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列宁《论粮食税》读书笔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24:16
文档

列宁《论粮食税》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业姓名:***班级:科学社会主义5班(研1015班)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号:**********列宁《论粮食税》读书笔记一.主要内容《论粮食税(新的意义及其条件)》是列宁在俄共(布)十大闭幕后不久对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精神实质及重大意义所作的说明,从理论上论证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依据、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可能性以及实现形式。这篇文章不仅对推动当时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从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主义政
推荐度:
导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业姓名:***班级:科学社会主义5班(研1015班)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号:**********列宁《论粮食税》读书笔记一.主要内容《论粮食税(新的意义及其条件)》是列宁在俄共(布)十大闭幕后不久对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精神实质及重大意义所作的说明,从理论上论证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依据、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可能性以及实现形式。这篇文章不仅对推动当时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从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主义政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业

姓名:***

班级:科学社会主义5班(研1015班)

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学号:**********

列宁《论粮食税》 读书笔记

一. 主要内容

《论粮食税(新的意义及其条件)》 是列宁在俄共(布)十大闭幕后不久对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精神实质及重大意义所作的说明,从理论上论证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依据、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可能性以及实现形式。这篇文章不仅对推动当时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从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主义,向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全面转变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指导经济落后国家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论粮食税》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序论。包括“代引言”和“关于现时经济”两节。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苏维埃的社会经济结构。1917 年十月胜利后.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列宁分析了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2.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从当时经济的特点出发,列宁认为反对小资产阶级及其自发势力的斗争,是无法“通过处死个别几个(要犯)和颁布大批文告”的办法取得成功的,只有通过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办法、即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才能逐步战胜小资产阶级及其自发势力对苏维埃经济的破坏性。为此.列宁分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进步性。3.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向文明的资本家实行赎买。

    第二部分: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迫切性

    为什么要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呢?列宁指出,这是由1921 年春天的形势决定的。1918 年至1921 年的国内战争,加剧了的经济破坏,其中最严重的间题莫过于粮食和燃料的短缺。而“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认真地改变粮食,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否则,既无法改变工人生活状况,又无法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 .粮食税的实质

    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3.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列宁认为,在小农国家里,无产阶级解决农民问题的正确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但因为战争破坏严重,国家一时还拿不出大量的工业品向农民换取所必需的全部粮食,所以只能实行粮食税。即把最必需的粮食作为税收征来,其余的粮食将用工业品去交换。因此,实行粮食税后也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即不可避免地会使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4.国家资本主义的若干形式

为了提高全党同志对国家资本主义的了解,列宁列举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形式:第一种,租让制。第二种,合作制。第三种,代购代销。四种,租借制。

 5.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间的流转,反对官僚主义

十月胜利后,列宁十分重视反对官僚主义。在这篇文章中,列宁特别将反对官僚主义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流转联系起来。

第三部分:结论

包括“政治总结和结论”、“结束语”两节,这部分主要讲克服小资产阶级政治动摇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 新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观点,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先提出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和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转变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专政。马克思这里讲到的只是过渡时期的政治方面,而没有讲在经济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在其他一些地方,如关于党的近期纲领的一些文件中讲到一些措施,但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从理论上阐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由列宁解决的。他从苏维埃的实际出发,论证了创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的必要性,同时指明了过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2.关于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人国家同农民在经济上结合及其形式问题,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曾作过一些论述,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列宁。列宁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粮食税、发展工农之间的产品交换等重要思想。

    3.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强调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但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应当利用资本主义这个思想却是列宁的贡献。他不但认为应当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来战胜小私有经济,而且认为应当利用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此外,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在组织生产和流通方面向资本家学习的思想、反对官僚主义以及发挥地方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观点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

    新经济思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有:

   1.列宁关于新经济的基本思想是从苏维埃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它有效地指导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却不仅仅局限于苏维埃,而是对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譬如我们党在50年代所领导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2.新经济是适应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但其许多方面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我们今天学习《论粮食税》这篇文章,深刻理解和把握列宁新经济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工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我国目前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只有重视农业的发展,处理好工农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新经济的特点是从过去取消商品货币关系转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这一思想为开启我们的改革思路,即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同时注意它的消极作用。再次,列宁关于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管理经验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思想,搞好改革开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 心得体会

