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23:33
文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习题文学常识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鲁迅先生的介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臧克家写的《有的人》。C. 鲁迅得到过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民族魂”。D.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呐喊》《彷徨》等。2.《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下面哪件事不是闰土讲述的新鲜事?(   )A. 雪地捕鸟          B. 
推荐度:
导读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习题文学常识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鲁迅先生的介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臧克家写的《有的人》。C. 鲁迅得到过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民族魂”。D.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呐喊》《彷徨》等。2.《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下面哪件事不是闰土讲述的新鲜事?(   )A. 雪地捕鸟          B.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习题 文学常识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鲁迅先生的介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C. 鲁迅得到过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民族魂”。

D.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呐喊》《彷徨》等。

2.《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下面哪件事不是闰土讲述的新鲜事?(    )            

A. 雪地捕鸟          B. 海边拾贝                           C. 看瓜刺猹                           D. 盼望新年

3.下列关于演讲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演讲的观点要鲜明,不能含糊不清。

B. 演讲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真实、有感染力就行。

C. 演讲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等。

D. 一般先根据演讲内容,拟定一个题目,如“坚持锻炼好处多”等。

4.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出自列夫·托尔斯泰?(    )            

A. 《战争与和平》    B. 《安娜·卡列尼娜》                  C. 《复活》                  D. 《三作家》

5.《玄秘塔碑》是下面哪位人物的作品?(    )            

A. 柳公权                 B. 颜真卿                                C. 欧阳询                                D. 王羲之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盼》中“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这句话通过描写“我”的心理,表现“我”喜爱雨衣及盼望下雨的急迫心情。

B. 写倡议书时,要注意格式:标题鲜明且要写在正,称呼语写在标题下方左边顶格处,署名和日期与书信格式一样。

C. 写文章时必须先确立中心,然后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这样可以使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D. “好的故事”指的是鲁迅先生在文中描绘的美丽、幽雅的图画,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对理想的追求。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两个“为”读音相同。

B. 《书戴嵩画牛》最后引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

C.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中的“数”是“数目”的意思。

D. 因为伯牙和锺子期的传说,人们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8.下列作品、作家、国籍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高尔基—美国                                   B. 《爱的教育》—亚米契斯—意大利

C.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D. 《彷徨》—周树人—中国

9.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瘦硬挺拔,骨力遒劲。下面选项中属于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A.            B.            C.            D. 

10.下列爱国名句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B.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一陆游

C.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丕                 D.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一李纲

11.结合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之歌》这首散文诗表面上是写花,但是实际上是写人。

B. 《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C. 《宇宙生命之谜》一文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D.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12.下面对于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竹节人》一文可以分为做竹节人、斗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三个部分。

B. 《三黑和土地》是苏金伞写的一首现代诗,表现了农民对土地深深的热爱。

C. 《盼》一文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场景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语言描写来突出“盼”。

D. 《丁香结》的作者以奇异的想象,描写了自己想象的丁香盛开的美景,表达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1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

B. 《穷人》一文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C. 《七律・长征》是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D. 《灯光》的作者是铁凝。

14.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桥》一文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B. 《在柏林》描写了火车上短暂的一幕,写出了残酷的战争给人民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C. 《月光曲》一文着重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D. 《京剧趣谈》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15.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宿建德江》一诗中,作者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羁旅之思。

B.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红军战士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C. 《夏天里的成长》作者是冰心,告诉我们人要在青少年时期积极争取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D. 《穷人》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1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拟人句。

B.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鲁迅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C. 《书湖阴先生壁》中,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神来之笔,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算是个党员。

二、判断题

17.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长征·七律》用“/”划出停顿是这样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3)金星离太阳最近,其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存在生命。    

(4)《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忠于职守,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故事。从小说结尾,我们可以判断,老支书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    

(5)如果你细细欣赏京剧,你会发现许多奥秘,比如以鞭代马、以桨代船就是京剧表演艺术中的常用表现手段,可以为演员的表演不受时间、空间的提供条件。    

18.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1)“伯牙和子期难道不是知音吗”和“伯牙和子期不是知音”两句话的 意思一样。    [来源:学|科|网]

(2)“巧夺天工”“笔走龙蛇”和“黄钟大吕”都是形容书法艺术高超的词语    

(3)“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是说相比闰土的见多识广,我和朋友们都见识短浅,孤陋寡闻。    

(4)《桥》一课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一共记叙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6)《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说明文。    

三、填空题

19.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修改病句)    

(2)我们必须取得这场比赛的胜利。(改成双重否定句)    

(3)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4)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20.积累运用。    

(1)鲁迅原名________,浙江________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作品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他的小说________。他曾写过表达自己心向人民大众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________,乃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在古诗中也常有提及,比如,借问人间愁寂意,________。后来,人们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其顺序是: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下悬崖。    

(2)《穷人》是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全文以桑娜的________为主线,表现了桑娜和渔夫的________。    

(3)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就说:“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A、C、D正确。

B:错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自嘲》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答案】 D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主要内容和整篇文章的结构,可以得出盼望新年并不是闰土讲述的新鲜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这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多积累学习,学会自己分析总结。

