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8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22:11
文档

2018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A.安培B.奥斯特C.法拉第D.库仑答案:C2.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的是()A.转动的门B.研究汽车轮上的某点运动情况的车轮C.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地球D.乒乓球运动员接球时可以将乒乓球当成质点答案:C3.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则某个点电荷在电场中的A和B两处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
推荐度:
导读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A.安培B.奥斯特C.法拉第D.库仑答案:C2.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的是()A.转动的门B.研究汽车轮上的某点运动情况的车轮C.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地球D.乒乓球运动员接球时可以将乒乓球当成质点答案:C3.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则某个点电荷在电场中的A和B两处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奥斯特

C.法拉第      D.库仑

答案:C 

2.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的是(  )

A.转动的门

B.研究汽车轮上的某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C.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地球

D.乒乓球运动员接球时可以将乒乓球当成质点

答案:C

3.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则某个点电荷在电场中的A和B两处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A>FB      B.FA<FB

C.FA=FB      D.电荷正负不明,无法判断

解析: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故EA>EB,由F=Eq可得FA>FB.

答案:A

4.图中箭头表示磁感线的方向,则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应(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解析: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答案:B

5.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中,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的是(  )

A.牛顿      B.秒

C.焦耳      D.欧姆

答案:B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分别放在桌面上斜面体的上端和地面上,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在图中的两个物体的重力势能分别为(  )

A.mgh1,-mgh2

B.mg(h1+h2),0

C.mgh2,mgh1

D.mg(h1-h2),0

答案:A

7.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均为F,如果它们的合力大小也等于F,则这两个共点力之间的夹角为(  )

A.30°      B.60°

C.90°      D.120°

答案:D

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描述点电荷电场线的是(  )

答案: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推力大于人对地的蹬力,所以人才能向前进

B.只有人站着不动时人对地的压力才与地对人的弹力等大

C.人站着在地面上时人对地的压力总是与地对人的弹力等大

D.以卵击石时,石头对卵的压力大于卵对石头的弹力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C

10.河宽420 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 m/s,水流的速度为5 m/s,则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  )

A.140 s      B.105 s

C.84 s      D.60 s

解析:船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要行驶420 m,在此方向上速度最大为4 m/s,此时所用时间最短.t==105 s.

答案:B

11.如图所示为通电长直导线的磁感线图,等面积线圈S1、S2所在平面与导线垂直,关于通过线圈S1、S2的磁通量Φ1、Φ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Φ1>Φ2

B.Φ1<Φ2

C.Φ1=Φ2≠0

D.Φ1=Φ2=0

解析:因为磁感线是平行线圈平面的,所以磁通量为零.

答案:D

12.设在平直公路上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自行车,所受阻力约为车、人总重力的0.02,则骑车人的功率最接近于(  )

A.10-1 kW      B.10-3 kW

C.1 kW      D.10 kW

解析:车、人总质量大约为100 kg,自行车的速率大约为5 m/s,则可估算出骑车人的功率约为10-1 kW,显然A正确.

答案:A

13.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会产生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表面各处的向心加速度都指向地心

B.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C.赤道和北极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一样大

D.赤道和地球内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一样大

答案:B

14.如图所示,一圆筒绕其中心轴匀速转动,圆筒内壁上紧靠着一个物体与圆筒一起运动,相对筒无滑动,物体所受向心力是(  )

A.物体的重力

B.筒壁对物体的支持力

C.筒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

D.物体所受重力与弹力的合力

答案:B

15.在一些星级宾馆的洗手间经常装有自动干手器,洗手后将湿手靠近,机内的传感器就开通电热器加热,有热空气从机内喷出,将湿手烘干,手靠近干手器能使传感器工作,是因为(  )

A.改变温度      B.改变湿度

C.改变磁场      D.改变电容

答案:D

16.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C

17.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质子在A、B两点受到电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A和FB,则它们的关系是(  )

A.FA=FB

B.FA>FB

C.FA<FB

D.无法比较

答案:B

18.物体以初速度v冲上粗糙的斜面,如选项所示的四个物体受力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19.一根容易形变的弹性导线,两端固定.导线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没有磁场时,导线呈直线状态;当分别加上方向竖直向上、水平向右或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时,描述导线状态的四个图示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20.如图所示,虚框为某一用电器的金属外壳,a、b、c是三根接线,为了安全,使用时必须与地线相连的是(  )

A.c

B.b

C.a

D.a、b、c任何一个都可以

答案:C

21.如图所示,一个导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向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导线中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

A.一定不会      B.一定会

C.可能会      D.可能不会

答案:A

22.钢索拉着升降机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钢索所受的拉力最大时发生在(  )

A.在下降过程中突然停下来

B.以最大的速度匀速下降时

C.在上升过程中突然停下来

D.以最大的速度匀速上升时

答案:A

23.一质量为60 kg的人,在地球表面受重力为588 N,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此人在月球表面上(  )

A.质量为60 kg,所受重力大小为588 N

B.质量为60 kg,所受重力大小为98 N

C.质量为10 kg,所受重力大小为588 N

D.质量为10 kg,所受重力大小为98 N

答案:B

24.万有引力定律首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间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B.人造地球卫星离地球越远,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D.宇宙飞船内的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是由于没有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解析:物体的重力是地球的万有引力产生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A、B错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是万有引力提供的,宇宙飞船内的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是因为航天员受到的万有引力全部提供了航天员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所以C正确、D错误.