在阅读了列宁的《论粮食税》后,我有些心得体会。现整理如下: 

一、新经济的出台和实施

在新经济出台之前,苏俄一直奉行的是“战时主义”,表现在余粮收集制和集中供给制。在苏俄面对协约国的封锁和进攻中,“战时主义”可以最大化地将资源集中起来供国家集中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成功击败了协约国的干涉。但是这种本身是一种对农民财富的剥夺,其严重损坏了农民的积极性。在1921年,由于歉收和牲畜死亡,农民在自身生存收到极大威胁下,群起。农民令反势力蠢蠢欲动,严重威胁到苏共政权。在这种情况下,以列宁为首的苏共领导人认识到民生问题成为了关系到苏共生存的头等大事,而要解决民生问题、发展生产力,“战时主义”并不适用。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新经济出台了。

新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持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有地恢复资本主义经济,集中体现在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并通过“租让制”来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直接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在苏俄经济仍落后地情况下,借用市场机制来刺激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而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振兴经济以维持苏共的政权。

二、新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列宁在文章中提出人们不要惧怕国家资本主义,不要惧怕新经济,因为新经济并不会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行。这是有重要的前提的:1.无产阶级控制政权的前提。2.明确的阶级意识。尽管新经济给小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阶级意识却仍深深扎根于这场改革中,尽管小资产阶级为国家经济恢复做出贡献,但他们却被定性,本身是作为将来被消灭的对象而存在的。这种明确的阶级划分以及阶级意识,成为了一种维持新经济不偏离社会主义航道的意识形态保障。

三、新经济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简单对比

新经济和我国改革开放都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次创新。两者共性很大,也具有明显的不同点。首先是共同的部分,那就是这种“以退为进”,引入市场机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都是有前提的。如前所述,新经济的前提保障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而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核心点都是坚持党的领导,逻辑很简单,党代表了无产阶级,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意味着改革是在无产阶级的控制下进行的。其次是不同的部分,在这里我觉得列宁的关于新经济的著作阶级色彩太过于猛烈,比如说总是强调小资产阶级的敌对性,并表达出一种对小资产者“先杀而后快”的感情。相比之下,我国的改革刻意淡化了阶级意义,以经济建设为纲取代了阶级斗争为纲,并通过建立爱国统一战线来团结有产阶级,甚至在与时俱进中将党员的阶级基础扩大化,从而更好地将人才吸收入党中,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

四、《论粮食税》与中国的改革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过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同志还提出了对外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比较《论粮食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可以看出二者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本国国情出发, 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其次, 二者都认为在经济情况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都需要发展生产力, 加强商品流转, 经过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第三, 二者都提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 列宁提出向国外以及国内资本主义学, 向国外国内的资产阶级专家学习, 而同志提出的对内搞活经济, 对外实行开放, 同样是在国外和国内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学习。第四, 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无产阶级专政, 二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列宁采取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经济命脉有由国家掌握, 而同志采取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方式。

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正确的。列宁和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力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 都认为必须借鉴和借用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观点, 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同志的“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是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是以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要务, 与时俱进,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在今天新一代领导人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样要正确分析我国具体社会情况, 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基点, 要善于总结前人的理论, 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借鉴的经验, 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先进的东西, 在前人的创造的成果上, 始终保持先进的思想观念, 从现时的具体条件出发, 进行改革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 坚持党执政为民的本质。

总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我国的对外开放中积极地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文档

列宁《论粮食税》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业姓名:***班级:科学社会主义5班(研1015班)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号:**********列宁《论粮食税》读书笔记一.主要内容《论粮食税(新的意义及其条件)》是列宁在俄共(布)十大闭幕后不久对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精神实质及重大意义所作的说明,从理论上论证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依据、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可能性以及实现形式。这篇文章不仅对推动当时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从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主义政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