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物理选修3-1练习题3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9:26:44
文档

高中物理选修3-1练习题3

【测试三】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D.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2.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电荷量为的试探电荷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若在该点放入电荷量为的试探电荷,其它条件不变,此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A.
推荐度:
导读【测试三】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D.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2.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电荷量为的试探电荷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若在该点放入电荷量为的试探电荷,其它条件不变,此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A.
【测试三】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D.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2.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电荷量为的试探电荷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若在该点放入电荷量为的试探电荷,其它条件不变,此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  (     )

A.大小为2E,方向和E相反     B.大小为E,方向和E相同

C.大小为2E,方向和E相同     D.大小为E,方向和E相反

3.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沿着电场线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带电粒子的电势能越来越小B

 B.带电粒子的电势能越来越大

C.带电粒子受到的静电力一定越来越小  D.带电粒子受到的静电力一定越来越大

B

4.如图所示,在真空中,两个放在绝缘架上的相同金属小球A和B,相距为r。球的半径比r小得多,A带电荷量为+4Q,B带电荷量为-2Q,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F。现将小球A和B互相接触后,再移回至原来各自的位置,这时A和B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为。则F与之比为  (     )

A.        B.        C.        D.

5.一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功为零,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        B.A、B两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等

C.该点电荷一定始终沿等势面运动     D.作用于该点电荷的静电力方向与其移动方向一定是始终垂直的

6V

6.如图为某匀强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图(等势面竖直分布),已知每两个相邻等势面相距2cm,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

A.,竖直向下    B.,竖直向上

C.,水平向左    D.,水平向右

P

7.如图所示,一带电油滴悬浮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之间的P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极板A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P点上方,其它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滴将向下运动      B.液滴将向上运动

C.极板带电荷量将增加     D.极板带电荷量将减少

8.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把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 

B.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

C.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电流是矢量

D.由可知,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就越多

9.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这表示 (     )

A.铅蓄电池在1s内将2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铅蓄电池将1C的正电荷从正极移至负极的过程中,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铅蓄电池将1C的正电荷从负极移至正极的过程中,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铅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本领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V)的大

30°

10.通过两定值电阻R1、R2的电流I和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电阻的阻值之比等于  (    )

A.             B.         C.           D.

A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题共2小题。

11.(4分)如图所示,当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若不改变A、B两极板的带电荷量而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将          (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12.(8分)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在水平向右的的匀强电场中,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环上a、c是竖直直径的两端,b、d是水平直径的两端,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套在圆环上,并可沿环无摩擦滑动,已知小球自a点由静止释放,沿abc运动到d点时速度恰好为零,由此可知小球所受重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带电小球所受的静电力。小球在       (选填“a”、“b”、“c”或“d”)点时的电势能最小。

E

三、本题共4小题。

13.(8分)一个量程为15V的电压表,串联一个的电阻测量某电路两端的电压时,示数为12V,若已知该电路两端的实际电压为15V,试求:

(1)该电压表的内阻;  (2)将这个电压表改装成量程为0 ~ 100V的电压表,应串联电阻的阻值R2。

q

14.(10分)如图所示,两个分别用长l = 5cm的绝缘细线悬挂于同一点的相同金属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由于静电力为斥力,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已测得每个金属小球的质量。试求它们所带的电荷量q。

(已知,)

15.(10分)如图所示为一组未知方向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将带电荷量为的点电荷由A点沿水平线移至B点,克服静电力做了的功,已知A、B间的距离为。

(1)试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 ;

60°

(2)若A点的电势为,试求B点的电势;

(3)试求该匀强电场的大小E并判断其方向。

  

U

16.(12分)一个初速度为零的电子通过电压为的电场加速后,从C点沿水平方向飞入电场强度为的匀强电场中,到达该电场中另一点D时,电子的速度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的夹角正好是120°,如图所示。试求C、D两点沿电场强度方向的距离y。

【测试题三答案】

一、1.ABD   2.B   3.B   4.B   5.A   6.C   7.BC   8.ABD   9.CD   10.B

S

二、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11.(4分)减小     12.(8分,每空4分)等于   b

13.(8分)(1)如图所示(4分,连错一处即得0分)电压从0开始,必须使用分压电路) 

(2)B(或右)(2分) (3)B(2分)

三、

14.(8分)解:(1)当电压表串联一个的电阻测量某电路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电阻分得的电压为据   得    

(2)将这个电压表改装成量程为100V的电压表,原电压表两端最大分得的电压为,串联电阻分得的电压据    得   

mg

15.(10分)解:带电金属小球在重力、静电力和线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它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16.(10分)解:(1)由题意可知,静电力做负功

据    得  

(2)  则   

(3)  

方向:沿电场线斜向下

17.(12分)解:电子加速过程     由  得  

在竖直方向   

, 得   

C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代入数据解得

文档

高中物理选修3-1练习题3

【测试三】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D.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2.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电荷量为的试探电荷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若在该点放入电荷量为的试探电荷,其它条件不变,此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A.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