答案:C

25.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50 km,“神舟八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43 km.它们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则(  )

A.“天宫一号”比“神舟八号”速度大

B.“天宫一号”比“神舟八号”周期长

C.“天宫一号”比“神舟八号”角速度大

D.“天宫一号”比“神舟八号”加速度大

解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圆周运动,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m=mrω2=mr=m(2πf)2r=ma,只有B正确.

答案:B

26.忽略空气阻力,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是(  )

A.电梯匀速下降

B.物体由光滑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

C.物体沿着粗糙斜面匀速下滑

D.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

答案:B

27.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守恒

B.能量正在消失

C.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D.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总能量守恒

解析: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说明机械能有所减少,机械能减少并不代表能量消失了,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内能,能量仍然是守恒的,故D正确.

答案:D

28.跳高运动员在选项所示的四种过杆姿势中,重心最能接近甚至低于横杆的是(  )

答案:D 

29.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若使汽车在开始运动的一小段时间内保持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应(  )

A.不断增大牵引力功率

B.不断减小牵引力功率

C.保持牵引力功率不变

D.不能判断牵引力功率如何变化

解析:使汽车在开始运动的一小段时间内保持匀加速直线运动,牵引力不变,速度均匀增加,应该增加功率.

答案:A

30.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答案:B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31.如图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C.b点的电场强度比a点的大

D.正电荷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

解析:匀强电场中电场线是平行的,A错误.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B正确,C、D错误.

答案:B

32.一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它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B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

解析:由题图可知电荷的速度增加,加速度在增加,即所受的电场力(合外力)增加,电场强度也必定增加,且负电荷逆着电场线的方向运动,根据题图可以判断C选项符合要求,所以C正确.

答案:C

33.如图所示,将一个光敏电阻接入多用电表两表笔上,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用光照射电阻时,表针的自左向右偏角为θ;现用手掌挡住部分光线,表针的自左向右偏角为θ′,则可判断(  )

A.θ′=θ      B.θ′<θ

C.θ′>θ      D.不能确定

解析: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用手掌挡住部分光线,阻值变大,指针自左向右的偏转角度变小.

答案:B

34.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按时间顺序取0、1、2、3、4五个点,用刻度尺量出点1、2、3、4到点0的距离分别是:3.07、12.38、27.87、49.62(单位:cm),则点3对应的速度为(  )

A.0.86 m/s      B.1.86 m/s

C.2.86 m/s      D.1.58 m/s

解析:因小车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v3====1.86 m/s.

答案:B

35.晶晶的爸爸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电饭锅.电饭锅上标着“110 V 1 000 W”.该电饭锅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是(  )

A.6×104 J      B.1.1×105 J

C.6.6×106 J      D.545.4 J

解析:W=Pt=1 000 W×60 s=6×104 J.

答案:A

36.静止的弹簧秤两端同时受到大小都为4 N的力F1、F2的作用,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

A.0      B.4 N

C.8 N      D.无法确定

答案:B

37.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量的物理量是(  )

A.地球的半径      B.太阳的质量

C.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D.引力常数

解析: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的是引力常数.

答案:D 

38.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的位移是(  )

A.3.5 m     B.1 m

C.2 m      D.0

解析: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故s第4 s=s第1 s=2 m,C正确.

答案:C

39.某一物体自高空由静止开始落下后,若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则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中,能正确表达这一过程的图象是图(  )

解析: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最大.故只有选项C正确.

答案:C

40.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粒子以速度v从粒子源P处射出,图中匀强磁场的范围无限大,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则带电粒子的可能轨迹是(  )

A.a      B.b

C.c      D.d

解析:由左手定则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B

41.如图所示是“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图.请你读出图中被测弹簧的伸长量Δx(  )

A.2.60 cm      B.6.00 cm

C.3.40 cm      D.2.62 cm

解析:Δx=Lx-LO,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答案:C 

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静电消除是电荷消失了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D.静电总是有害的

答案:C

4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但跟电感、电容本身有关,还跟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感是通直流、阻交流,通高频、阻低频

B.电容是通直流、阻交流,通高频、阻低频

C.电感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D.电容是通交流、隔直流,通低频、阻高频

解析:电感的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与电容的作用相反.

