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笛社团活动计划
姚巧莉 2014年2月
音乐课外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音乐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而竖笛兴趣小组同样如此。竖笛是一种简便易学的乐器,它发音纯正、音色优美。学生学习竖笛能培养音准,增强音乐表现能力,尤其在视唱、唱歌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竖笛皆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扩大音乐视野,培养乐感来说,竖笛作为一种乐器,也有着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现将本学期的竖笛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了给爱好音乐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组建本小组。通过竖笛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活动一次,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教室。
3、本学期竖笛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要掌握几个要点:
(1)持笛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头平视,笛子和身体 垂直与胸呈小于45°角,手指自然弯曲,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用第一关节的指腹按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封堵坚笛的1、2、3孔(注意左手的小指自然地停在竖笛的上方,不要置于竖笛的下侧以免影响左手二、三、四指的灵活性),右手的大指置于竖笛的下侧来稳固竖笛,其余的手指依次封堵竖奋剩下的几个音孔。
(2)含笛
笛口处放入口中不要太深,吹口含入口中约0.8厘米,使笛口不要顶住牙齿为好。
(3)指法要熟
六孔竖笛F调指法(筒音作5)
低音5:●●●●●●
低音6:●●●●●○
低音7:●●●●○○
1:●●●○○○
2:●●○○○○
3:●○○○○○
4:○●●○●●
教师要尽量简化指法,从低音5到中音5是手指逐个放开,只有4的时候左手食指放开,按回中指和无名指。八度音循环相同指法,高低音区别是在气息的运用上。
在学生初学阶段,不要把简单问题讲得很深,如中音5的指法,可以全按,又可以放开左手食指,这样会搞得学生记忆混乱,就让他们熟悉全按即可,因为与低音5指法相同,容易记忆,其他等学生非常熟练一种指法再说。
(4)摁孔
摁严音孔,要注意两点:(1)用指前端柔软多肉处。(2)摁音孔时手指自然放松,手指不要抬起过高,以免指法不灵巧。 (不高于2厘米)。手指也不要抬起过低,影响音孔出气声音 偏低(不低于1.5厘米)。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一五指反向控制平衡,手指尽量伸展,按孔必用指模处。也就是用手指前端柔软的多肉处,不要用关节部位。一般会产生“怪音”、“尖音”的原因,大都是因为按孔不严,或是用指尖按孔。按孔的手指要自然放松。离开音孔时,距离不要太远,刚刚离开即可。初学者大多会很用力去按,告诉学生,只要按孔用对指模处柔软多肉的地方,轻按都很严实。
(5)气息
气息是一个难点。吸气要从鼻子和嘴角吸气,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气息支持的。气息分为缓吹法和急吹法。为感受气息的运用,可以分成若干小组,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气息吹奏竖管所产生效果的不同。
吹奏"5-4"这组音时,用"缓吹",口腔为圆形,唇肌放松,吹出的音浑厚结实。"5-3"这组音要用"急吹法",口腔为扁狭形,唇部肌肉收缩,嘴角向两边拉。这种吹法急而有力,发出清脆而明亮的音。
(6)v表示换气记号,吸气时上嘴唇可张开,下嘴唇不动。每个音吐奏的力度要均匀适中,无换气记号时,各音吐奏只是舌头运动,气流保持, 以免断断续续乐曲不完整。根据换气处的记号,迅速"偷气、抢气",以保证乐曲连贯。
(7)连音符号,当“︵”加在两个高低相同的音符上时,表示这个两个音的时值合起来一口气吹完。当 “︵”加在一些高低不同的音音符上时,表示“︵”内的一些音要一口气吹完,吹的时候呼吸要稳定而均匀,每一个音之间要连贯,音与音之间要保持连续,中间不断开,“︵”内的每一个音的音量、强度、音色都要保持一致,音与音连接的地方听不到杂音。吹奏时,连音内第一个音发“吐”音,其余音发“呼”音
三、教师要求
1、课前应充分分析教材,把握重难点。与其他教学不同,竖笛教学,一定要先解决重难点,再去整首演奏:例如曲中出现#sol的指法、4/4、弱拍起,有连续的附点节奏等等,这些构成了这课多重的难点,所以重点解决这课的难点成了教学的关键。把重难点先练熟,不要一下提太多要求,这里要强,那里要弱、这里音不准,那里不整齐。。。搞得学生没信心了。
