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系统?
系统是一些相互作用的元素为某种目的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系统由5个要素构成,即输入、输出、处理、控制和反馈。
系统的评价指标包括: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
2、什么是信息和数据?信息具有哪些属性?
信息是指数据经处理后形成的对特定的使用者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形式
数据是事物或事实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即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图形等的符号。
3、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其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通过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基本活动,将原始数据转变为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1、什么是生命周期法?使用生命周期法建立信息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该方法假设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像任何生命机体一样,具有周期性,即有开始、成长、成熟、衰退、结束的过程。按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过程,把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即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优点:文档资料完备
缺点:死板、排斥个性发挥、过早定义需求而不能改变、不适用于用户界面开发。
2、什么是原型法?说出原型法的思维过程。
原型法的基本做法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生成原型,然后把原型交给用户使用,然后把原型交给用户,让用户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原型,逐渐达到用户需求。定义需求、设计原型、交给用户使用并评价,这个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循环过程,知道用户满意为止。
步骤: 确定用户基本需求。系统分析员初步调查用户的系统,找到用户的基本需求。
设计原型。系统设计者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快速创建系统工作的原型。
使用原型。把原型交给用户使用。
用户评价。用户使用原型之后,就能够评价原型的好坏,以及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启发用户的进一步需求。
设计员根据用户的新要求和修改意见,完善设计模型,然后再交给用户使用,再让用户评价。即重复步骤 、 、 ,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第三章
2、信息系略规划的内容和步骤是什么?
信息系统规划应该包括中短期规划和信息系统长期发展展望两部分内容。
信息系统长期发展展望包括
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远景战略预测;
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企业信息系略构想;
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技术路线;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路线;
成本/效益估算、风险评估等。
企业信息系统的中短期规划包括:
1 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2 信息系统发展战略;
3 变更及调整计划;
4 技术路线;
5 信息系统实施规划;
6 信息系统建设概算;
7 成本/效益估算
8 风险评估与灾害恢复计划。
步骤
第1步:使信息系统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确保组织在IT的支持下获得成功;
并在组织内部形成将IT与组织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运用IT融合、竞争力模型等分析方法,集中力量做组织内部的IT工作。
第2步和第3步:通过运用价值链、信息组织、关键成功因素法或企业系统计划法等方法,找出需要IT支持的特定过程和信息。
第:4步:运用成本-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和资本投资分析等方法,对IT系统是否适合组织的需要进行评价;
第:5步:确定哪一种IT系统的存在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可以运用效用曲线、灾难恢复曲线等方法详细地分析。
什么是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的步骤是什么?
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再设计,以求企业的关键性指标获得显著的变化,如质量、成本、服务和速度。
步骤:(1)拓展业务视野和目标;
确定再造的业务过程;
理解并评价已有业务流程的执行效果;
找到利用信息的机会;
建立新业务过程的原型。
第四章
3、
F1存款单 F2存折
存折、现金 结算清单
存款处理关联图
F1存款单 F1.1合格存折 F2存折
存折、现金 存款单、现金 结算清单
F1.2不合格存折
存款单、现金
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判断语句:
如果:经补考仍有两门考试课不及格
则:留级
如果:经补考考查课和考试课仍有三门不及格
则:留级
如果:经不考,仍有不及格课程,但未达到留级标准者
则:升级并不及格科目重修
决策树: 经补考仍有两门考试课不及格 留级
经补考考查课
学籍管理 和考试课仍有 留级
经补考仍有两门以下考试课不及格 三门不及格
经不考,仍有不及格
课程,但未达到留级 升级并
标准者 重修不
及格科目
决策表
C1:经补考仍有两门考试课不及格 A1:留级
C2:经补考考查课和考试课仍有三门不及格 A2:升级并不及格科目重修
1 2 3 C1 Y N N C2 N Y N A1 × × A2 ×
5、
C1:收件地点在本省 A1:每千克4元
C2:收件地点在外省 A2:每千克6元
C3:25千克及以内 A3:每千克8元
C4:超过25千克 A4:每千克10元
C5:快件
C6:慢件
初始决策表
1 2 3 4 5 6 7 8 C1 Y Y Y Y N N N N C2 N N N N Y Y Y Y C3 Y N Y N Y Y N N C4 N Y N Y N N Y Y C5 Y Y N N Y N Y N C6 N N Y Y N Y N Y A1 × × A2 × × × A3 × × A4 × 决策表的优化
1 2 3 4 5 6 7 8 C1 Y Y Y Y N N N N C2 N N N N Y Y Y Y C3 Y N Y N Y Y N N C4 N Y N Y N N Y Y C5 Y Y N N Y N Y N C6 N N Y Y N Y N Y A1 × × A2 × × × A3 × × A4 ×
第五章
校验码的设计过程:
对原代码中每一位加权求和;
原代码:1 2 3 4 5
权因子:2 4 6 8 10
加权求和:1*2+2*4+3*6+4*8+5*10 110
以模除和得余数;R Smod M 110mod(11) 0
求检验位;J M-R 11-0 11
带校验码的代码:1234511
(部门编码,部门名称)
(材料编码,材料名称,型号,规格,计量单位)
(部门编码,材料编码,维修用量)
第六章
好程序应具备的条件?
一般认为好程序应具备的素质:能够工作;调试代价地;易于维护;易于修改;设计不复杂;效率高。
实属程序测试的目的及基本原则。
目的:(1)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普遍希望通过系统测试暴露系统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已考虑是否可接受该产品。
从系统开发者的角度,则希望测试成为表明系统产品中不存在错误的过程,验证该系统以正确的实现了用户的要求,确立人们对系统质量的信任。
测试的目的在于:1)测试是一个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这个测试用例有很高的概率可以发现一个尚未发现的错误。
一个成功的测试用例是指它成功发现了一个尚未发现的错误。
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
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软件的个人或小组来承担。
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包括确定的输入数据,而且应包括从系统功能出发预期的测试结果。
测试用例不仅要包括合理、有效的输入数据,还要包括无效的或不合理的输入数据。
不仅要检验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还要减产程序是否同时做了不该做的事。
软件中仍存在错误的概率和已经发现错误的个数是成正比的。
保留测试用例,作为软件文档的组成部分。
系统转换有哪些方式?在什么条件下用哪种方式较好?
方式有:直接转换、并行转换、阶段转换
直接转换:适用于系统规模小、处理过程不太复杂、数据不很重要的场合。只在系统小且不重要或时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
并行转换: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经常使用。
阶段转换:在较大的系统使用较适合。
第十章
6、系统安全的5个标准是什么?
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软件安全、文件安全、用户安全
P
取款系统
储户
储户
P2
存款处理
P1
存款审核
储户
储户
D2 存款记录
D1 账目库
lass="waiting">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