摊每月的奖金=6700÷12=558.33元 年终奖金纳税=6700×3%=201元

(3)某公司甲、乙二员工月工资均为50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甲员工为18000元,乙员工为19000元。

1、发放月工资时,公司应为甲、乙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5000-3500)×3%= 45(元)全年则为45×12=540(元)2、年终一次奖金计算应缴个人所得税 甲员工:18000÷12=1500(元)年终奖应缴个税为:18000×3%-0=540(元) 乙员工:19000÷12=1583.33(元)年终奖应缴个税为:19000×10%-105=1795(元) 

                   甲                                 乙

税前年收入     5000×12+18000=78000      5000×12+19000=79000

纳税        540+540=1080                 540+1795=2335

税后年收入      76920                        76665

【结果】税前收入乙比甲多1000元税后所得乙反而比甲少255元

【原因】按现行发放年终奖时乙要比甲多交税1255元

【处理方法】

乙超出无效区间下限的年终奖转移到12月份的工资中,则乙12月份工资收入为6000元,年终奖发放18000元乙12月份工资应纳个税:(6000-3500)×10%-105=145元年终奖18000元,与甲同样缴个税540元乙全年应缴个税=45×11+145+540=1180元乙全年税后所得=5000×11+6000+18000-1180=77820元乙全年比甲实际多得900元(77820-76920)

(4)罗先生2008年5月取得各项收入20000元。其中,工资薪金收入6000元,出租房屋收入2000元,体育彩票中奖收入12000元。罗先生当即拿出10000元通过某市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汶川地震灾区。  方法一:税前扣除选择法

偶然所得项目应纳税额=(12000-10000)×20%=400(元);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6000-2000)×15%-125=475(元);

财产租赁所得应税税额=(2000-800)×10%=120(元);

罗先生5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400+475+120=995(元)。

方法二:税前扣除平均法

1、确定各应税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额: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10000×(6000/20000)=3000(元);

财产租赁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10000×(2000/20000)=1000(元);

偶然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10000×(12000/20000)=6000(元)。

2、各应税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6000-2000-3000)×10%-25=75(元);

财产租赁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2000-800-1000)×10%=20(元);

偶然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12000-6000)×20%=1200(元);

罗先生5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75+20+1200=1295(元)。

由上可知,税前扣除选择法比税前扣除平均法少缴300元个人所得税款。

(四)从1996年百盛和SOGO引入购物返券的销售方式获得成功开始,各种促销方式逐渐在整个商业行业铺开,已经成为商家的基本经营策略。那么,从税收角度来看,各种促销方式是否存在差异呢?   我们假设单位货物的零售价格为100元(含税),成本60元(含税,取得专用)。现在商场分别采用四种方式促销:(1)直接打7折;(2)满100元送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18元);(3)满100元返还现金30元;(4)满100元送价值30元的购物券。   请对以上四种促销方式进行分析评述。

(1)打折的会计处理:

借:现金                                7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9.83        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额) 10.17借:主营业务成本      51.28    贷:库存商品           51.28

税务处理:销售额与折扣额在同一张上分别注明,可扣减折扣额;如将折扣额另开,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2)送商品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47       应缴税费-增(销) 14.53借:主营业务成本    51.28   贷:库存商品          51.28借:营业外支出      19.74   贷:库存商品          15.38(18/1.17)       应缴税费-增(销) 4.36(30/1.17×17%

税务处理:在的“数量”栏中同时反映购买数量和折扣数量,在“单价”栏中注明统一价格,可按折扣后的金额征收问题,

(3)返还现金的会计处理:

借:现金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47     应交税费-增(销)14.53借:主营业务成本      51.28    贷:库存商品         51.28 借:销售费用         30    贷:现金            30 (4)送购物券的会计处理:

借:现金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47     应交税费-增(销)14.53 借:主营业务成本    51.28   贷:库存商品          51.28借:销售费用          30    贷:预计负债         30(五)甲公司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A地设有一个子公司(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经预测,未来三年内,甲公司的应税所得均为1000万元,A地子公司的应税所得分别为200万元、0、-100万元。

现甲公司准备兴建一家生产企业。经估计,新建生产企业在开办的第一、二年将发生亏损,亏损额分别为200万元、80万元,第三年开始盈利,盈利额为150万元。

对如何建立新的生产企业,现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将新建生产企业建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二是将新建生产企业建成核算的分公司;三是将新建生产企业建成A子公司的分公司。

请从税收角度对以上方案进行选择。

文档

税收筹划知识点

第一章(1)税收筹划的概念: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的两种方法: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3)偷税: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4)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缺陷,作适当的经营或财务安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5)偷税:不合法不合理避税:非违法不合理税收筹划:合法合理(6)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