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名称:阳光名邸住宅小区
建设单位:哈尔滨阳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黑龙江信恒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1年11月20日
一、编制说明
经检查发现地下车库局部涨模现象,特别是负二层3-A轴+1500mm交3-6轴、3-8轴、3-13轴处转角墙柱存在涨模,为保证日后工程的施工质量,杜绝涨模现象再次发生,保证结构的观感效果,特编制此方案。
二、柱墙节点混凝土涨模的部位及原因分析
2.1 柱 、 墙的模板下口极易发生涨模。其主要原因: 一是在浇筑混凝土时 , 混凝土本身对模板下口的侧向压力较大;二是现在浇筑用混凝土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流动性都比较大,而一次浇筑砼量又较多较快, 造成对模板下口侧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是有时振捣人员不能按操作规程振捣, 这样就极易造成模板下口发生涨模现象。
2.2 柱、 墙的二次接槎和模板拼缝处极易发生涨模。其主 要原因为: 在二次接槎处下一层浇筑混凝土时残浆没清理干净, 致使模板不能与下一层混凝土面拼严。另外, 接槎转角处模板不易加固、 模板拼缝处上下或左右模板在制作或安装时模板较难加固也是易发生涨模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墙的洞口处极易发生涨模。主要原因是此处模板不易加固。
2.4梁的跨中由于不按要求起拱也会发生下沉现象。
2.5 梁的两侧边中部,特别是周边梁的外侧中部极易发生涨模。其主要原因是: 梁的上部有板,在加固梁时上部没法拉 紧,中部需要靠撑杆顶撑,而由于在周边梁的外侧只能顶撑在外架上,所以对模板的加固有很大的影响, 造成模板加固不牢,致使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涨模现象。
2.6 梁、柱节点处及墙、柱节点处极易发生涨模。其主要原因是:在节点处极易出现缝,而在节点处模板的加固质量难以控制,不是模板不到边,就是模板相互吃进。另外,在加固时模板背棱或顶杆有时也顶不到位。
2.7木工班组在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质量交底及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班组技术工人配备不多。
三、防止措施
3.1模板设计及荷载组合:现在多采用木模系统,由于其技术指标是在材质干燥的情况下测定的,而经水浸泡后 其强度等都会有所降低。因此在计算其加固用钢管及对拉螺栓的间距时要比正常的计算减少 1 5~2 0 %。在考虑混凝土的侧向压力时除按规范计算外, 还应考虑浇筑混凝土时的方法及可能发生的意外 。
3.2对拉螺栓的设置: 对拉螺栓的布置除按计算进行外,还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在柱、梁的对拉螺栓从根部向上 一米范围内的对拉螺栓帽用双帽, 以加大保险系数。为了有效地控制墙、柱模板下口加固质量,防止混凝土涨模,在浇筑下一层混 凝土时,在距柱、 墙模板上口2 5 0 mm~ 3 0 0 mm处应预埋钢筋作支脚,以固定上一层模板下口的对拉螺栓。
3.3 二次接槎的地方,在支上一层模板前将墙、柱下口的残浆、 浮浆清理干净;在浇筑下一层混凝土时,在其模板上口内侧周边 固定2 0 mm宽 2 0 mm厚的木条, 使浇筑后的混凝土上口形成凸型在支设上一层模板时下口就能与混凝土面紧密接触,加上有钢筋支脚当对拉螺栓, 这就保证了下口模板不发 生涨模现象。
3.4在模板拼缝处,基本保证混凝土不发生涨模,确保了混凝土质量。在节点处模板不易加固,而往往在支设模板时又把拼缝留在了节点处, 由于拼缝用模板较小,有的仅镶一块模板条, 这给模板的加固又进一步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支设模板时,先从节点处支设,再把模板拼缝从两头往中间赶, 这样拼缝在中间模板就便于加固。
3.5按照设计图纸, 做好预留洞口的模板设计及制作, 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的牢固。
3.6检查验收及砼浇筑方面的措施查对方案的实施情况, 另外加强对以上几点部位检查,确保模板安装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派经验丰富的振捣工人操作,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施工。在浇筑混凝土时要配备有经验的木工,检查正在浇筑砼的模板和未浇筑砼模板,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现象和支撑不牢模板系统,确保砼浇筑时模板不涨模,以实现预期效果。
3.7合理调配和固定施工人员,严谨使用 大岗人员进场,保证班组中技术工人的含量。
四、涨模处理措施
4.1、施工准备
4.1.1拟修补墙、柱的砼蜂窝、麻面、胀模等缺陷部位,大小标记清晰。
4.1.2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架子、锤子、铁锤、吊锤、墨斗准备好。
4.1.3施工员对操作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的交底。
4.1.4施工员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4.1.5要求待修补处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才能进行修补工作。
4.2、施工方法
在墙柱涨模位置,先弹垂直线,将涨模一侧混凝土剔凿,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用1:2水泥砂浆抹灰找平,加强养护。
4.2.1对胀模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要求凿成后的混凝土表面观感达到斩假石的效果,无松动石子及混凝土颗粒。4.2.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
4.2.3如凹面超过3cm以上采用与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相同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修补,要求用¢12钢筋仔细捣实。
4.2.4对修补处涂刷一层用同砼相同的水泥做成水泥浆进行界面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
4.2.5模板要求支设牢固,并留设浇筑口和清理口,确保支模时的垃圾能清理干净。清理后及时封堵清理口。
4.2.6 混凝土终凝后拆模,加强洒水养护,避免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开裂。
4.2.7 对于较轻微的麻面现象,用毛刷刷干净,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后,修补前涂刷同砼标号水泥浆基层或用1: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即可,施工完毕终凝后加强淋水养护。
五、质量保证措施
修补施工时,由施工员进行旁站监督,并由项目部质检员进行复检。
在以后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要求施工,杜绝再次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