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氓》
1.《诗经·氓》中用动物作比,写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
2.《诗经·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 ”。
3.《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4.《诗经·氓》中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 ”。
5.《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 ”。
6.《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7.《诗经·氓》中,“ ,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8.《诗经·氓》中写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是“ , ”。
9.《诗经·氓》中写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是“ , ”。
10.《诗经·氓》中写表明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是“ , ”。
11.《诗经·氓》中通过占卜确定婚姻的句子是“ , ”。
【参】1.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2.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3.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4.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5.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6.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7.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8.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9.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10.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11.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离骚》
1.《离骚》中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了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的句子是“ , ”。
2.诗人自述生于寅年寅月寅日,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 ”。
3.《离骚》中诗人自述父亲给自己取了美好的名字,其中包含着父亲对他的美好期望,诗人也把这作为自己美好人格的准则的句子是“ , 。 , ”。
4.《离骚》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认为自己不仅有“内美”,而且有“修能”的句子是“ , ”。
5.《离骚》中诗人用采集香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他认为只要是美好的品格,就都要学习的句子是“ , ”。
6.《离骚》中写时光迅速流逝,表现屈原担心自己无法为楚国尽心的句子是“ , ”。
7.《离骚》中写楚怀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导致政治混乱。诗人虽一腔热忱,但无奈“美人”不识的句子是“ , ”。
8.《离骚》中写诗人对楚王善意的劝告,同时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仍心存祖国,有拯救国家的赤子之心的句子是“ , ”。
9.《离骚》中表明诗人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认为自己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句子是“ , ”。
【参】1.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2.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3.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5.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6.汨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7.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8.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9.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蜀道难》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中“ ,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
4.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现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 ”。
5.《蜀道难》中表明蜀地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6.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7.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是“ , ”。
8.《蜀道难》中“ , ”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参】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5.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6.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8.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陈情表》
1.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 , ”。
2.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丧父的两句是“ , ”。
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们通过“ , ”这两句可以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独子,而且至少是两代单传了。
4.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两句是:“ , ”。
5.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 , ”。
6.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 , ”。
7.在《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 , ”。
8.在《陈情表》中,委婉地拒绝了太守和刺史的举荐之后,李密收到了朝廷先后任命他为郎中和洗马的诏书,对此,李密回应是:“ , ”。
9.在《陈情表》中,李密通过“ , ”这两句向晋武帝表明了自己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10.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他说如果自己没有祖母,则“ ”;如果祖母没有自己在身边,则“ ”。
1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面对朝廷多次召唤却不能赴任的矛盾心情:想奉旨赴任,“ ”;如果抗旨不去,“ ”。
12.在《陈情表》中,李密很注重语言的表达得体:在陈述自己的情况时,语气委婉谦卑,但在提及晋朝的统治时,却不惜恭维之辞,其中恭维晋朝很注重孝道的句子是:“ , , ”。
13.在《陈情表》中,李密在文末用“结草”的典故来表明如果朝廷能满足自己抚养祖母终老这个心愿的话,自己将会终身报答朝廷的知遇之恩的句子是:“ , ”。
14.在《陈情表》中,李密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要抚养祖母终老的句子是:“ , ”。
15.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如实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 , ”,从而为下文提出抚养祖母终老作铺垫。
【参】1.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2.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3.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4.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6.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7.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8.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9.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10.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11.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 1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13.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14.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1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
, 。
2.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宇宙的无穷和事物的繁多,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5.王羲之将世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9.《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
【参】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归去来兮辞(并序)》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 ”对历史和现状进行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 ,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 ”。
7.《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用自然形象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
8.《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两句是“ , ”。
9.《归去来兮辞》诗中用“ ,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
1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参】1.既自以心为形役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4.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5.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6.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7.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8.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9.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10.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11.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拟行路难》
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 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 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 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
【参】
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客至》
1.《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 。”
2.《客至》中“ , 。”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3.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频频劝饮,但是“ , 。”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参】
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殴日日来。
3.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登快阁》
1.《登快阁》中“ , ”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2.《登快阁》中“ ,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登快阁》中巧用典故,其中 “ ”,化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 ”化用阮籍青白眼事,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中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4.《登快阁》中“ , ”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参】1.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2.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3.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4.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临安春雨初霁》
1.《临安春雨初霁》中“ ,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2.《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3.《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4.《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 ”。
【参】1.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2.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3.短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4.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