3.【答案】 B   

【考点】词义,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演讲的定义及特点的考查。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集会上和某些公共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从一般意义上说,写作演讲稿是为参加演讲活动所作的准备,从特殊意义上说,演讲稿的写作对演讲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大有益。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演讲的定义及特点的考查。这个需要大家平时多积累。

 演讲稿的特点:

 ①有声性

 演讲稿是口头传播的文稿,是讲给听众听的,要求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明如话,说者顺畅上口,听着清楚明白易懂,短时间内能弄明白演讲者的意图。

 ②鼓动性

 演讲稿是宣传发动群众的一种有效形式,所以具有鼓动性理、事情的交融统,冷静严肃的层层剖析,高度概括的哲理,生动形象的的述事,之以热情的鼓动感人的情怀。造成一种感染力极强的氛围。

 ③临场性

 演讲稿是供演讲用的内容要根据听者的反应而随之微调,以适应听众的需要。所以既要有简单的提纲、又要有详细的提在说明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时要准备几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以便必要时使用。

4.【答案】 D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同时要把作家和作品相对应,不要记混相对应的内容。本题选项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三作家》的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于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需要学生日常中多总结并分类,不仅要知道哪一部作品的作者是谁,还要知道同一个作者的其他作品。

5.【答案】 A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辉煌的隋唐文化的知识点。

 A.根据所学知识,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选项符合史实,故A正确;

 B.根据所学知识,颜真卿也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等作品,但是《玄秘塔碑》不是他的作品。《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故B错误;

 C.欧阳询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书家”,故C错误;

 D.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成就。结合相关的所学回答即可。唐代书法名家辈出,如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和柳体。

6.【答案】 D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写作常识,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错误《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写作常识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 D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错误,“以为(wéi )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中的两个“为”读音不相同。B:错误,《书戴嵩画牛》最后引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

 C:错误,“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中的“数”是“计算”的意思。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答案】 A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A:错误,改:《童年》—高尔基—苏联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答案】 B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揣摩个选项书法特点,比较柳公权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的特征,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柳公权楷书特点的掌握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0.【答案】 C   

【考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及作者的掌握能力。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A、B、D正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人、名句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1.【答案】 B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

 B:《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2.【答案】 D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C正确;D《丁香结》的作者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3.【答案】 D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A、B、D正确;C:《灯光》的作者是王愿坚。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4.【答案】 C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D正确;C: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方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品格——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5.【答案】 C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D正确;C:《夏天里的成长》作者是黎巴嫩的诗人纪伯伦的作品,译者冰心。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6.【答案】 A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比较判断正误。A:是比喻和拟人。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判断题

17.【答案】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停顿错误,正确的节奏划分应该是“金沙 / 水拍 / 云崖暖,大渡 / 桥横 / 铁索寒。(2)、 错误。因为《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 (3)、错误达到了480摄氏度的高温,因为水星是距离恒星太阳最近的行星,但是它的最高温度即在水星赤道地区仅仅430摄氏度,金星虽然跟水星相比,离太阳远的多,但是表面温度不易散失,达到了480摄氏度的高温。(4)、题干正确。(5)、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诗句中的停顿。这个题需要对内容绝对了解,结合语感将其划分,带时要注意不要把句子的意思划散,这个需要平时多积累。

 (2)、本题考查诗歌与诗人相对应。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记住诗歌和相对应的诗人,记清楚,不可以混淆。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与理解,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多积累总结。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需要平时仔细阅读课文,加强理解。

 (5)、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京剧的了解,需要平时多积累,按照平时所学判断即可。

18.【答案】 (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6)正确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1)错误;“伯牙和子期难道不是知音吗”是反问句,意思是:伯牙和子期是知音。与“伯牙和子期不是知音”意思相反。(2)错误;“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黄钟大吕”是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3)正确(4)正确(5)正确(6)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6)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式、词义、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三、填空题

19.【答案】 (1)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学习目的。

(2)我们非取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不可。

(3)虽然闰土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思念着他。

(4)老人叫住了我,说,是她打扰了我吗?   

【考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1)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此题搭配不当,在“学习目的”之前加“明确”。(2)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3)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4)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故答案为:(1)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学习目的。 (2)我们非取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不可。 (3)虽然闰土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思念着他。 (4)老人叫住了我,说,是她打扰了我吗?

 【点评】(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2)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4)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答案】 (1)周树人;绍兴;《朝花夕拾》;《呐喊》;《故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谓世再无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周树人、绍兴、《朝花夕拾》、《呐喊》、《故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谓世再无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1.【答案】 (1)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奋勇杀敌

(2)列夫·托尔斯泰;内心矛盾;可贵、动人的品质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奋勇杀敌(2)1、列夫·托尔斯泰 2、内心矛盾 3、可贵、动人的品质(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文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习题文学常识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鲁迅先生的介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臧克家写的《有的人》。C. 鲁迅得到过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民族魂”。D.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呐喊》《彷徨》等。2.《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下面哪件事不是闰土讲述的新鲜事?(   )A. 雪地捕鸟          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