2、要分析乐曲的特点:我先解决重难点,再唱后奏,先听感受再演奏,学生就会学得很轻松,在完整吹奏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起拍及末音的时值的准确性;换气自然,无痕迹,保持乐曲连贯,音色要柔和,音量不要大;在高音长音时,应注意气息保持住,吹满时值,上下声区转换自然。
四、课堂要求
1、老师的统一指挥
我总结了一套要求:准备(检查竖笛、按好手指、放在膝上)---预备(按好手指、含在嘴里、成45度角)---老师示范---起----
2、对音量、音色统一要求
练习的时候,发现有破音或高八度音或吹错音,停下来专门辅导,其他同学一起听辨,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其他人有了对对错的分辨能力,就不会出现相同的错误。发现一个纠正一个,不要忽视杂音的存在,特别是初学阶段。有男同学憋足劲,把竖笛吹得很响,接近破音,必须纠正:让他吹,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用气不会太夸张,吹出的音就恰如其分,这时候就要告诉他,这样才好,而且他可以做到。不要置之不理,因为有杂音的存在,对小乐队来说是严重的干扰。
3、手势代替语言
要整齐统一,音量抑扬起伏,学生演奏过程中,教师用语言的话会打扰音乐的纯洁,而且不能很准确的描述抽象的旋律走向,用指挥手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才能很专心的演奏。
一句话,学习或表演过程(练习除外)不允许有“插曲”,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有问题要等告一段落时再专门解决,不要轻易中断。
事实上,我就是这样去实践:首先训练常规,直到每个同学做好为止,虽然花了一点时间,但发现事半功倍,对于下面的教学非常有好处,这里也给我一个启示,平时的课堂教学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绝不放过任何教育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学生步调一致,学得也特别快。看孩子们投入的吹奏,而且没有杂音、破音,你才会感受到竖笛真好听。
五、识谱为前提
竖笛教学要识谱,1、学习音乐不能存在识谱障碍。乐谱是记录的符号,学习音乐不懂这些符号,犹如读文章不识字一般。只有识谱,学生才可以顺利地学唱(奏)歌曲,只要有歌谱,多少歌曲都能学会,因为识谱教学是学习音乐的一个必要环节、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不会识谱将会大大影响到今后的音乐学习,一首歌曲为什么要这么唱,为什么这么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理解和体会到这种因果关系,如果一个人连识谱都感到困难,又如何进行音乐学习,如何有创造性地去表现音乐(演奏)呢?
2、识谱唱(奏)歌在音高、节奏等方面具备高度的准确性。只有确保它的准确性,竖笛演奏下一步才谈得上怎样艺术处理。如果不识谱,教师就可能采取让学生背谱的方式去学吹竖笛,就是要求学生首先跟随老师把谱唱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耳朵起到的作用是最为关键和主要的,如果耳朵不“准”唱出来的歌也就不会准,因为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耳朵,其分辨错音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就会出现学生经常吹错音或进度很慢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有的学生跟大家演奏时好象已经会了,一旦让他单独演奏,问题就出来了,不是错就是漏甚至根本没法吹。
“先识谱后唱(奏)歌”这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是不可否认、不可替代的。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识谱唱(奏)歌,就该“先识谱”,在把握好音高、节奏的基础上唱(奏)好歌曲,这很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遵循其教学规律,只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才能浏览更多的音乐作品,用乐器表现作品。
经过多年的竖笛教学,特别是主持《小学音乐“班级学具乐队的实践研究》课题,我对竖笛教学方法不断思考、实践、总结,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把竖笛的吹奏方法和快速掌握F调技法的实践经验编成口诀,供各位同行参考,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竖笛等学具中找到乐趣,提高音乐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