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选文中老汉两次“吼”站的角度不同,一次是站在“党员”的角度,一次是站在“父亲的角度。第一次“吼”是站在________的角度,体现了,老汉对________的大爱;第二次“吼”是站在________的角度,体现了老汉对________的真爱。
(2)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3)读选文中老汉的话时,不应该( )。
A.坚决果断
B.语调激昂
C.语速较慢
D.语气严厉
(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浪头没有把他吞没,他可能喊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处“她丈夫”是________,“她儿子”是________。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
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__________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__________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__________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__________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请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字填入片段中的横线上。
吼 瞪 揪 推
从“揪”这个动词可以看出________。
(2)片段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多选)
A.使语句精练
B.渲染紧张气氛
C.加强故事悲壮色彩
(3)请写出一处最让你感动的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写出感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老汉崇高精神的赞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团结友爱
C.无私无畏
D.忠于职守
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看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一自然段巾的“这样做”指的是________;“非这样做不可”是在强调________。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对桑娜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从“嗯,揍我一顿也好!”可以看出桑娜宁可________,也要________,所以这句话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A.缓慢 B.激昂 C.悲伤无奈 D.坚定有力
(3)选文第三自然段通过对渔夫________、________和语言的描写,体现出了渔夫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熬”的意思是________,说明了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阅读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 _______(dé děi)严肃,忧虑。“嗯①,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 _______(shuó sháo)说,“嗯②,你看怎么办?得 _______(dé děi)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 _______(dāi dǎi)在一起怎么行!哦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是对渔夫________的描写。由此我们想象到当时渔夫的内心世界:________。
(2)文中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内心,请对它们的理解写下来。
嗯①:________
嗯②:________
哦③:________
(3)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________
5.课文在线。(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用“___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
(2)找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
(4)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是个________的人。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1)画“——”的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样写的好处不包括( )。
A.引出故事
B.侧面表现战争的残酷
C.烘托出安静祥和的气氛
(2)画“ ”的部分属于_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3)选文设置老妇人的奇特行为和两个小姑娘的嗤笑这两个情节,是为了( )。
A.吸引读者
B.突出老妇人奇怪的行为
C.表现人物特点
D.为后文蓄势,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
7.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那位老妇人不断地重复数着“一、二、三”,是对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是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
(2)写出描写后备役老兵语言的句子,他的一番话让两位小姑娘不再笑的原因是________。
(3)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写“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文中最后一段写“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处的“静”有什么区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②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③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④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1)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第________句是描写“面”,第________句是描写“点”。
(2)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暗示了________,结合老妇人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
答案
一、语段阅读
1. (1)党员;人民群众;父亲;儿子
(2)环境;突出当时的形势危急
(3)C
(4)儿子,爹对不起你,我们党员的责任就是保护老百姓,希望你不要怪我。
(5)老汉;小伙子;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突显了老支书心系群众、舍己为人的党性光辉
2. (1)掀;瞪;推;吼;老汉无私的品质
(2)B,C
(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作为村支书,为保护乡亲们鞠躬尽瘁。作为父亲,在最危急的时候,他依旧毅然地选择“先子后己”!他内心多么希望儿子能够顺利逃生啊!
(4)B
3. (1)渔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不谋而合。
(2)抱回西蒙的两个孤儿;桑娜收养两个孤儿的决心;神态;心理;挨打;收养两个孤儿;D
(3)神态;动作;忍受;已经作好了吃苦的准备;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4. (1)神态;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
(2)表示思考;;表示商量;;表示决定
(3)dé;sháo;děi;dāi
(4)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5.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2)皱,搔,抱,熬,等。
(3)“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6. (1)C
(2)外貌;突出了人物的苍老、体弱,为下文情节的开展作了铺垫。
(3)D
7. (1)失去了三个儿子;控诉
(2)“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原因:老妇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不堪巨大的打击,她已经疯了;两个天真的小姑娘终于意识到战争给老妇人带来了巨大伤害,感到震惊和羞愧。
(3)第一处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神的威慑,是外在的表现。第二处的“静”指震惊和痛惜,是内心的震撼。
8. (1)①;②③④
(2)健壮的男子都从军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造成的巨大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