答案:C

44.距离水平地面1 m高处以4 m/s的速度抛出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到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g取10 m/s2)(  )

A.0 m/s      B.5 m/s

C.6 m/s      D.36 m/s

解析:做抛体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减小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mv=mv+mgh.求得vt=6 m/s.

答案:C

45.如图所示,线圈A插在线圈B中,线圈B与电流表接成闭合电路,线圈A与蓄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另一个电路,用此装置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闭合瞬间,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B.开关闭合稳定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C.开关断开瞬间,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D.开关闭合和断开瞬间,电流表指针都不发生偏转

解析:电流发生变化,磁场也跟着发生变化,所以电流发生变化的时候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A

46.如图是测试热敏电阻R1的实验电路图,滑动变阻器调节到某一定值,实验中观察到当温度升高时灯更亮.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电流减小了

B.电路中电流不变

C.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增大

D.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

解析:电路为串联电路,灯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电路中电阻减小,可判断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

答案:D

47.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许多电器设备.以下电器中,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

A.变压器      B.白炽灯泡

C.洗衣机      D.电吹风

答案:A

48.实验表明,由同等材料制成的绳子越粗,则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越大.某重物G有三根相同材料制成的细绳Oa、Ob、Oc如图所示挂起,要使重物G能这样可靠的悬挂,又能节约材料,三根细绳中(  )

A.Oa应最粗

B.Ob应最粗

C.Oc应最粗

D.三根绳子的粗细相同

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受到三个拉力,如图.

从矢量图可以看出,Ob绳子的拉力最大,故应该最粗,故选B.

答案:B 

49.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可视为点电荷),带同种电荷,所带电量之比为1∶3,相互作用力为F.若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将变为(  )

A.      B.F

C.      D. 

解析:初始静电力F=k,两小球接触后各带总电量的一半,即qA=qB=2q,故接触后静电力F′=k=F.

答案:D 

50.电脑机箱里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机箱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机箱工作时,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机箱工作时,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不得分)

51.关于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

A.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是伽利略提出的

B.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C.伽利略巧妙地用“重的物体比轻的下落快”设计一个佯谬否定了这种说法

D.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否定“重的物体比轻的下落快”的说法后,转向用实验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解析: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重的物体比轻的下落快”的结论,伽利略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否定“重的物体比轻的下落快”的说法后,经历提出问题、科学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等环节,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得出了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A、D错误,B、C正确.

答案:BC

52.在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器材中必要的是(  )

A.重物      B.纸带

C.天平      D.电源

答案:ABD

53.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均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都相同

B.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受地面的弹力最小

C.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小

D.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大

解析:斜向上的力有减小压力的效果,斜向下的力有增大压力的效果,因此丙的滑动摩擦力最大,甲的滑动摩擦力最小,A、C错误,B、D正确. 

答案:BD

54.静电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下列哪些装置用到静电现象(  )

A.复印机      B.静电除尘

C.移动电话      D.避雷针

答案:ABD

55.下面四个s-t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正确的选项是B、C、D.

答案:BCD

5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长为L的细线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ω不变,m越大,线越易被拉断

B.m、ω不变,L越小,线越易被拉断

C.m、L不变,ω越大,线越易被拉断

D.m不变,L减半且ω加倍时,线的拉力不变

解析: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由绳的拉力提供,由向心力公式F=mω2r可知A、C正确.

答案:AC

57.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电量之比为1∶7,在真空中相距为r,把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间的静电力可能为原来的(  )

A.      B. 

C.      D. 

解析:原来的静电力F1=k.若原来两个金属小球带同种电荷,则接触后它们各带电量为总电量的一半,即q1=q2==4q,所以其静电力为F2=k,显然D正确.若原来两个金属小球带异种电荷,则接触后它们各带总电量的一半,即q1=q2==3q,所以其静电力为F2=k,显然C正确.

答案:CD

58.汽车交通安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普及安全知识至关重要,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车速度越大,安全距离越大

B.行车速度越大,刹车距离越大

C.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运动

D.安全距离等于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

解析:汽车制动能力是一定的,由v-v=2as可知,行车速度越大,刹车距离也越大,B正确.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安全距离大于停车距离,故A正确,D错误.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C错误.

答案:AB

59.如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解析: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说明小球受到的合力是向右的,加速度的方向向右,故小车可能向右做加速运动,或向左做减速运动,A、D正确,B、C错误.

答案:AD

60.带电粒子(不计重力)所处的状态可能是(  )

A.在磁场中处于平衡状态

B.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C.在匀强磁场中做抛体运动

D.在匀强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若粒子静止或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则A正确.粒子垂直进入磁场,只受洛伦兹力作用,则B正确;C、D则不可能. 

答案:AB

文档

2018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A.安培B.奥斯特C.法拉第D.库仑答案:C2.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的是()A.转动的门B.研究汽车轮上的某点运动情况的车轮C.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地球D.乒乓球运动员接球时可以将乒乓球当成质点答案:C3.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则某个点电荷在电场中的A和B两处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