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2. 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分别写出其古今的不同意义。
A. 仰天太息流涕 词语 古义 今义
B. 持千金之资币物 词语 古义 今义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词语 古义 今义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词语 古义 今义
E樊无期偏袒扼腕而进 词语 古义 今义
F.愿大王少假借之 词语 古义 今义
G.事所以不成者 词语 古义 今义
H.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词语 古义 今义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荆轲(kē) 拜谒(yè) 督亢(háng) 戮没(lù) 谬误(miù)
B. 偏袒(tǎn) 扼腕(è) 厄运(è) 濡染(rú) 怯懦(ruò)
C. 淬火(cù) 猝然(cù) 忤逆(wǔ) 铁杵(wǔ) 拊心(fǔ)
D. 创伤(chuāng) 创办(chuàng) 瞋目(chēn) 箕踞(jī) 目眩(xuàn)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乃朝服,设九宾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⑦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 (2)诸郎中执兵 ( )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4)愿大王少假借之( )
(5)左右既前,斩荆轲( ) (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
6.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 ) (2)自引而起,绝袖 ( )
(3)秦王还柱而走 ( )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
8.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通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通
(3)秦王还柱而走 通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
(5)秦武阳色变振恐 通
9. 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0、《战国策》是一部 史书,秦汉间编纂,经西汉 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时代历史散文发展的高峰,直接孕育了汉代的史传文学。长于 ,长于细腻描写,长于人物性格刻画。叙事情节生动,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1. C、E 析:A. 反→返;B. 还→环;D. 振→震;F. 卒→猝;G. 说→悦
2. 析:A. 涕: B. 币: C. 穷困: D. 提:
3. D 析:A. 亢 kàng B. 懦 nuò C. 淬 cuì,杵 chǔ
4. C 析:皆为名词做动词
5. (1)袒露一只臂膀 (2)宫廷的侍卫 (3)不得志,走投无路(4)宽容,原谅 (5)近随,近侍人员 (6)殿前的台阶 (7)有德行的人
析:落实双基,积累文言词语
6. (1)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可报,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洗雪了。
(2)事情所以不成,只是想活着劫持你,得到归还土地的凭证来回报燕太子。
析:翻译时应注意词语释义的准确,例如,“然则”“乃”“欲”“以”
7. (1)稍微 (2)断 (3)跑 (4)没有用来……的办法
析: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8. (1)“奉”通“捧” (2)“见”通“现”
(3)“还”通“环” (4)“卒”通“猝”
(5)“振”通“震”
析:积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9. (1)以:按照,做介词 2)之:他,做代词;于:在,做介词
(3)因:于是,做连词;之:的,做助词(4)其:他们的,做代词
10.国别体 刘向 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