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分数
一、选择填空(每题3分)
1、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的孔道宜用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橡胶棒进行成孔。要求:橡胶棒内应插入芯棒,芯棒直径与胶管内径之差不得大于()mm。
A.6
B.7
C.8
2、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胶管接头宜设在跨中处,接头用铁皮管套接,套接长度不得小于( )mm。胶管与铁皮管间隙不得大于1mm,并应密封不漏浆。
A. 30
B. 20
C.15
3、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MPa时,根据实验室通知单抽拔胶管且不得损伤孔道壁。抽拔胶管后,应用检孔器对梁体孔道检查,不能通过者应立即处理。
A.2~6
B.4~8
C.5~10
5、可用于预应力钢绞线下料的设备有()
A:砂轮锯 B:电弧焊 C:气焊
5、预应力材料必须保持清洁,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和锈蚀。如进场后需长时间存放时应()存放,同时安排定期的外观检查。
A.整齐
B.密闭
C.随意
6、预应力筋在仓库内保管时,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在室外存放时,时间不宜超过()个月,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采取垫以枕木并用苫布覆盖等有效措施,防止雨露和各种腐蚀性气体、介质的侵蚀。
A.4
B.5
C.6
7、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经()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首次使用应经试验,合适后方可成批下料。
A.图纸
B.经验
C.计算8、钢绞线下料长度与设计长度差允许偏差()mm。
A. ±15
B.±10
C. ±5
9、钢绞线下料长度束中各根钢绞线长度差允许偏差()mm
A. 15
B. 10
C. 5
10、钢绞线切割完后须按各束理顺,并间隔()m用铁丝捆扎编束,同一束钢绞线应顺畅不扭结,同一孔道穿束应整束整穿;同束钢绞线应尽量做到是同一盘内的钢绞线。搬运时,不得在地上拖拉。
A. 1.5
B. 1.0
C.2.0
11、拆模后,强度达到()后要进行初张拉(根据实验室通知单进行)。
A. 75%
B. 80%
C.85%
12、初张完成后可以使用900T提梁机起梁将梁体存放在存梁区存梁台座上,当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值、以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且梁体的生产时间不低于()天后就可以进行终张拉。
A. 5
B. 10
C.15
13、张拉千斤顶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额定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倍,且不得小于1.2倍,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
1.05。
A. 1.5
B. 1.3
C.1.6
14、千斤顶校正有效期为1个月且不超过()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A. 100
B. 150
C.200
15、压力表应选用防震型,表盘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精度1.0级的校正有效期为1周,采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可为( )个月。压力表发生故障必须重新校正。
A. 1
B. 2
C.3
16、张拉完毕应用塑料套管对()和外露钢绞线进行遮盖,以避受雨水、养护用水浇淋,而造成锈蚀。
A. 钢筋线
B. 千斤顶
C. 锚具
17、预制梁试生产期间,应至少对两孔梁进行各种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确定预应力的实际损失,必要时应由设计方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正常生产后,每()孔进行一次预应力瞬间损失试验。
A. 100
B.150
C.200
18、张拉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初张拉应该达到设计强度的80%且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初张拉,终张拉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弹性模量达100%时,混凝土龄期满足()d;
A. 7
B.10
C.14
19、终张拉结束且存梁期达到()d时,应由质检人员对梁体进行上拱度测量。
A. 15
B.20
C.30
20、张拉过程中应遵循“三同心,两同步”原则,即预应力管道、锚具、千斤顶三者同心;两端(两侧)同步张拉,同时达到同一荷载,不同步率应控制在()。
A.5%以内
B.8%以内
C.12%以内
21、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mm。
A. 15
B.20
C.30
22、油压表安装必须紧密满扣,油泵与千斤顶之间采用的高压连同油路的各部接头均须完整紧密,油路畅通,在最大工作油压下保持()以上均不得漏油。若有损坏者应及时修理更换。
A. 5 min
B.15 min
C.10 min
23、油泵油箱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额定油压数宜为使用油压数的()倍。
A.1.2
B.1.3
C.1.4
24、初张完成后可以使用()T提梁机起梁将梁体存放在存梁区存梁台座上。
A.800
B.700
C.900
25、钢绞线的存放地点应干燥、清洁,钢绞线距地面高度应不小于(),并应加以覆盖,防止雨水和油污侵蚀。
A.10 cm
B.20 cm
C.25 cm
二、判断题:(每题2.5分)
1、预应力材料必须保持清洁,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和锈蚀。()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均应设专人保管。()
3、钢绞线下料后允许有散头。()
4、浇筑在混凝土中的管道应允许有轻微断裂现象。()
5、下料后的钢绞线不得有死弯、沾染油污、污泥或片锈、老锈。()
6、穿束时拖拉方向和钢束穿入方向均应与锚具锚垫板平行。()
7、在进行第一孔梁张拉时需要对孔道摩阻损失、锚圈口摩阻损失进行测量。()
8、张拉钢绞线时,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供油张拉,两端伸长应基本保持一致,也可一端张拉。()
9、张拉完毕应用塑料套管对锚具和外露钢绞线进行遮盖。()
10、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
C A B A B C ,C B C A B,B A C A A ,A B C A C,C A A C B
对对错错对,对对错对对
C A B A B C ,C B C A B,B A C A A ,A B C A C,C A A C B对对错错对,对对错对对
C A B A B C ,C B C A B,B A C A A ,A B C A C,C A A C B 对对错错对,对对错对对
C A B A B C ,C B C A B,B A C A A ,A B C A C,C A A C B 对对错错对,对对错对对
C A B A B C ,C B C A B,B A C A A ,A B C A C,C A A C B 对对错错对,对对错对对
C A B A B C ,C B C A B,B A C A A ,A B C A C,C A A C B 对对错错对,对对错对对
C A B A B C ,C B C A B,B A C A A ,A B C A C,C A A C B 对对错错对,对对错对对
C A B A B C ,C B C A B,B A C A A ,A B C A C,C A A C B 对对错错对,对对错对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