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松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对企业文化内涵的上认识存在不足,容易走入误区,这使我们认识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文化 现状 误区 思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日本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洽——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的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
一、企业文化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组织或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张瑞敏在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的经验时就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地体现和企业目标地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地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误区
1、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的企业,但是,大多数企业是将企业文化的焦点定位在企业的外在形象和管理风貌上。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才能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全体员工团结奋斗,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还存在差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得到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当今时代,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因此,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吸纳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形成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忽略内涵
一些企业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统一服装,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的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企业文化建设共性有余,个性不足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应根据企业的特点、概况,提炼出本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我们看到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提不出自己的企业精神,用诸如“团结、进取”等词语概括企业精神,让人看不清企业文化的个性。如果不注重企业的个性特色,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一个标准、一种模式,那么必然导致企业文化雷同、缺乏应有的鲜明个性和风格,达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3)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举办几场比赛、组织几次文艺演出,组织宣传队等文体活动。他们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4)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规章制度
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工厂车间,到处都悬挂着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就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还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班组,这就是企业文化,这两种认识都走进了误区。
(5)企业文化变革过于频繁,缺乏稳定性
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要创新,就是要时时更新,要不断变革,从而导致企业文化没有形成一定固定体系,缺乏稳定性,员工要不断适应与学习,使得企业文化难以落到实处。
不可否认,上述有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但实际上是片面地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我们应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深层次、深理性、深内涵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我们必须消除认识上的偏差,走出误区,既要看到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更要善于思考、提炼深藏于企业内的本质,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
要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员工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具有认同感。这就要通过一定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员工人人参与到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2、企业文化建设要选择好价值标准
组织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选择好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立足本企业的具体特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目的、环境,只有把握好本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模式,才会取得员工的认同;二是要把握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内外结合,激发全体员工参与
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既要聘请专家策划指导,又要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员工齐抓共建才能达到目的,仅靠高层管理人员推动,其他员工被动接受,那是行不通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重视、不推动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参与,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内容,也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
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
4、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企业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企业的每一各个员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应当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发掘。张瑞敏恪守人本主义的管理哲学。海尔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供应商”,他为海尔设计、缔造了这样一种文化: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把人当做主体、当做目的,在企业内部营造了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员工都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充满理想色彩的伟大事业,使管理的艺术和心灵的需求更加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
5、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任何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可能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企业文化建设者就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使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只有把创新植入企业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
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思路的提出,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运用文化这个软“武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给我们的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领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并付诸于实践,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企业制度》 陈朝阳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年10月
2、《管理学》 赵继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3、《贾春峰说企业文化》 贾春峰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9月
4、《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案例》 和丕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2月
5、《企业文化建设》 王吉鹏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