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质桥梁转体施工模型结构设计
计 算 书
| 参赛队伍 | |||
| 参赛队员 | |||
目录
第一章 设计说明 1
1 作品简介 1
1.1 基本参数 1
1.2 设计思路 1
2 结构选型 1
2.1 模型结构选择 1
2.2 材料截面选择 2
2.3 模型结构图 3
图1 正视图 3
图二 俯视图 4
图三 侧视图 4
3 节点处理及制作 4
3.1 杆件拼接连接 4
3.2 节点连接 4
第二章 设计计算 6
1 基本假定及模型建立 6
1) 模型计算求解时所有节点连接均为刚接; 6
2) 各个杆件截面均假设为方形; 6
3) 各杆件均假设为直立杆,无弯曲; 6
4) 假设杆件受力时,假设强度可充分发挥,各杆强度一致; 6
5) 假设各杆件尺寸即为设计尺寸,无偏差。 6
2 计算参数 6
3 结构模型建立 7
4 内力、承载力计算分析 7
第三章 总结与感悟 9
第1章 设计说明
1 作品简介
1.1 基本参数
(1)高度300mm,宽度120mm,总跨度520mm;
(2)模型左部为底面120×120mm,高300mm 的柱体;
(3)模型右部立面图为上底 50mm,下底 120mm,高 400mm的直角梯形;
(4)模型各部分尺寸允许±5mm 误差;
1.2 设计思路
竞赛要求设计为纸质桥梁转体结构,加载部分分三级:第一级为左端承受10kg压力荷载15″;第二级为在第一级荷载不取下的前提下,在横跨末端底部承受2.5kg的压力,并于稳定后旋转90°;第三级要求在前两级荷载不取下的前提下在横跨面指定位置施加5kg压力并保持10″。
经受力分析,第一级主要承受压力荷载,对模型的要求条件不是很大。第二三级不但承受压力荷载,同时存在弯矩,对节点连接,纸质杆抗弯要求较高,而且由于结构存在一定跨度和宽度要求模型制作时要注重抗扭设计。所以,针对第二级加载时对左、右部交界处的节点的扭矩,我们设计在模型左部加三角形的杆件抵住节点,如此一来,既可以抗扭也可以分担一部分第一级荷载的压力。针对第二三级荷载多对桥面部分可能存在的拉力,我们设计两根连杆以更好的连通左右两部分。最后在桥面上设置三角连杆来防止桥体的扭曲变形。
2 结构选型
2.1 模型结构选择
根据竞赛题目的要求,我们组从模型制作的材料抗压特性、抗拉特性和静力加载,转体90°等方面综合出发,结合节省材料,经济美观,承载能力强的特点,采用了纸质材料,白乳胶材料制作了该模型——纸质桥梁转体施工模型。
在模型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以下几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
1.简支梁:简支梁受部分均布荷载。由于构件受弯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如果选用简支梁的形式,梁纵截面应选用鱼腹梁的形式。但制作难度大。如果梁为几片相同形状的纸粘接加厚而成,则侧面易失稳。因此不便采用。
2.拱形结构。拱桥最适于承受均布荷载,但在制作上较费材料。由于拱桥需要由很密的拱作片拼成,中间加肋,因此桥的自重较大,不便采用。
3.桁架结构。由弯矩分布可以看出,采用梯形桁架较接近弯矩分布,是合理结构。由于在要求荷载下,架桥水平方向必有压力,且要承受部分均布荷,是处于局部弯压状态。要使构件有较良好的压弯性能,必须多用材料,因此考虑通过局部构造措施,将均布荷载转换为两点或多点集中荷载,结构须是对称的。
经过组内讨论,在符合竞赛要求的前提下,我组最后决定采用矩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矩形内部设计三角形结构既能承重又能抵抗变形,桥体部分采用梯形结构,内部设立三角连接。模型左右两部分以节点和连杆相互连接传力。
2.2 材料截面选择
截面选择对结构本身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探究各种截面的性能优劣。一般需综合考虑以下方面:
1)受力性能
如压弯杆件,考虑抗弯刚度的大小,宜采用方形截面;受压杆件,考虑受压稳定性,而不宜采用的细长杆件等。
2)自重影响
如对于抗弯模量相同的截面来说,方形截面比圆形截面杆件更轻一些。
3)拼接工艺
一般来说,方杆的拼接形式最为灵活,节点美观性也较好;而圆杆则较复杂。
经综合考虑,我组决定采用方形截面。
2.3 模型结构图
图1 正视图
图二 俯视图
图三 侧视图
3 节点处理及制作
3.1 杆件拼接连接
方形截面杆件的拼接相对圆形截面较为简单,这也是我组选择方形截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杆件拼接时,我们首先针对各个设计节点进行画线比量,然后根据需要刻开四面花、三面花以及两面花,再分别在左右两部进行局部拼接,左后进行整体拼接,确定尺寸后对节点涂胶固定。
3.2 节点连接
节点处的受力较为复杂,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实际工程中,一般要求框架结构节点强度大于梁柱强度,模型制作也不例外,尤其是受拉节点。节点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主要受力构件在节点处保持连续不截断,次要构件与重要构件保证可靠连接。
1) 受拉节点
即该节点处至少有一根以上的杆件承受拉应力,受拉节点是模型试验中破坏最为常见的部位,应引起参赛者的足够重视。在设计时,对于一般的受拉节点可采用以下方法:
