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学 2013.3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选择题(本题包括16题,1至8题每题2分,9至16题每题3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 建设的是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污染
.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力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D.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淀粉、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均属于纯净物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人或都能使鸡蛋清析出,其作用原理相同
4.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锅炉中沉积的可用溶液浸泡后再用酸溶解去除
.被酸雨污染的农田及湖泊可撒石灰石粉末,减轻其危害
.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氯气具有漂白性,可以直接使有色布条褪色;② 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③ 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④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或强碱。
.①②③ .②③④ .③④ .①②④
6.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则A、B、C依次是
.Be、Na、A.C、Al、
.O、P、C.B、Mg、Si
7.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加热晶体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日,检验的生成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人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仅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烧杯
.用量筒量取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
溶液
8.在溶液中滴加溶液 5 ~ 6滴后,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可证明和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实验(含现象)是
.滴加溶液,观察有黄色沉淀产生
.加振荡后,下层液体为浅紫色
.加人振荡,下层液体为浅紫色;取上层清液,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振荡后,下层液体为淡紫色;取上层清液,滴加溶液,溶液显红色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
.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中
C.将少量气体通入
D.在硫酸氢钾溶液中加人氢氧化钡溶液至pH = 7
10.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常温常压下,46g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
.15.6g与过量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
.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等于
.1L
11.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向负极移动
.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
.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12.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能使广泛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
.常温下的溶液:、、、
.含有大量的溶液:、、、
.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
1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14.常温下,取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8,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
.
.
.
.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15.某化学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密闭容器中某一条件对 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在和不变时达到平衡,的物质的量大小
为:c>b>a
.若>,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若>,达到平衡时b、d点的反应速率为>
16.氰化物有剧毒,在碱性条件下可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还原性:>
.当有0.2生成时,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1
D.经测定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促进了水的电离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
化 学 2013.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 1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反应,研究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 。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填字母)
. . . .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具有 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
。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
。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12分)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同周期,D与E和F同周期,A与D同主族,C与F同主族,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D是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又知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C、D、F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
(3)由A、B、C三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4∶2∶3形成化合物X,X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 。
(4)若E是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氧化铁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E是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请写出其氧化物溶于强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5)气体有毒,排放到大气中易形成酸雨,写出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分)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对于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工业制硫酸的过程中存在反应:。℃时,将2mol和1.5 mol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中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图中a点的正反应速率 (填写“>”“<”或
“=”)逆反应速率。
②下列条件可以证明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写序号)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同时生成2mol
.容器内、、的浓度之比为2∶1∶2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③℃时,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2)碳酸铵是一种常用的铵态氮肥,其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
(3)治理水体重金属离子污染时,首先投入沉淀剂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悬浮物,然后再投入氯化铝将污水中的悬浮物除去,从而净化水体,氯化铝的作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2分)甲醇()是重要的能源物质,研究甲醇具有重要意 义。
(1)利用工业废气中的可制取甲醇,其反应为:
常温常压下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写出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
(2)为提高甲醇燃料的利用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燃料电池,电池的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甲醇气体,电解质是掺入了的晶体,在高温下它能传导离子。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 。
若以该电池为电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00mL含有如下离子的溶液。
电解一段时间后,当两极收集到相同体积(相同条件)的气体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阳极上收集到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
(3)甲醇对水质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种电化学法可消除这种污染,其原理是:通电后将氧化成,然后以做氧化剂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而净化。实验室用下图装置模拟上述过程:
①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 ;
②除去甲醇的离子反应为:
,该过程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当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时,共转移电子
mol。
.(10分)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小题评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元素H、C、N、O、F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Fe、Cu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
(1)F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C、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有16个电子,该分子中键与键的个数比为
。
(3)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
(4)在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值一般高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
。
(5)C、N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形成的原子晶体,结构类似
金刚石,甚至硬度超过金刚石,其原因是
。
(6)右图为石墨晶胞结构示意图,该晶胞中含有C原子的个数为
。
.【有机化学基础】
扑热息痛(学名对乙酸氨基酚)是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解热镇痛药。以苯为原料合成扑热息
痛的部分转化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的反应类型为 ,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C的结构简式为 。
(3)1mol扑热息痛与足量溶液反应,理论上消耗的物质的量为 mol。
(4)实验证明B能够与溴水反应,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扑热息痛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苯环上有两个对位取代基;②同于氨基酸。
2013年高考模拟考试
化学测试参及评分标准 2013.3
说明:1.本答案供阅卷评分使用,考生若写出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书写不规范,都不得分。
3.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按要求书写、未配平都不得分。漏掉或写错反应条件扣1分。漏掉不扣分。
4.有单位的数值漏掉或写错单位扣1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 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l至8题,每题2分;9至
16题,每题3分,共40分)
.B.D.B.A. .C.B.D
.D.A.C.A.B.A.A.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分液漏斗(1分) 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2分,用化学式表示同
样给分)
(2)BC(2分)
(3)还原(1分)(2分)
(4)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2分)
(5)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2分)
(6)(2分)
.(12分)
(1)第3周期I A族(2分)
(2)>>(2分)
(3)离子键、共价键(2分)
(4)(2分)
(2分)
(5)(2分,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12分)
(1)①>(2分)②cd(2分)③(2分)
(2)的水解程度大于(2分)
(2分)
(3)(2分,不标注“胶体”不得分)
.(1)(2分)
(2) (2分) 0.1(2分)
(3)①(2分) ②C或碳(2分) 0.6(2分)
.(10分,每空2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
(l)(2分)
(2)5∶1(1分)
(3)N>O>C(1分)
(4)HF分子间存在氢键,易形成缔合分子(2分)
(5)氮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氮碳形成的共价键键长比碳碳键长短,键能更
大(2分)
(6)4(2分)
.【有机化学基础】
(1)取代反应 (1分) (酚)羟基、氨基(2分)
(2) (1分)
(3)2(2分)
(4) (2分)
(5)2(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