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第 课时) 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个角度看问题 | ||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认知改变,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2、了解艾理斯的ABC理论的内涵。 3、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 ||
课时教学 重 难 点 | 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 ||
教学媒体 准 备 | 教学课件《柳暗花明又一村》。\主题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A-B-C理论图表54份\《打击魔鬼》活动纸片9份。 | ||
时 间 |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 学 生 活 动 | |
c 5′ 5′ 5′ 25′ 5′ | 一、感受情境 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听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听了一首歌,歌曲的名字是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有两个名词——阳光、风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相对的。如果把手掌的这面比作是阳光,另一面比作是风雨。我们从正面看去是阳光,从侧面看去是风雨,为什么会这样呢? (角度不一样) 二、体会角度 请同学仔细看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幻灯演示: 从上面的图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认识角度 情境:鞋厂市场部有两个职员看到岛上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男女老少一律打赤脚。一个人认为:此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所以根本没有市场前景。结果表现出失望的情绪。另一个认为:此岛上居民都没鞋子穿,这里大有市场。结果表现出高兴的情绪。 (与学生一起分析例子中两人面对同一情境时有不同反应的原因) (填写A-B-C理论图表) 四、理解理论 在理性情绪治疗过程中,A—B—C理论是过程的核心,A是指存在的一件事实,可能是一件事,或是某个人的一个动作或态度;而C是个人的情绪反映及行为。这种情绪和行为可能是适当的,也可能是不适当的。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认为A是导致C的原因,但其实不然。其实是B导致C的产生,是直接原因。而A只是一个间接原因。然而何为B呢?就是指个人对A的看法和信念。换言之,一个人的情绪困扰(C)并非被(A)所决定,而是由一个人的信念决定。 当事件无法改变时,若想改变情绪,首先要改变评价(B)。 五、体验角度 1、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你们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心情呢? 2、主题游戏《打击魔鬼》 由每一组从《我的烦恼》中抽出3个烦恼(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烦恼)进行活动。 小组六人中分配成一位“我”、两位魔鬼,以及三位天使,由“我”提出我的烦恼,魔鬼对“我”的想法提出消极的观点(非理性信念),三位天使打击魔鬼并给予“我”积极的观点(正向回馈)。 (教师可以先作一示范,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交流活动体会: (1)“我”:当你向别人说出自己的烦恼时,你是怎样的感觉? (2)你在游戏中做“魔鬼”时候,有什么体会? (3)你在游戏中做“天使”时候,有什么体会? 3、活动小结: 其实,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我们的心中都存在着“魔鬼”和“天使”, “魔鬼”在不断强化自己的消极评价,而“天使”在帮助着我们,使我们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消除。关键在于,是“魔鬼”占主导地位还是“天使”占主导地位。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烦恼时,是“魔鬼”占主导地位?还是“天使”占主导地位? 如果你是“魔鬼”占主导地位,请你在生活中把“天使”的地位抬高一些,尽量把“魔鬼”狠狠地打击下去。 六、提升主题_温馨小语A: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拿破伦.希尔 | 听《阳光总在风雨后》,思考 分析例子 分小组,扮演不同角色参与主题游戏《打击魔鬼》 交流活动体会 | |
教 后 录 |