a) “整体弯折法”:即将受拉的杆件在连接处整体弯折而不截断,或者仅在预留出足够粘结接触表面后截断。
b) “构件连接器法”:即在连接处内衬一根小直径短杆或外套一根大直径短杆,形成构件连接器。
2) 受压节点
结构构件一般具有足够的强度,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其受压性能一般完全能满足受力需要。受压节点较受拉节点来说,抵抗破坏的能力也较好。在制作时,压节点基本要领时:保证节点处各杆件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受压接触面务必充分接触。
3) 交叉节点
交叉节点在立体结构中较为常见,如高层建筑模型等,在桥梁结构中,一般为桥面系设计中的纵横梁交叉。在制作时在接触点分别开出槽口,然后将二者充分咬合连接。槽口的开挖方法有各种形式,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第2章 设计计算
1 基本假定及模型建立
1)模型计算求解时所有节点连接均为刚接;
2)各个杆件截面均假设为方形;
3)各杆件均假设为直立杆,无弯曲;
4)假设杆件受力时,假设强度可充分发挥,各杆强度一致;
5)假设各杆件尺寸即为设计尺寸,无偏差。
以此建立结构模型,并运用结构模型求解器求解模型各部分受力图。
2 计算参数
1)材料弹性模量Es取;
2)惯性矩取0.002133;
3)截面面积取;
以此带入结构模型求解器求解模型各部分受力图。
3 结构模型建立
4 内力、承载力计算分析
******节点位移*****
节点号-----UX(x方向位移)-----UY(y方向位移)-----φ(转角)
1 -2.70581078e-19 -4.329253e-16 7.99213718e-15
2 4.57087295e-01 -9.39785687e-01 -7.96052567e+01
3 3.16762545e-19 -5.81727293e-16 -2.14870415e-16
4 9.19421239e-01 -5.81736986e-01 1.05902839e+00
5 3.93215076e-01 -1.04015374e+00 5.34336679e+01
6 7.80846010e-01 1.22379806e-01 1.05832083e+00
7 3.748441e-01 -1.05396941e-01 -9.42151244e+00
8 6.98416744e-01 5.93092506e-01 -2.69365098e-01
9 3.77634716e-01 3.81625188e-01 1.00913319e+00
10 5.87746662e-01 1.21816693e+00 3.79935495e-02
11 3.782301e-01 8.83406077e-01 -7.10597508e-02
12 3.78884865e-01 1.21812313e+00 8.12103470e-03
******内力*****
------------------------------------ -------轴力--------- --------剪力-------- -------弯矩-------
单元 1**结点 1****** -2.34937449e-14 2.07413544e-13 1.68211994e-11
***********结点 3****** 2.34937449e-14 -2.07413544e-13 8.06842583e-12
单元 2**结点 4****** 1.55129863e+04 1.26705435e+01 1.51683351e+03
***********结点 3****** -1.55129863e+04 -1.26705435e+01 7.638325e+02
单元 3**结点 4****** -5.76193956e+02 8.77060169e+00 1.26193974e+03
***********结点 1****** 5.76193956e+02 -8.77060169e+00 6.35431508e+02
单元 4**结点 2****** 1.50365710e+04 -3.39583026e+02 -6.79172551e+04
***********结点 1****** -1.50365710e+04 3.39583026e+02 -3.39576526e+04
单元 5**结点 2****** -2.08570487e+03 -1.04721055e+03 -1.19274415e+05
***********结点 4****** 2.08570487e+03 1.04721055e+03 -5.84431077e+04
单元 6**结点 2****** 2.55488876e+03 1.43022446e+04 1.87191670e+05
***********结点 5****** -2.55488876e+03 1.56977554e+04 -2.70922317e+05
单元 7**结点 4****** 1.83366702e+04 1.45267768e+03 5.92318844e+04
***********结点 5****** -1.83366702e+04 -1.45267768e+03 1.150437e+05
单元 8**结点 7****** 1.10221108e+03 2.631480e+03 5.52803045e+04
***********结点 5****** -1.10221108e+03 -2.631480e+03 1.55832879e+05
单元 9**结点 7****** -3.13723793e+03 -1.54543820e+02 -1.57944331e+04
***********结点 4****** 3.13723793e+03 1.54543820e+02 -6.49419360e+03
单元 10**结点 6****** 5.24582571e+02 4.23429599e+01 2.92598850e+03
***********结点 4****** -5.24582571e+02 -4.23429599e+01 2.926363e+03
单元 11**结点 6****** -3.45122285e+02 -2.59176353e+02 -8.40935204e+03
***********结点 7****** 3.45122285e+02 2.59176353e+02 -2.04530407e+04
单元 12**结点 9****** -1.11592986e+02 -2.24511482e+02 -7.90854715e+03
***********结点 7****** 1.11592986e+02 2.24511482e+02 -1.90328307e+04
单元 13**结点 9****** 2.93000916e+02 5.932913e+01 3.39709566e+03
***********结点 6****** -2.93000916e+02 -5.932913e+01 3.45162830e+03
单元 14**结点 8****** 2.86554235e+00 2.24376908e+01 5.61602621e+02
***********结点 6****** -2.86554235e+00 -2.24376908e+01 2.03173525e+03
单元 15**结点 8****** 4.92360717e+01 3.37730130e+01 6.425022e+02
***********结点 9****** -4.92360717e+01 -3.37730130e+01 2.43697046e+03
单元 16**结点 11****** -5.41969867e+01 2.50579153e+01 9.16181147e+02
***********结点 9****** 5.41969867e+01 -2.50579153e+01 2.07448104e+03
单元 17**结点 11****** 7.395478e+00 -1.260538e+01 -5.26530988e+02
***********结点 8****** -7.395478e+00 1.260538e+01 -7.72762157e+02
单元 18**结点 10****** 3.980671e+01 -3.96884470e+00 -1.73030544e+02
***********结点 8****** -3.980671e+01 3.96884470e+00 -4.31343356e+02
单元 19**结点 10****** -5.26691203e+01 -1.746254e+00 -1.017755e+01
***********结点 11****** 5.26691203e+01 1.746254e+00 -1.57256261e+02
单元 20**结点 12****** 5.79904701e+00 -4.20507413e+00 -1.06745331e+02
***********结点 11****** -5.79904701e+00 4.20507413e+00 -2.323938e+02
单元 21**结点 12****** 4.20507413e+00 5.79904701e+00 1.06745331e+02
***********结点 10****** -4.20507413e+00 -5.79904701e+00 1.83207020e+02
根据以上内力求解数据可知(9)号杆件的内力最大,而(5)和(16)号杆件的弯矩最大。因此,我组在结构设计制作时,将这几根杆制作的强度比较高。
第3章 总结与感悟
1 本结构主要是利用矩形结构承受竖向压力作用,桥体设计成梯形结构承受二三级荷载的压力和弯矩作用。
2 本结构利用了纸筒抗拉能力强的特性来做桥面受弯时的拉杆。竖向支撑杆件可以做成空心来节省材料,承受的压力也不会因此而减小。
3 根据理论分析,我组之所以选择三角形作为主体结构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制作简单方便,承压能力强。
在此次工程训练活动中,我们积极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学到了不少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使我们更好的把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此次活动,锻炼了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了我们动手动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获得了合作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